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财源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财源建设是解决财政困难,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近三年我区财政收入和财源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XX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的一系列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发展税源经济,坚持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重点来抓,积极培植地方财源,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09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18亿元,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2010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 3680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3.0%,比上年同期增长15.6%。2011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xx亿元,完成42816万元,比上年增收6009万元,增长16.3 %。 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632万元,占年度预算23200万元的110.5%,比上年增收4569万元,增长21.7%。
尽管我区在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培植财政增收新亮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当前我区财源现状为:
1、支柱税源数量较少。我区正常经营企业仅有700余户,加上个体工商户也仅2000户左右,其中,2012年纳税过百万的企业只有42户,纳税50-100万的企业只有36户,纳税10-50万的企业只有128户,其余均为小规模纳税企业,全区匮乏上规模、上档次的纳税大户和产业项目,导致财源无支柱,纳税无骨干。
2、旅游财源集聚不够。旅游业是我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我区人口规模小,财政收入少,旅游对财政贡献率低。究其原因:一是旅游企业提供的税收较少。二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市场占有率低,旅游农业、旅游工业发展不快。三是旅游产业抗风险能力弱,旅游税收增长不确定因素多。
3、工业财源后劲不足。我区工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究其原因:一是700余家正常经营企业中多为小企业,税收过亿仅1家,过千万2家,过五百万11家。二是城区小企业创业基地规模小,工业产房不足,不能满足旧城改造规划对厂房的供应。三是景区内禁止设立新厂,且实行所有工厂外迁。四是罗亭工业园内企业刚刚新建,不能立即投入生产,产生规模效应。
4、农业财源基础不牢。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弱。其原因:基础设施不健全,近些年投入虽有增加,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的状况仍未改变;内部结构不合理,且极易受自然灾害、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市场变化影响;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畅、产销脱节、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常有发生;龙头企业少、经济效益低,特色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
5、非公有制经济财源增势不强。一是投入总量小,社会投入占投入总量偏低。二是发展环境需改善。主动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识还不够强,亲商、爱商、护商的氛围和措施还需提高。三是市场竞争力不强。流通型企业多,生产型企业少,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6、投资财源效益不佳。投资带动消费和产业扩张,同时也带动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和非税收入增加。如投资房地产项目,受国家房地产政策调控影响,严重影响我区财政收入。
二、加快区级财源培植、促进财政增收的建议
1、夯实增收基础,巩固现有财源。将培植财源的着力点放在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支持现有优势产业发展上,着重抓好现有的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入园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积极支持现有优势产业和园区产业做大做强,力争江中集团全年完成税收15000万元,江铃车桥厂完成税收4000万元,入园企业完成税收500万元。
2、强化征管力度,挖掘财源潜力。一是做好财源排查,摸清全区财源的基本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做好代征代扣,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清理和规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税收征管,落实征缴措施,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效体现到财政增收上,并确保收入及时入库。四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将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实现应收尽收,增强政府调度资金和筹集收入的能力。五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收益。
3、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财源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支柱财源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采取加大投入新上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启动民间资本发展一批,技改扩规壮大一批,产权改革盘活一批等有效手段,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壮财源。目前,在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服务业等各领域都要建设一批项目,并逐步形成了全区的支柱财源,为地方财政的增收提供永续后劲。
4、加快项目引进,培育后续财源。实践证明,抓项目引进,抓投资引入,是一个能在短期内拉动财政快速增长的有效方式。一是抓好环境优化。要把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作为吸引投资、吸引项目的第一位工作来抓,增强软、硬环境对内外资的吸引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跨越。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引进。结合我区实际,引进技术新、耗能低、有前景的新型工业;充分发挥我区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引进生产性服务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积极对上争取。各级各部门要把对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
5、强攻第三产业,挖掘潜在财源。首先,加速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业是消耗资源最少、投资回报最高、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要充分利用好我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两块金字招牌,把生态旅游业作为我区三产发展的优先发展目标。为此,一要加强领导,搞好旅游规划开发定位。突出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文化旅游三大特色,形成规范化旅游线路。二要拓宽融资渠道,抓好重点景区建设。坚持“早投入、早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为开发者创造条件,提供环境,让利别人,发展自己。三要创优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力争把我区旅游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整合现有三产资源。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信等行业,努力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加快发展社区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中介服务等行业。要力争我区三产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以增加新的财源。
6、突出园区建设,培育替代财源。加速园区建设,高层次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管理,建设布局合理、产业集聚、要素集中、特色明显的工业化基地。一是严把准入关。严格按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引进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占有市场份额大的好产品、好项目,对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和企业坚决不让入园,做到不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暂时的发展。二是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亮化周边环境,确保好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三是加大园区效益产出力度。采取以地抵商方式对园区土地进行分期开发,提高土地的产出和使用效益,对园区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快发展,使企业早出效益,出好效益,加速其对财政的投资回报。
7、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基础财源。虽然我区农业对财政的贡献较小,但对财政的间接贡献并不少。因此,要把农业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产品种植业、养殖业。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初级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在政策、资金上培植有特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发展城郊休闲产业。充分利用我区自然、人文资源,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作物、林木花卉等高观赏价值的农产品,促进山水风光和农业生产的融合,开发以感受农业生态、品尝瓜果蔬菜、体验耕作劳动为主的观光农业。四是引导发展村级企业。要引导各村利用土地、资源、人力等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办企业,既能繁荣村级经济,又能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
8、 优化发展环境,发展多元财源。环境既是一个重要的财源基础,又是财源建设发展的调速器。从硬环境看,我区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各项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可以说硬环境建设已达到了一定水准,但建设硬环境不能满足现状,要有更高的标准。从软环境看,我区近几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仍然存在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只看重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单位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因此,必须认真规范行政执法和收费行为等,打造“健康XX”的新形象。
截止到2012年11月底,我区实现财政总收入53617万元,同比增长45.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452万元,同比增长47.9%。
总之,强化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关键是要固本开源,在继续巩固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加大后续财源的培植力度,增强财政增收的后劲。这是解决我区财政压力的最好办法,也是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