党课讲稿: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及略论党的领导演进的历史逻辑两篇
党课讲稿: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实践要求,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贯彻的“纲”和“本”。坚持和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紧紧围绕党的组织路线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这个根本要求,切实把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党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继承和深化。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把组织路线作为贯彻执行政治路线的有力保证。党的六大明确提出了“组织路线”的概念,之后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党的组织路线内涵不断丰富拓展,目标任务越来越具体,制度体系越来越完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为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干部要“又红又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从组织上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今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又鲜明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织路线的重要论述,标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价值取向、目标方向、实践指向,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核心体现了服务党的政治路线的根本要求。政治路线是灵魂,组织路线是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自身建设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自身也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以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针,提出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和干部、人才工作三个方面重点任务,突出了组织建设的功能支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干事导向、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的重要要求;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是干部和人才工作共同的标准、路线和原则;明确“两个坚持”的目标导向,凝练了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内涵。党的组织路线,与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相互贯通,揭示了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核心要义,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方向目标、重大任务,充分体现了服务党的政治路线这个根本要求。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贯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全过程。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须体现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这个核心要求,并贯穿于党建、干部、人才各个方面工作。首要的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坚决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打造坚强战斗堡垒,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探索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的有效办法,努力建设忠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有力干部支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坚持从实际出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营造爱才引才留才用才的服务环境和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和创造活力。
党课讲稿:略论党的领导演进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密不可分。随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三个伟大飞跃”的实现和展开,中国共产党领导清晰地展现了从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再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演进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
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
这一时期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一个从革命向现代化建设转变辉煌而曲折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复兴的领导者,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及其政治集团,都曾先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但都没有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建立并成为中国革命和民族复兴领导者,中华民族的悲惨境遇才开始发生根本改变。
中国共产党成为民族复兴领导者经历了一个渐次演进的过程。随着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特别在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后,党的领导逐步从内部走向外部、从部分走向全面、从局部走向全国、从建立政权到全面巩固政权。
党在抗战时期就提出了党领导一切的思想,毛泽东多次对其阐发,并在治党治军治国的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在充分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党的领导覆盖到全社会思想、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渗透到社会基层各个组织;广袤的神州大地,哪里有人烟,哪里必有党的组织及党的领导;哪里有国家民族利益存在和拓展,哪里必有党的领导力量的守卫和投射。党的这一坚强领导,使过去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民族和中国民众,重新凝聚起来,汇集成一股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这是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统治者做不到的,也是世界其他社会制度国家的执政集团做不到的。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中华民族实现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根本保证。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所有这一切,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毋庸讳言,在这一时期的后期,党的领导出现了失误、错误,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这是党在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的问题,是前进中发生的曲折,决不能因此否定党的领导。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指出:“党的领导不会没有错误,但是党和人民的亲密团结必定能够纠正这种错误,任何人都不能用党曾犯过错误作为削弱、摆脱甚至破坏党的领导的理由。削弱、摆脱和破坏党的领导,只会犯更大的错误,并且招致严重的灾难。”(《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167页)这一科学论断被10年后即1991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活生生事实所证明,苏共垮台的惨痛教训非常深刻,同时也深深证明了我们党重视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胜利及其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这段时间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文选》,第2卷,268页)重大政治要求,其后党的主要领导人也不断重申这一问题。其根本指向,就是为了纠正之前党的领导出现的重大失误、错误,避免重犯这些重大失误、错误;同时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新的思路审视党的领导一些重大问题,努力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由此,党提出了许多新决策、新举措,如在党的思想领导上,重新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党的理论引领上,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的政治领导上,确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党的执政目标上,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党的领导制度上,不断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在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党的执政能力上,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等等。党领导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也取得了新进展。这些重大成果,保证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领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前提。这一时期,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改旗易帜,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先后丢掉执政地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改革开放中引领改革开放,在发展市场经济中驾驭市场经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取得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使中国快速赶上了时代步伐。
但不能不看到,这段时间党的领导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时期以来”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和管党治党的宽松软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针对出现的党的领导被忽视、党内混乱的状况,邓小平严肃警告:“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314页)党曾下大力气解决,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历史的惯性延续,党的领导被弱化及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一度又突出起来。社会思想严重混乱,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一时甚嚣尘上。有的人把西方多党制、“宪政”等当做“普世价值”,企图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入西方所希望的轨道。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人在一些事关党的领导重大原则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如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这种状况如任其蔓延,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不堪设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势在必行。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条件下,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样的超大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注定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解决一个时期以来党的领导弱化虚化边缘化和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凝聚、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和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改革和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由此纠正了一个时期以来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出现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认识,扭转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和党的建设缺失现象,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与此同时,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也得到加强。党中央果断作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大工作部署,就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阐明立场,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管理,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对错误思想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坚决遏制各种错误思想炒作和蔓延,这大大增强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回顾党的领导在党的十八大后发生的明显改变,可以清楚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澄清了模糊认识,夺回丢失的阵地,把走弯了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得以解决,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得以办成,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当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其他任何工作任务一样,到什么时候问题都不会少。党面临的多重考验和危险将长期存在,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交互影响,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形成新的挑战。比如,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一些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党的形象、削弱党的领导不良现象反弹回潮的隐患和压力犹存,新的隐形变异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充分,等等。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也永远在路上。必须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部署,切实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
党的领导演进的历史逻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高度一致。尽管党的领导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但始终是贯穿中华民族复兴整个历史进程的红线主线。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领导,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对此必须始终保持清醒认识。新时代提出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政治课题,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领导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归宿;既是党的领导升华的新境界,也是历史辩证法的生动具体体现。它既继承了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的合理内核,又继承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思路,把坚持与发展、继承与扬弃统一起来,实现了更高层次的理论和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