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水利建设的专项调研报告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现代水利的重要地位,省委也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向全省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实施意见》,文件的下发进一步表明了现代水利跨越式的发展趋势。为全面掌握某县当前水利建设的基本情况,为今后发展现代水利提供决策支持,我们围绕某县近年来病险水库治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水土保持工作、水生态保护工作、农村水电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某县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某县辖5镇23乡,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总人口39.02万,属少数民族县、省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县、比照西部开发政策实施县。境内有塘坝5800多处,上型号水库132个。近年来,该县始终把水利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突出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及渠系配套建设、水土保持、河道治理、防汛抗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重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7286万元,投入劳动工日390万个,完成各类水利工程8400处,完成土石方550万立方米。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70925人;完成舞水河道清障 7.5公里 ,清理砂卵石150万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88平方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4万亩,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12.26万亩。2010年水利“冬修”工程计划完成各类水利工程969处,完成土石方108.73万方,投入劳动工日38.22万个,完成投资4853万元。恢复水毁工程28处,新增干支渠防渗 3.2公里 ,田间渠道防渗 31.1公里 ,疏浚河道 6.7公里 ,堤防加固 2.48公里 ,渠道清淤 120公里 ,新建塘坝2座,新建水池水窖23口,新建灌溉机井582处。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二、某县水利建设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果  

“十一五”期间,芷江水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改善事关民生的水利设施条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被湖南省水利厅评为“全省水利经济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河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被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评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先进集体”;先后 4次荣获全省水利建设的最高奖----“芙蓉杯”;连续5年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水利建设“芙蓉杯”竞赛一等奖。“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了8个方面的工作:  

1、抓病险水库治理和渠系配套建设。长期以来,某县高度重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将其作为加快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更加安全可靠的防洪保障体系和兴利除害、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是加强组领导,确保工程项目计划落实。某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水利、财政、发改、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病险水库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从而形成了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业务部门主要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病险水库治理新格局。同时,某县人民政府分别与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力量安排、施工环境要求、工程任务、工程质量、施工进度、资金筹措等各方各面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病险水库治理和渠系配套工程顺利完工。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完成的关键。某县在总结过来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采取“国家支持、财政投入、部门赞助、乡镇配套、群众自筹、捆绑使用”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确保了病险水库治理和渠系配套工程建设经费投入,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是规范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在工程发包程序上,某县从水利、计划、监察、财政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成立水电工程招投标领导小组,对全县水利建设工程从招投标到竣工验收实行全程监督,并严格审查施工队伍资质,对资质等级不合要求、信誉度低的施工单位,一律不得参加某县水利建设工程投标议标。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形成了施工队伍、质量监督站、招投标领导小组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督体系,有效的保证了病险水库治理工程建设质量,真正做到了建一处,达标一处,安全一处,产生效益一处;在工程质量把关上,按照工程投资总额的10%收取工程质量保证金,经1年后,工程若无质量问题,全额退还质量保证金,从而使工程质量隐患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十一五”期间,共投入资金10107.8万元,其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入资金9317.8万元,渠系配套工程790万元,完成各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5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24座。完成两江口灌区渠系配套建设,干渠防渗9.42公里,支渠防渗6公里、隧洞加固处理4处及其他小附建加固改造87处,恢复、改善灌溉面积7200亩。  

2、抓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由于某县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率低,导致县内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缺水现象,不能满足正常的人畜用水需求,为彻底改善此类局面,某县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摆到关系民生大事的重要层面,纳入重要议事议程,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确定了项目工程建设的重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某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区域供水。一是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按照先急后缓、标本兼治的原则,在保证用水安全、节约的基础上,加强科学规划,搞好水源论证,制定建设方案,尽量利用自流水源和已成的集镇供水工程延伸供水管网方式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工程建设严格实行“四制”,所有项目都有现场监理,还抽调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二是集中连片,整村整镇推进。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谁积极,支持谁”和“先易后难、先急后缓、连片规划、集中建设”的原则,通过集镇自来水扩网以及建设独立的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整镇整村推进。三是强化管理,确保良性运行。对如何抓好已成饮水工程的管理,让其永续发挥效益,我们作了一些探索。我们对各集镇供水站及延伸管网,由乡镇水管站统一进行管理,对独立的村级饮水项目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管理,较好地实现了供水工程的良性循环,群众比较拥护,效果比较显著。“十一五”期间,某县共投入资3184.71万元,完成了53处集中供水和17处分散供水工程,有力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70925人。  

3、抓水土保持工作。1997年以来某县被列入第四期“长治”工程,2001年被列入第六期“长治”工程,2003年-2011年被列入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县。农发项目实际只实施到2008年。1997-2008年对晓坪溪等32条小流域实施了综合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76.22km 2,总投资5196万元,工日424万个,移动土石方589万方。形成了“山顶植树种草,水保林戴帽;山腰坡改梯田,经果林缠绕;山脚建坝拦沙,水保工程配套”的治理模式,并在陕西省镇巴县召开的“长治”十二次工作会上作介绍经验。晓坪溪流域的中阳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于2004年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已于2008年通过了水利部验收。2006年孙家冲小流域被湖南省水土保持委员会评为“湖南省示范小流域”、木田冲小流域被水利部列入“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孙武积同志被湖南省水土保持委员会评为“农发水保项目示范户”。我们通过在小流域内布设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全面完成了治理任务,区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人均纯收入增长比当地平均水平高30%以上。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已经走上正轨。  

4、抓水生态保护工作。舞水河在某县境内有92.5公里,是城区供水、沿线生产生活用水的主体河流。近年来,某县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以保护生态平衡来治水,充分尊重和利用水的自然规律来保护水环境,使水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我们主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河道整治力度。近年来,某县按照“采砂船要逐步减少,河道清障公司要逐步扩大规模”的工作思路,紧扣集中整治、规范管理、河道清障三个环节,探索建立 “岸上分筛、综合利用;市场运作、全面清除”的运作模式,在财政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较好地实施了河道综合整治。“十一五”期间,某县投入民间资金2350万元,平整河道 7.5公里 ,疏通河床 20公里 ,清除河床砂石150多万方。沿河绿化39.45公里,舞水河某县段绿化造林2万亩,建成城市防洪堤5.2公里,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大对河道排污治理力度。该县加大对重点地段进行排污治理工作,在城区铺设排污管道。还投资8000万元在岩桥四方园村建立污水处理厂,将县城地段的污水通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彻底改变了县城河段水质较差的现象。三是加大水资源保护和调配力度。该县将舞水河某县段划定了水资源一、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蟒塘溪电站大坝脚至柳树坪铁桥边;二级保护区为某县柳树坪铁桥至和平电站);划定了生态保护区(蟒塘溪电站库区、和平电站库区、长泥坪电站库区、公坪銮塘库区、春阳滩电站库区);该县还在枯水期加强水资源调配工作,监管舞水流域电站下泄流量,保证下游“生态、生活、生产”用水。  

5、抓农村水电发展。某县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上着力实施“开发水电兴某县”战略,坚持走“兴电为基础,建网为支撑,兴工增财为手段,惠农强县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路子,紧扣建设标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健康发展,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十一五”期间,投入电源建设资金4.25亿元,先后建成了长泥坪电站、和平电站、黄沙电站、垄塘电站等小水电4处。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大小电站29处,年发电量5.37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700千瓦时;投入电网建设资金7023万元,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两座,新建110千伏线路32.1公里、新建35千伏线路41.3公里,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456公里,目前,全县共建有110千伏安变电站3 处,主变容量 12万千伏安, 35千伏安变电站 5 处,主变容量17550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 59.2 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124.9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1510公里。力的保障,全面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6、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情况,该县着眼全县农业发展,理清农田水利建设思路,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思路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建立了“社会监理、政府监管、群众监督”三级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开展“小农水”建设,形成“民办公助”的运作模式,广泛发动、引导及调动老百姓参与的热情。为全县农田建设整体推进奠定基础、构建平台。在各乡镇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形成由项目区受益农户参与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十一五”期间,该县完成投资1133万元,新建山塘1口,山塘整修18口,山平塘清淤扩容168口,改造电灌站2座,新建拦溪坝1座,灌溉渠道衬砌13条 32.5km ,新建节水灌溉蓄水池7座、提水泵房5座,过滤加压泵房6座、节水灌溉管网157.4公里。新增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万亩,受益群众达到2.82万人。  

7 四水治理工程。“十一五”期间,某县加快了对县城防洪堤工程的建设力度,通过上争外引及县里自筹的方式,投资9000余万元,完成县城防洪堤三、四、五期工程。  

8、抓防汛抗旱工作。该县每年组织专门的技术力量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即:芷江侗族自治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防汛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