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发展调研报告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和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有竟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要求对我县农产品加工区域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找出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发展的方向。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区域现状  

  (一)优势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  

     我县主要农产品以蔗糖、优质米、畜牧业、蘑菇、茶叶、反季节蔬菜为主。甘蔗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分布在金鸡、黄茚、二塘、武宣、三里、禄新、思灵等7个乡镇。是两家制糖企业的原料基地。制糖业是我县农民增收、增加财政的主要渠道, 税收占全县的七成以上。蘑菇主要以桐岭镇为主,种植面积达到了80万平方米。优质谷以通挽、三里、东乡三个乡镇为 主,面积10万多亩。木薯以武宣、禄新、思灵为主,全县种植6万亩,为三家淀粉加工企业提供原料。  

    (二)龙头企业在加强  

     全县有甘蔗加工企业2家,淀粉加工企业3家,茶叶加工企业2家,鲜乳加工企业1家,菌种生产企业1家,农产品加工率45%,比较大的企
企业有博宣制糖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黔江制糖有限责任公司,日榨能力1万吨,2005年加工蔗120万吨。博宣公司通过资产整合,与一家外资合资生产,几年来蔗款都能按时兑现。几年来经过扶持,培植了6万多亩木薯,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去年全县产量达9万多吨,实现产值2880万元,木薯产业逐步成为武宣县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全县有规模淀粉企业3家。鲜乳加工企业有1家,能够提供全县的用奶要求。  

    (三)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  

  武宣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材料全部自给,农民种蔗、木薯、鲜菇不愁销路,而且收入不错,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企业为了培植原料基地,对基地的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如博宣公司今年投资700万元在二塘镇樟村的西江渡(地名)搞引水抗旱工程,提高单产有保障。  

    二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  

(一)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全县没有一个集团公司,市场竟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多,但上规模、上档次的基本没有。有的还停留在家庭作坊式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少,保留陈旧传统工艺和设备的多,这种状况不利市场的竟争。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资金紧缺,严重制约企业做大做强。  

中小形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已积累,创办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现代融资手段、企业担保抵押困难,银行贷款不及时到位。  

   (三)农产品标准和监测体系建设滞后  

企业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刚起步,只有少数企业得到了认证,大多数企业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时有不合格的
农产品流入市场,消费者对农产品不很放心。  

(四)农产品深加工相对落后  

大多数企业是粗加工,产品综合利用低,产品附加值不大。  

    三  农产品加工区域发展规划  

(一)做强做大制糖业  

利用现有的两家制糖企业,大力发展蔗糖生产。要保证全县种植面积有30万亩,每年能提供150万吨甘蔗以上。在制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利用蔗渣、旧料进行深加工,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扶持淀粉加工业  

我县三家淀粉加工企业均是民营企业,有两个为来宾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家已经申报自治区龙头企业,要鼓励农民种植高产高质的木薯,种植面积要有6万亩以上,年为企业提供xx万吨原料。  

  (三)创建食用菌加工厂  

计划在2006——2007年期间,引进资金和技术创办一个日吞吐量为20万公斤的食用菌加工厂。食用菌加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地有充足的原料。  

由于我县没有一家食用菌深加工企业,生产出来的食用菌,主要以销售鲜菇为主,销路并不畅通,影响了生产。如果能建一个规模较大的食用菌加工厂,就能解决销路问题,提高菇农的收入。  

                                   

   

                                          武宣县以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