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争光演讲稿范本 为国争光

  祖国在我心中 每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冲散黑暗点亮大地,每当我们走向国旗台看见五星红红旗冉冉升起,右手放在胸上时,此刻我的心中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祖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为国争光演讲稿,欢迎借鉴参考。

  奥运健儿为国争光

  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常州”舰不断更新的“奥运金牌榜”,连日来成为官兵的热点话题。当地时间今天上午,该舰官兵集体回顾欣赏祖国奥运健儿屡屡摘取奖牌的精彩视频,开展了一场“我向奥运健儿学什么”的讨论会。

  餐厅的LED显示屏上,“奥运健儿伦敦赛场为国争光,护航官兵亚丁湾上为国护航”电子横幅在不停滚动。视频画面上,伦敦奥运会首金得主易思玲,在女子10米气步枪赛场精彩的最后一枪,引来赞叹声一片。

  对此讨论最热烈的,当数曾参加接护“旭富一号”船员的特战队员王国俊和他的几名战友。“射击是一种非常考验人的稳定性和心理抗压能力的项目,易思玲不愧是射击冠军,强压前气定神闲,这才是射击的最高境界!”王国俊提醒战友要向易思玲学习射击技巧,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执行任务时无论情况多么紧急都要做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像易思玲那样追求枪人合一的境界。

  “战场如赛场,不到最后一秒钟,绝不可以轻言放弃。”体操男团逆境爆发的视频画面,触发了小艇操作员王培军的感慨。每一枚奥运金牌的获得,背后都有百折不挠的韧劲和不夺胜利不罢休的信念。王培军说,小艇在执行接护、转运等任务时经常遇到大风浪,需要长时间操作驾驶,而要战胜这些危险和困难,离不开体操男团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两个人的动作简直就和一个人做的一样,我看就是双胞胎也难以达到这种心有灵犀的境界。”曹缘、张雁全男子双人十米台比赛强势夺冠时的高度默契,让直升机组程文刚和禚玉峰这对配合多年的空中老搭档钦佩不已。

  程文刚说,奥运金牌的夺取离不开密切的团结合作,同样的,每次高难度飞行任务都是对机组人员相互配合的巨大考验,都充满了对战友的期待和信任。

  “金牌不止在奥运赛场,亚丁湾也是个无形的赛场。”舰政委杨耀说,奥运健儿夺取金牌时所展现的专注敬业、百折不挠和团结协作等精神,也是护航官兵一直努力学习和培养的。他们将开设“护航尖兵榜”,组织比武竞赛和护航训练,开展火线立功入党活动,鼓励官兵在国际护航力量云集的亚丁湾这个无形赛场,像奥运健儿一样为祖国争光。

  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成立了。”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又宣读了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我虽然没有感受到硝烟战火的弥漫,没有感受到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壮观场面,作为我出生在六十年代中期的我,能够生在红旗下,长在幸福中,目睹祖国几十年的沧桑巨变,感受阳光幸福生活,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我骄傲,我自豪,在祖国60周年生日到来之际,问一声,祖国--妈妈好!

  六十年年风风雨雨,光荣与自豪属于你--我的祖国。

  祖国--她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土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她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的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多少命运的颠簸;她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与从容不迫。

  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5.12”这个地动山摇的数字!永远不会忘记!因为那一天,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队刻不容缓的前往灾区,用双手擎起废墟,爱在这里拯救,不分夜昼,万众一心,为一个个四川同胞点燃生命之灯!

  我们承受着悲痛,收获着感动,收获着坚强,收获着希望!这就是中国人,危难面前拧成一股绳,用爱搭起13亿的长城。灾难来临,万众一心,一起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20xx年,历史选择了中国,世界注目着北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见证,我们把理想擦亮;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追逐,奥运见证,中国已展开腾飞的翅膀!

  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是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的洪亮声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历史凝聚了宏伟,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这气势慷慨激昂,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辉煌的纪元,用苍劲的大手,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苦难的母亲,擦去满眼的泪花,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享受奥运为国争光

  于职业运动员而言,奥运金牌意味着最高褒奖。成王败寇式的“唯金牌论”固然要摒弃,但若一变而为另一个极端的“反金牌论”,恐怕也不实事求是。奥运选手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奖牌从来都与国家荣誉、民族自信息息相关。我们越来越淡定从容地看待奥运盛会,身心放松地享受体育竞赛的内在魅力,但这与奋力冲击金牌、为国家荣誉而战,并不矛盾。

  奥运赛事激战正酣,舆论场中格外热闹。中国军团首日无金,网友们祝福完杜丽,又安慰孙杨;傅园慧因一段采访成为表情包界新秀,有评论直言“就喜欢你没把金牌当回事的样子”……话题由头各异,但实质问题趋同:我们该如何看待奥运金牌?一些言辞乍听起来或许深得人心、颇为提气,但审慎思之,却不尽然正确。

  谈及奥运会,就注定绕不过金牌。通过舆论话风,可以体察出当前很多人在这方面的微妙态度:既渴望中国队夺冠,又厌恶言必称金牌。其中心理并不难懂,人们不希望过度的关注异化为思想的重负,让一块金牌压得奥运健儿喘不过气。作为大国公民,这份平和心态殊为可贵,但这是否意味着争金夺银已不再重要?我们应当鄙夷必胜的信念以及对金牌的孜孜以求?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的精神所在。于职业运动员而言,夺取锦标是对其辛苦训练奋力拼搏的回报,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外在形式,而奥运金牌意味着最高褒奖。成王败寇式的“唯金牌论”固然要摒弃,但若一变而为另一个极端的“反金牌论”,恐怕也不实事求是。网球巨星拉法·纳达尔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人会对冠军不狂热,但我告诉自己,我要的只是打出最好的网球,至于它所带来的冠军,那都是上天的恩赐。”

  冠军与金牌,是个人荣誉,也是国家荣誉、国家实力的体现。每位选手肩上,都背负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无论是在赛场边还是电视机前,我们都会为中国队员的每一次夺冠而呐喊叫好;尽管听过了千百回,我们依旧会为颁奖仪式上奏响的国歌心潮澎湃。这就是体育赛场上的国家认同和民族情感。奥运选手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奖牌从来都与国家荣誉、民族自信息息相关。

  1920xx年,天津一份青年杂志上提出: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这一声声呼喊,在那个中国人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的年代,是如此的悲壮。

  1932年,23岁的刘长春孤身出现在美国洛杉矶的跑道上。这个身高169公分的小个子,代表了拥有4亿人口的东方国度。他扛着一面国旗,“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

  1984年,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获得冠军,王义夫获得该项目的铜牌。两名中国选手同时闯入三甲,让主办方始料未及,因为他们只准备了一面中国国旗。那一天,多少中国人热泪盈眶,记住了“零的突破”这四个字。

  近些年,我们不断地跨越与突破:第一次让黄种人站在110米栏的领奖台上,第一次在男子游泳中拔得头筹,第一次登上奥运金牌榜榜首……

  沿着国力上升的轨迹,奥运金牌也从奢求变成了平常,其与国家荣誉的关系也看似由强转弱。于是乎,出现了一些新说辞。比如说体育的本质是游戏,奥运会不过是一次体育界的大聚会,忘掉金牌、享受其中即可;运动员因错失金牌而遗憾流泪,一些人就会跳出来抨击举国体制;甚至运动员在获奖后感谢国家的培养,也会被讽刺为官话套话。凡此种种,实际上是过分地割裂了体育和国家荣誉的关系,是失之偏颇的。

  我们越来越淡定从容地看待奥运盛会,身心放松地享受体育竞赛的内在魅力,但这与奋力冲击金牌、为国家荣誉而战,并不矛盾。这也并非只是“中国特色”。20xx年奥运,中国超越美国位列金牌榜首位,美国媒体罕见地选择以奖牌数排序,依旧让美国排名第一。综合国力遥遥领先的美国,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美国,为何要费这份小心思?其中道理不言自明。

  有人说,体育比赛是和平年代的“战争”,重大赛事总是很容易呼唤起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国家荣誉感。的确,对于体育来说,金牌当然不是全部;而对于金牌来说,很多时候,体育也不是全部。这应当是我们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起点,也是真正享受奥运盛会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