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是关键。我省正处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时期,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工业化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城镇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五大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市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人才观初步确立,人才政策不断完善,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素质明显提高;人才成长环境不断改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但必须看到,我区人才总量较小,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紧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不足等。
面对未来十几年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把人才发展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首要推动力,切实增强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省之路,科学规划,开拓创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开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一、人才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突出人才优先发展,以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夯实人才发展基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活力,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各方力量,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聚集人才发展的合力,推进人才工作协调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2、坚持重在使用的原则。把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科学合理配置人才,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搭建干事创业良好平台,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发挥人才作用,实现人才价值,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3、坚持改革创新原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破除人才成长、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激情、创造活力和创业动力。
4、坚持重点带动原则。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大力开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急需人才,拓宽人才开发渠道,带动各类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不断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三)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1、战略目标
到2020年,全区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活力,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2、总体部署
一是加强和改进人才引进工作,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为人才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二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资本优先积累,健全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三是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幅度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五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着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扩大人才总量。六是坚持以使用为本,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切实提升人才的使用效率。七是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人才法制化建设,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推进人才发展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到2015年,重点在完善人才发展政策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到2020年,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确保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拓宽人才评价渠道,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提高人才评价考核的科学化水平。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建立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完善以群众评议为基础、部门领导评鉴为主导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建立符合科学发展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党政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分类建立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评价制度,建立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任期目标为依据、工作业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落实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中的自主权,建成科学、分类、动态、面向全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加强政府对职业准入资格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评定机制,完善相应的考核实施办法。
(五)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方法,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完善党政人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公推公选等选拔方式,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建立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建立事业单位关键职位、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负责人公开选聘制度。
(六)创新人才整合配置机制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整合配置机制。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引导人才向艰苦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流动,改善人才区域结构和基层人才匮乏状况,促进人才合理分布、有效配置。建立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完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七)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业绩、能力相适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大胆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办法,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稳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人才奖励体系,加大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研究制定人才补充保险制度,支持用人单位为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加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人事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依法保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国家、社会和单位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
二、人才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坚持人才资本投资优先
各级政府要优先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将人才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省、地、县政府建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确保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和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建立重大建设项目人才保证制度,提高项目建设中人才开发经费提取比例。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建立多元的人才投入机制。落实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推动企业加大人才培养、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人才项目资金,利用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于人才开发项目。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系统,形成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服务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人才发展服务体系。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促进服务工作的公开、公平与公正。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管办分离,实现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由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健全人才招聘、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业绩档案、诚信认定、人才智力输出、创业项目推荐等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多样化人才公共服务需求。健全规范有效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人才信息服务、人才评价、人才竞争和人才引进中的推动作用。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人才市场信息和公共政策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人才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培养
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流动、市场配置、职业资格、选拔奖励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鼓励和引导人才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流动。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通过非公企业捆绑申报等方式,抓紧在非公企业建设一批人才基地。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定期培训、岗位实践在职进修等多途径培养制度,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成长。
(四)积极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进一步加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为人才提供成就事业的良好条件。健全符合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社会服务机制,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关心人才生活,积极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入托入学、住房和家属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不断优化人才生活环境。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创造人才到国内外学习、交流的条件,鼓励人才开展创新研究,支持人才进行关键领域、重要环节和高风险高回报项目的研究开发,奖励成功、宽容失败,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立重大科研项目选题、立项、评审等专家决策制度,积极推进人才法制化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的作用,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典型事例和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