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工作调研报告

为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查,进一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在市创建办协调下,近期我们组织了一次创卫工作自查调研。现将自查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工作概况  

我市自2002年创成浙江省卫生城市以来,为巩固创卫成果,2005年启动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创造市民良好生活环境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市创建办统一牵头和协调下,2006年部署落实《丽水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重点项目责任分工》,一些项目已取得明显进展。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建成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了城市功能,大大提高了城市品位。紧紧把握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加强城市执法管理,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整治活动,使城市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实施公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活动,先后启动了争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而国家卫生城市是这些城市创建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今年是市本级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年,能否通过复查,直接关系到下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进度,所以,必须确保今年我市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2008年3月,在市创建办协调下,市卫生局、市爱卫办组织市建设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环保局、卫生局、莲都区及部分县领导、专家27人,分成6组,进行创国卫自查调研,重点调研城中村、城市出入口、城郊结合部、农贸市场、社区(里弄小巷)、夜市、建筑工地、城市内河、“五小行业”、城区未建地块、流动人口简易居住处等状况。  

二、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一)硬件建设欠缺。一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如国家卫生城市要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50%以上,而我市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虽已达到50%,但处理达标率仅为66.7%,实际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合格率只有33.35%,污泥也未妥善处理。二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与创建目标要求距离较大,国家卫生城市要求绿化覆盖率≥36%,省级卫生城市要求≥30%,而我市目前仅为23.62%,同时,我市现有的绿地建设与规模都达不到精品要求,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缺少绿化精品。三是菜市场、农贸市场建设滞后,规模档次低,设施简陋,加之内部管理缺位,远远达不到卫生要求。我市目前无活禽交易专业市场,活禽交易与宰杀均设在综合交易市场内,与卫生城市要求“活禽销售设立相对独立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相距较大。四是内河改造、老城区改造任务重、时间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对内河卫生要求很高,目前内河改造规划虽已出台,但全面改造任务很重,时间很紧,至今没有一条内河达到标准要求,有的成为附近市民倾倒垃圾污物的场所。五是一些关键硬件项目需要加快规划和建设,如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垃圾焚烧发电厂、水阁工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进度需要进一步加快。六是清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未有效形成,城市各社区生活垃圾及城乡结合部建筑垃圾随处可见,远未达到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的要求。  

(二)食品、公共场所“五小”经营单位问题突出。一是“五小”单位无证经营情况仍较突出。由于食品与公共场所“五小”行业的经营者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漠,部分弱势群体无资金整改办证、城中村历史遗留问题、经营用房产权证件不全等诸多原因,目前市区无证照擅自经营情况(含流动食品摊点)仍然比较严重,而且对这部分无证照经营单位的取缔相当困难。通过调研及日常工作资料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区(水阁开发区除外)的厦河商城、火车站、灯塔新村(钟楼北面)、城北新村(丽水职技院对面)、青田街临时菜场(银苑小区)等难点区域内的“五小”单位无证照经营情况相对比较严重。二是“五小”行业店容店貌总体卫生情况差。调研发现,“五小”行业普遍存在内外环境不洁,物品摆放不整齐,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习惯差,不穿戴工作衣帽上岗,门前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店容店貌总体卫生情况差,影响卫生城市的复核通过。三是“五小”单位卫生设施达不到基本卫生要求,卫生制度落实不理想。小旅店、小歌舞厅、小美容美发店、小食品加工店等“五小”单位普遍存在洗涤、消毒、冷藏、防蝇、防尘等设施不全情况,府前菜场等熟食卤味销售专间卫生设施(包括温度调节设施)不齐全情况突出。四是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台账、过期食品退市等制度落实达不到要求。五是流动摊点遍地开花,府前夜市及早市、学校周边、城郊结合部、车站周边等区域无证照流动摊点(含食品及其他行为)无证擅自经营情况严重,既不符合标准要求,又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无证流动摊点的泛滥,客观上对固定场所合法经营者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对监管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三)二次供水存在污染隐患。未经改造的二次供水设施存在水质污染隐患。旧城区仍有近千只水箱近万用户,因改造费用(每户540元)等原因尚未改造成一户一表。这些二次供水的水箱除银苑小区等少数有物业管理的每年对水箱进行清洗处理外,多数既不定期清洗,更没有进行消毒处理,存在水质污染隐患。  

(四)流动人口疾病控制工作还存在漏洞。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较集中地区,如汽车东站后面、水南村、城西村、水阁工业区、各社区柴火间出租户等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有较大差距。现场调查东站后面、城西村、水南村、水阁工业区等流动人口较密集住处,约有10-20%临时流动人口儿童无接种证或无接种史。主要原因有:一是对流动人口缺乏统一协调管理,人口资料没有做到资源共享。二是目前城区虽有7个预防接种门诊部,但尚未建立社区、城中村公共卫生信息员队伍,单凭社区责任医生承担辖区内流动人口摸底,力不从心。  

(五)病媒生物综合防制仍较薄弱。环境综合整治和“四害”孳生地治理比较薄弱,如汽车东站后面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到处可见,有家畜、家禽养殖,下水道堵塞,为蚊、蝇、鼠、蟑孳生创造条件。水南村、城西村、东、西银苑小区、丽东村等生活垃圾没有及时清理,小区内阴沟、低洼处积水等都成为蚊、蝇孳生场所。同时,破损的不密封的垃圾箱、垃圾筒和未及时清运的垃圾堆等都成了“四害”天然的孳生繁殖场所。“灭鼠先进城区”、“灭蟑先进城区”巩固工作十分繁重,今年还需采取得力的综合措施开展“灭蚊先进城区”的创建达标工作。这是国家卫生城市的必备条件之一。  

(六)城市出入口和城乡结合部占道经营和乱搭建严重。  

城区几个出入口和城乡结合部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影响城市容貌,给人留下一种乱糟糟的感觉。如东出入口塔下至水东大桥段道路两侧乱堆放现象突出,废品收购点乱堆收购来的各类废品,如废旧轮胎,往缙云方向的飞机场角马路市场秩序很乱,安全隐患大,沿途的汽车市场车辆摆放不规范,石材加工厂石材乱堆,边角料乱倒现象突出,沿线有垃圾箱6个,但清运不彻底,留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城西路占用人行道设摊,严重影响市容整洁。市区中山街北段快达安全工程有限公司对面有较多的简易棚厕和露天粪缸。江滨路、大洋路口蔬菜交易区及紫金路北段天宁一区待建地块都有类似的小棚子。  

城中村环卫设施不到位,清扫保洁机制不健全,清扫作业无标准。如厦河商城、天宁一村占用公共绿地养鸡种菜现象突出,灯塔新村沿丽阳坑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垃圾、污物向丽阳坑倾弃。天宁工业区庆春街市容管理缺位,不但占道经营严重影响秩序,经营者还乱弃乱扔经营农副产品垃圾,无人清扫保洁,造成垃圾遍地。建成区辖村省级卫生村要求达到20%。  

(七)环境保护成果尚需长效巩固。我市近三年虽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但要保证以后不发生,不仅需要环保部门的监管,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市区噪声污染整治,取得很大的成效,近几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56分贝,但城市交通、社会生活、建筑施工、文化娱乐等噪声扰民现象在局部区域还继续存在,时有市民和单位投诉举报。  

三、创建困难与分析  

(一)城市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近几年,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框架迅速拉开,建成区面积不断增长,城市管理任务日趋繁重,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力量与城市发展要求差距很大。一是从管理体制上看,虽然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但城市管理中街道、社区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城市主要管理部门之间主动配合意识不强,城市管理力量分散,工作合力不强,效率不高,面对城市管理顽症,往往出现疲于应付、孤立作战状态。二是从管理措施上看,往往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如对一些乱设摊、乱停车等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治标多于治本,基础性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目前,跨门经营、门前屋后“脏乱差”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管理问题,“门前三包”制度一直没能真正落实。三是行政执法力量尚未形成合力,管理方法比较单一,管理办法迫切需要创新。  

(二)创建“瓶颈”要加速突破。在我市创建过程中,由于原有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和管理水平低,凸显创建“瓶颈”较多的现象。如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城中村改造和管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清运管理、城乡结合部“脏、乱、差”、流动人口管理、内河整治和“五小”行业管理等。以城中村改造为例,城区目前共有26个城中村,城中村数量大、种类多,撤村建居工作进展缓慢。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尤为突出,部分村存在缺绿化、缺卫生设施、缺人管理的“三缺”现象,乱丢垃圾、乱堆放、乱搭建、乱张贴乱涂画问题众多,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三)创建合力和氛围需要进一步形成。从整个创建工作看,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存在“上热下冷”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部门和单位创建热情不高、工作不到位,没有把城市创建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某些部门领导寄希望于搞“突击”,走“捷径”,平时对创建工作很少过问,有关创建责任得不到落实,工作未能到位,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二是市民作为创建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创建氛围。部分市民对创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创建是政府的工作,与己无关,做创建的局外人。有些市民虽然支持创建,但缺乏实际行动,只当“评论员”、“裁判员”,不当“运动员”,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创建热情。三是创建运行机制上尚未达到网格化的要求,没有形成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基层创建工作网,创建工作还留有空档,存在死角。四是市爱卫办机构建设薄弱。衢州市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但衢州市爱卫办为副处级协调办事机构,有公务员编制4人,一类事业编制4人,配备两辆工作用车,而我市爱卫办挂靠市卫生局防保处,在实施爱国卫生工作中难以发挥组织、协调、督导作用。  

(四)市民文明卫生素质有待提升。市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城市的文明卫生程度,也决定着创建工作的成败。在城市创建中,很多指标都与人的素质有关。但目前针对市民的文明素质提升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市民的卫生素养较为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尚未形成,乱扔垃圾、乱吐痰、随地大小便等不卫生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近年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一些不卫生现象也随之增加,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群众性卫生创建活动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四、下步工作建议和计划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能、有力度、多层次的创建工作班子,形成创建合力。  

城市创建必须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共享、统筹推进,我们认为,要顺利完成六城创建目标,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成果共享,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为基础,六城联动联创。当前,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工作迫在眉睫,整改任务艰巨,需市委、市政府统筹协调,大力推进。我们认为构建好“领导大力推动,部门齐抓共建,群众积极参与”的创建格局是创建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省级卫生城市复查顺利通过的重要方法。一要召开市区创建工作会议,进一步落实责任,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对创建工作进行动员、宣传、落实,进一步掀起城市创建高潮;二要抽调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创建具体工作班子,建立协调、沟通和督查考核机制,促进创建成效的扩大和深化;三要构建好基层创建网络,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四要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卫生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确保我市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查确认,为六城联创打下扎实基础,全面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二)狠抓创建力度,着力于突破重点和难点,提升创建水平。  

1、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市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对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所需经费给予保障,一些事关创建全局、影响城市卫生、群众十分关注要求迫切的公共设施项目,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城市内河改造,府前菜场改造,停车场和社区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要加快规划和建设进度,确保如期达标。  

2、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基本要求。把攻克事关创建全局、影响城市卫生、群众十分关注的薄弱项目作为突破口来抓。如:加强城市污水处理与收集系统建设,加快市区内河治理规划和建设进度,全面改造丽阳坑、好溪堰、贺家坑、环城河、大洋河等城市内河;加快医疗废物处理设施,新增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城市基础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旧城改造建设进度,按照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要求,建成若干个停车场、社区农贸市场和公共厕所;抓好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建设。  

3、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以“三治(治脏、治乱、治违)一提升(提升市民卫生素质)”为重点,继续深化“洁净丽水创和谐”活动,集中优势力量,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市容环境管理,对不文明、不卫生现象,显见性、多发性违法违章行为,影响城市品位的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容貌景观进行阶段性、大力度、全方位集中整治,切实解决乱停车、乱张贴、乱喷涂、乱摆摊、乱丢垃圾、乱设置广告等城市管理顽症。根据城市管理实际,深化管理体制创新,整合管理资源,形成管理合力,使城市管理形成一套有效率的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4、加强社区、城中村建设管理。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抓好社区卫生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改善社区环境条件;完善和健全市区副科以上机关、单位和22个社区、26个城中村的爱国卫生组织,形成市、区、街道(单位)、社区(行政村)爱国卫生网络。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基层爱国卫生组织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卫生服务、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倡导健康生活,弘扬卫生文明新风。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加快“城中村”建设工作进度;加强“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依靠村民自治力量,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加强日常管理,全面改善“城中村”环境面貌。争取5-6个行政村达到省、市级卫生村要求。  

(三)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创建氛围。新闻单位要充分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宣传卫生创建工作要求、目标任务、实施步骤等相关知识,全方位展示我市卫生创建活动的风采。各级新闻媒体要开设专题节目和专栏,根据创建活动各个阶段不同的工作重点,积极引导推动,真正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参与。设置一批高标准的卫生公益广告,充分发挥公益广告在卫生创建中的宣传教育作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创建工作中推而不动、影响大局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及时曝光批评,以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疏通群众监督渠道,组织开展市民巡访活动,开展创建热线电话,接受群众举报投诉,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群众监督。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卫生评比活动,榜样示范,舆论引导,积极引导广大市民自觉投身创建活动。  

(四)抓实抓好各专项整治,有效落实城市长效监管责任和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组织开展“五小行业”专项整治。由创建办牵头,组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食药监局、工商局、卫生局、公安局、质监局、文化局等部门,对小餐饮、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店、小歌舞厅、小旅馆和小网吧进行专项整治。同时研究制定夜市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等规范“五小行业”经营行为的疏、堵结合方案,着力建立“五小行业”长效管理机制。  

2、组织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重点对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清除建成区的所有垃圾,彻底改造内河污染,清除内河淤泥。在集中整治的同时,根据建成区规模、人口测算环卫保洁人力、物力、经费,由市区两级政府增加环卫经费投入,探索建立规划区环卫保洁“一把扫帚”扫到底机制,明确一个环卫保洁责任主体,彻底解决市容保洁问题。  

3、组织开展违章建筑、在建工地、待建地块专项整治。拆除主次街道、社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等重点部位违章建筑,结合城中村改造和内河河道清淤,坚决拆除内河两侧违章建筑。建筑工地施工车辆要密闭运输,无抛洒滴漏,建筑垃圾无偷倒乱倒,待建地块无乱搭建,施工场地要有施工围墙。同时,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建设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日常监管,把各种违章现象控制解决在萌芽状态。  

4、资源共享,部门配合,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市、区公安、计生、卫生和妇联等部门要建立流动人口联管联动系统,从户口管理、房屋出租、计划生育管理及定期调查入手,逐步建立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新机制,消除流动儿童免疫空白,完善流动人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有效完成疾病控制目标。  

五)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建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市委领导、市政府分管市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相关秘书长、市直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莲都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参加,专题研究解决创建工作热点难点,把职责、任务落实到位,形成督查督办制度,同时将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市直单位和莲都区工作的年度考核。近期省级卫生城市复核阶段,应抓紧工作节奏,建议每半个月组织一次部门联络员会议,每月召开部门工作例会,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督查并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