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委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安排部署和总体要求,我局班子成员和全体职工先后三次深入联系的什字镇赵家沟村,采取走访群众、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什字镇赵家沟村共辖前庄、后庄、堡子山、捷坡、贾山5个合作社,农户132户,总人口558人(其中:劳动力312人,占总人口的56%;常年外出打工人数93人,占总人口16.6%人),处于贫困线下的有82户328人,占总人口的63.7%。止2011年底,全村年人均纯收入1800元。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558人,占总人数的100%;参加农村养老保险76人,总人数的13.6 %,其中60岁以上享受养老保险的76人;享受农村低保50人,占总人数的8.9%。
该村有党员38名,其中女党员2名。村“两委”班子对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五星”创建比较重视,建成了“农家书屋”,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体育、宣传阵地,定期与不定期的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民事纠纷调处、新农村建设等文化知识宣传。目前,全村共有“和谐五星”户23个,占总户数的17%。
该村有土地面积3444亩,其中耕地面积2900亩(塬地600亩,粮田面积1950亩),人均耕地面积3.4亩;林地面积950亩(退耕还林618亩,占林地面积的65%,三荒332亩,占林地面积的35%)。
该村有122户群众用上自来水,占总户数92.4%,23户农户住房为砖混结构,80户为砖木结构,29户为土木结构,其中3户属危房;40个农户拥有沼气池,占总户数的30.3%;村主干道4.8公里,其中砂化道路4公里,占村道总里程的83.3%;适学儿童58人,在校学生58人,儿童入学率为100%;该村有轿车4辆,摩托车80辆;有农用机械20台,有移动电话、座机等185部,户均1.4部,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7%。
二、致贫原因分析
1.收入来源渠道单一。该村绝大部分农户主要从事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对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和栽植果树等其他产业无认识,从事加工业、服务业和流通业等二、三产业的农户较少,经济收入低。
2.劳动力短缺。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全村出外务工人员64人,占总劳动力的20%,且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总人口的10.7%,从事农业生产和公益建设等均存在劳力短缺的问题。
3.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贫困户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低,特别是18个特困户中初中文化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就占83.4 %,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了16.6%,导致大多数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对怎样脱贫致富思考不多,行动不大。
4.资金严重欠缺。该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村上公益事业无法开展。一些农户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耕作器械无钱购买,农资投入不足,生产效益低下。
5.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差。农业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仍依赖天时。
6.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村干部在如何为壮大村级经济和发展经济考虑问题少,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而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带领村民开展扶贫济困,脱贫致富,发展生产,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或计划可操作性不强。多年来,该村没有行成一个主导产业。
三、脱贫致富的对策及建议
1.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发挥本村现有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依托该村耕地多的优势,在种植蔬菜、栽植苹果等其他经济林等方面找出路,引导群众发展蔬菜产业和苹果产业,鼓励群众种植设施蔬菜、反季节蔬菜、间作套种蔬菜;充分利用山荒地多的实际,发掘药材种植,采取科学种养结合,拓宽致富门路;积极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2.解决基础设施问题。积极帮助筹措资金,在短期内完成村部建设,解决村级两委班子办公场地;硬化村级主干道,沙化部分社道,方便群众出行。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和衔接,帮助该村完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供电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和农民危房改造民生项目,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生活生产状况。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要求,以村庄规划为依据,以整枝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农村危旧房屋改造项目等扶贫开发项目为支撑,分年分批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村庄道路建设、农户危旧房屋改造,沼气池、卫生厕所和太阳灶等生态项目建设,文化休闲广场、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建设,每年按20%的比例进行,力求5年内完成整个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计划筹资10万元左右,维修村部10间350平方米,新建大门一座,新修院墙120米,更换破损门窗,维修地面,粉刷墙体,购置办公桌椅,完善村级党务及各类业务资料。
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协调银信部门,联系为贫困户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贫项目财政贴息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重点做好猪、羊、鸡等短、平、快等养殖业。通过捐、赠的方式,为特困户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发展产业。
4.加强致富技能培训。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与相关单位合作,利用农闲时节,集中开展农民专业技术培训,重点进行种植、养殖、家政、建筑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种植、养殖技术和劳务输出水平,培养新型农民,增加贫困户收入。在每年春、冬农闲时节,集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集中培训,每次培训人数100人以上。与县职业中专配合,加大“两后生”培训教育力度,切实提高当地人口素质,同时,依托人社、住建行业,加强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强化土建类砌筑工和钢筋工职业资格认证、职称评审等,提高农民工的技能。
5.提供劳动及物资帮扶。为劳力短缺及贫困家庭在每年农忙季节,抽调部分职工、环卫人员为劳动力短缺及贫困家庭帮收帮种并提供一定量的化肥、良种、地膜等农用物资,帮助贫困户开展生产劳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和问题。
6.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切实发挥主阵地作用,从增强村支部班子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着眼,从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着手,大力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把一些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