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党员教育的思考
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移动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深入到大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其开放、及时、参与互动等的优势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大众表达诉求和意愿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党员教育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好党员教育工作?这些都成为了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单一、枯燥、互动性差,对党员缺乏吸引力。党员理论学习流于念文件、读文章等形式,党课教育内容多为党的理论知识,“灌输”型教育育流于形式,无法到达应有的效果。
2、党员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党员教育学习活动就学习而学习,没有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去认真分析、思考,没有把理论学习与企业改革、生产、经营相结合,学习形式、内容单一有的没有根据党员不同的文化层次开展教育,内容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
3、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抓具体业务和经济建设才是重点,因而对党员教育工作开展不力。从党员本身来看,部分党性观念不强、思想素质不高的党员认为培训只是为了在政治上增加一种“经历”,重在参与,不在结果,因而对党内教育培训采取“混”的态度。
二、新媒体在基层党员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党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对新媒体在基层党员教育中广泛应用造成了一定障碍
通过调查发现,新兴媒体还不是党员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以贵州电网公司XX供电局为例,局系统内七百余名党员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仅有一百多人,且主要分布在地区局,40岁以上党员占所有党员数的一半以上,在供电所等基层党支部,部分支部书记甚至不会使用电脑,更不会使用新媒体工具传播或接受信息,此外,不同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的党员在互联网的使用深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学历层次高、年龄偏轻并身处城镇的党员较好地把互联网应用到了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在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电子政务等使用率方面高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和身处农村的党员。如何让这部分还未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日常工作和学习的党员将新媒体技术应用起来,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难题。
2、基层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和软件建设是基础,而很多处于偏远地区的供电所、变电站电脑等基础设施配置不足,暂时还不具备利用新媒体进行教育的能力。此外,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购买大量的硬件和软件,这笔开销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讲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才能不断推进在新媒体技术在基层党组织中的广泛使用。
3、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机制。教育要靠制度来保证,监督要靠制度来落实,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没有形成一整套与之相匹配的长效管理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网络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还缺乏一些监督辅助的软件,无法对信息网络化教育的效果进行准确评估。
4、信息多样化,为信息化条件下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技术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能够为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丰富、及时、容量无限的信息。面对信息多变性、多元性的挑战,各种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相互击撞,给党员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也会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正能量”的一面,发挥新媒体技术的独特教化功能,加强正面主流信息的更新和引导,避免出现政治信仰迷茫、入党动机模糊、组织观念淡漠、党员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
三、在信息化条件下把握党员教育主动性和主导权的意见建议和对策措施
1、“经费扶持”与“人才支援”相结合,解决基层党员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对于偏远地区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硬件软件缺乏的问题,可考虑在经费保障方面予以一定倾斜,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落后党支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党员信息化教育的条件;而针对党员新媒体技术应用率低这一问题,则可采取“人才支援”,从信息化应用较好的党支部抽调相关人员对基层党员进行培训,同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逐渐提高新媒体技术在基层党员中的使用率。
2、利用新媒体传播“互动性、参与性”的特点,开展党员教育
新媒体的传播具有“靶向性”的特点,使得能够达到“精准传播”的效果,这增加了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动力,也提升了受众参与行为的频率,使得受众接受信息的反馈行为更加及时,互动性也强于传统传播媒体。
针对新媒体传播的这一特点,可通过设立红色专栏、时事论坛,在网络上建立红色兴趣小组等形式,共享信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
通过政工网等媒体设立“红色影视”、“红色历史”、“政策解读”、“我建议”等专栏,同时开放评论功能,让党员自主选择想了解的知识,同时参与对党建工作、方针政策等的讨论中来,将“说教”转为互动,让党员充分参与讨论,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建立党员论坛,让党员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共同感情,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此外,还可通过网络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果“红色旅游小组”、“时事关注小组”等(形式类似于一个网络兴趣协会),党员就一话题或兴趣点,形成一个网络集体,相互分享知识,交流思想,让党员教育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将员工辅导员培养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将“意见领袖”培养成为员工辅导员,从而对党员进行正面引导。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意见领袖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综合能力和感染力。在一个团体中,总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不是这个团体的管理者,但是他的意见往往对团体成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舆论走向,而在一个开放讨论的网络环境,舆论的引导至关重要,因此,可以通过将“意见领袖”培养成员工辅导员,或者将员工辅导员塑造成“意见领袖”,从而对党员进行正面引导,为团体传递“正能量”,将以往灌输、说教型的教育方式转化为隐性的、渗透型的教育方式,形成积极向健康的氛围。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重视对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与引导,在对党员的教育,甚至是对整个企业的氛围,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制定长效机制,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党员教育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基层设施建设,将党员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基层党组织给予政策倾斜,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强化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其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出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作风扎实,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信息化党建队伍。二是健全目标管理机制。明确党员干部责任,建立目标明确、指标合理、易于操作、便于考核的目标管理体系,建立职责分明、分级管理、分工协调的工作机制,促使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三是健全党员教育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考评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可通过网络测评、网上评议等方式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成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那人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业绩考核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