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近三年党员发展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健全党员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根据上级部门安排部署,就我乡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三年来发展党员情况
  我乡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执行。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扎扎实实做了了党员发展工作,始终把党员发展摆在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位置,现有党员220人,自2009年以来,共发展新党员22人。党员中少数民族党员110人,占党员总数的50%。女党员14名,占6.4%。从年龄上来看,在35岁以下的37人,占16.8%,36岁至45岁的49人,占22.3%,46岁至59岁69人,占31.4%,60岁以上的62人,占28.2%。从学历上看,大学本科以上18人,占8.2%,专科学历23人,占10.5%,高中及中专学历20人,占9.1%,初中及以下的154人,占70%。从党员的职业来看,在岗职岗人员51人,占23.2%,农牧渔民160人,占72.7%,退休7人,占3%,其他人员2%。
  总的来讲,全乡党员队伍的数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二、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主要做法
  一是在党员发展中我乡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格履行发展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及时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保证党员的质量。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审查上,重点在年龄上、思想上审查,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对于那些年龄不够、思想不净、动机不纯的,坚决不予发展。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上,统一由乡党委在入党前进行集中培训,对于那些不能按时参加培训的坚决不予发展。在培养对象的审察上,采取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资料、找本单位有关人员了解的形式,严格的审查程序,并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严格党员入口关。
  二是在发展党员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积极把那些群众威信高、思想素质高、文化素质高的优秀农村青年发展成党员。以“种(养)殖大户优先,返乡知青、退伍军人优先,乡村企业负责人和非公有制经济负责人优先,35岁以下的致富能手优先”的四优先原则,通过教育、引导和启发等方式,积极把思想觉悟高、文化程度高、群众威信高的青年农民和致富能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把致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在严把质量关的前提下,每村每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培养5名入党积极分子。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举办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班,吸收他们听党课,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在培训班结束时进行考试,对不参加培训的、考试不合格的,坚决不予培养。
  三是要求各支部在选择入党积极分子时,一是要把文化程度高、有特长、有发展思路、积极致富的优秀青年确定为后备力量重点培养,要求支部成员要责任到人,包片领导要常了解培养对象致富思想动态,常倾听他们的致富设想和发展思路,常帮助其出点子、探路子、想法子。二是要求包村干部与培养对象“结对谈心、双向联系”,不仅了解培养对象的思想政治情况,更主要是为其提供各种帮扶,特别是政策帮扶和技术帮扶,使其成为“会致富、能带富”的“双强”积极分子。
  三、党员发展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我乡党员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个别支部没有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发展党员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农村党员队伍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索。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了抓党支部班子建设而忽视了党员队伍建设。个别村支部只有在整顿班子、进行村级组织换届时才想到发展党员,缺乏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
  2、发展党员源头不畅。一是入党积极分子外出较多。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外出务工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http://www.d199.com/Article/d55/>后就外出打工,经常不在家,也不主动汇报思想、汇报工作,甚至长期与组织失去联系。二是申请入党人特别是农村女青年要求入党的人数不多。
  3、作用发挥不够,缺乏吸引力。一是表现在组织活动上,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无创新、无突破,党员参与党内事务不积极,组织性不强,个别党员甚至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二是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上,虽然有想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想法,但由于市场经济知识欠缺,经营意识差,无从下手。三是表现在服务人民群众上,服务意识淡薄,小农思想较重,思想上放不开,缺乏为党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第一,基层组织认识有误区。一是个别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认为发展党员工作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对班子的政绩影响不大,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行了。二是在吸收新党员上存有偏见,片面理解入党自愿的原则,坐等群众自己交入党申请书。
  第二,教育引导措施不到位。部分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措施不力,淡化了对优秀分子的发现、教育、引导、培养工作。出现了青年活动无场所,政治学习无资料,思想教育无人抓的现象。放松了对青年农民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农村思想教育出现了“断档”,使农民对党的认识不足,缺乏入党积极性。有的农民看到身边的党员每天和自己一样田里劳动,生活没什么区别,有的甚至还不如普通群众,因而他们认为入党不入党都一样;有的认为入党后受到纪律约束多,嫌麻烦,影响致富等。有的党组织只重在强调党员的责任、义务及作用的发挥,而不关心党员的致富、学习提高等权益,使农民感到入党吃亏、受约束,不愿意申请入党。
  第三,部分农村青年外流,发展党员渠道受到限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守业务农,大多外出务工或经商,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发展党员后继乏人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改善。
  四、加强和改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从思想上提高,加强重视;要从机制上创新,改进方法;要从基础上抓起,注重效果;要从源头上保证,拓宽渠道;要从考核上落实,严格奖惩,不断地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各村党支部要结合实际,严格按照乡党委年初安排和《发展党员规划》切实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主动性,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职责,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二是创新机制,完善管理。一要创新党员培训机制。党支部要注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随时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党员头脑,引导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在坚持并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充分运用“送学上门”、“ 党员帮带贫困户”和“争先创优”等有效载体,让党员在实践中长见识,在参与中受教育。二要创新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机制。要适应外出务工党员分散性、随意性较大的特点,建立“双管、协管、托管”机制,避免出现流动党员管理上的“真空”,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延伸到哪里。
  三是搞活源头,拓宽渠道。一要积极向广大群众特别是优秀青年和妇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发现、推荐、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真正把那些品德好、素质高、能力强、年纪轻的优秀分子纳入到队伍中来。二要以外出经商务工的优秀青年、经济能人、非党村组干部为发展重点,建立健全优秀年青分子培养沟通协调机制,做到适时引导、经常教育、定点联系,分任务、压担子,有目标、有重点的把他们及时纳入到党员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结对培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联系人制度和培养考察纪实制度,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和参加党的活动等形式,全面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
  四是健全机制,坚守职责。一是要充分尊重、真心关爱每一名党员,在要求党员履行义务的同时,保障党员的权利,保证党员义务与权利的统一;在政治上要保障党员权利地位。严格按要求对党务、政务公开及时进行公开,村集体及党内重大事务一律实行党员大会票决制。二是开展党群心连心活动。要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展帮扶活动,每名党员、积极分子联系1—2户困难群众,通过转观念,送温暖,帮技术,解忧难,助脱贫,同致富等一系列活动,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树立宗旨观念。三是积极做好农村贫困党员的帮扶工作,探索建立贫困党员扶贫基金,开展农村贫困党员脱贫帮扶工作,逢年过节组织支委成员上门对其进行走访慰问等。认真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四是要结合实际表彰宣传先进,增强其荣誉感、自豪感。切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