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销社基层网点的调研报告

经历了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伊金霍洛旗供销社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期。新时期,虽然为农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供销社的使命没有改变。处在城镇之间的供销社,应该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定自己的定位,搭建党委政府与农民之间、城镇之间的桥梁,努力成为统筹城镇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供销社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系统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有大的作为。因为供销社不是一般的市场主体,而是集经营性和公益性于一身,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有着本质区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审时度势,用改革的思路,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去研究新的定位、目标和实现途径。为了全面了解我旗供销社基层网点建设情况,理清今后发展思路,使基层供销社各项业务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对全旗供销社基层网点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      供销社基层组织基本情况及现状  

基层社情况:伊金霍洛旗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于2002年转制重新成立,现有职工18人,担负着全旗7个苏木镇,144个嘎查村的农资商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土畜产品,日用消费品的组织供应工作和全旗的流通网络建设。下设5个基层供销合作社,4个中心社,8个专业合作社,31个农家店,1个生产资料供应公司,1个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各类专业协会3个,有农牧民经纪人180人。截止2008年10月份,全旗供销系统商品销售总额完成3479.6万元,实现利润118.87万。  

二、      供销社基层网点改革和建设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供销社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  

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和制定全旗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全旗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按照旗政府的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畜产品经营、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和毛绒经营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对基层社进行的业务指导,促进城镇物资交流,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全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牵头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成为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二)、基层网点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从全旗基层供销社目前状况来看,有喜有忧。喜的是:通过改革、改制,基层供销社大部分资产得以保值、增值,增加了基层社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而且为参与、引导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忧的是:基层社目前虽有一定资产,但基本没有开展经营业务活动,停留在资产保值,维持生存的状态,有的社租金收入不能维持正常开支,入不敷出,下一步改革发展存在较多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首先,供销社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自身发展认识不高,对发展前景了解不深,一次次的错过了发展的机遇;其次,自身思想观念陈旧,“固守田园”的思想很牢固,对于“走出去”,“请进来”的新思维接受力度不够,造成了自身生存的路子越走越窄。再次,经营理念不先进,始终以原始的一对一的网点经营来求生存,导致自身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软弱无力,一个个的败下阵来。  

(二)缺乏专门人才。一是老年化现象严重。目前,基层社干部职工的45岁以上的占绝大部分,基层社领导班子中40岁以下的几乎没有。按此计算,五年后,大部分基层社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二是人才匮乏。由于经营效益所限,许多基层社已经多年没有进过新人,一些基层社甚至20年都没进过人。同时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和僵化的思维,经济效益的低下,使一些社会能人难以引进。  

(三)经营业态落后。近年来,尽管一些基层社兴办农资、日用超市,但多数基层社还固守传统经营模式,长期处于低层次经营态势,单纯地进行资产租赁、承包经营,逐步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此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供销社原有商业设施与当代人们需求不相适应,急需进行升级和改造。  

(四)服务能力不足。一是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的能力严重不足。从资金方面看,目前供销社基层网点普遍缺乏初始投入能力,资金紧缺。二是传统主营业务萎缩,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如在农副产品收购和生活资料供应方面,基层网点所占市场份额逐年减小,能提供的服务不多,市场多由个体经营者抢占;在农技咨询、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基层网点参与更少。这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民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总的来说,与计划经济时期以及上世纪80年代相比,基层供销社丧失了农村牧区商品“一统天下”的经营权,这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又是基层供销社经营萎缩的致命之处。实际已退出经营服务活动的基层供销社要重新恢复功能难度很大,但这是基层供销社建设必须面对的根本现实。  

三、加强我旗供销社基层网点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基层社的地位和作用与当前蓬勃发展的农村形势已经不相适应,加强基层社建设已经刻不容缓。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下一步,基层社要紧紧围绕真正办成农牧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建立符合新农村新牧区发展形势的体制机制,从参与农村牧区城市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入手,充分利用点多面广的资产优势,坚持服务“三农三牧”的办社宗旨,在促进农村牧区繁荣、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中提升自已,增加实力,真正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发挥作用,获得应有的地位。  

(一)理清思路,建立良性发展的体制框架和运转机制。基层社改革要理清思路,不能简单为改革而改革。必须要建立适合当前农村牧区发展形势,跟上农村牧区建设步伐的体制框架和运转机制;必须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改革形式,用最少成本,留下一部分高效的资产,留下一部分有用的人才。通过盘活闲置资产、门店经营权招标来增加效益,增强实力;通过与农牧业龙头企业,农资、日用品流通企业合作,发展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农村牧区服务业,引进社会力量来带动供销社的经营发展;通过引进人才等方式理顺基层社职工劳动关系。总之,基层社改革体制和转变机制要卸下各种包袱,发挥资产优势,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经营业务,增强为“三农三牧”服务的能力。  

(二)加强领导,为基层社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旗级联合社是基层社建设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搞好基层社建设,旗级供销社的指导至关重要。一是要明确思路,做好规划。旗级供销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好基层社的布局和发展计划。同时根据每个基层社的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科学决策,扎实推进。二是要加大对基层社工作的指导和考核力度。三是要选好配强基层社领导班子。要放宽视野,加大开放办社力度,破除身份限制,实施能人办社,谁能搞好基层社就用谁,吸纳社会能人加入基层社。四是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和落实相关政策。  

(三)恢复功能,加大参与农牧业产业化深度。一是抓好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基层社要加强领办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导工作,结合当地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以种养大户、购销大户为主体,连基地、带农户,依托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社,同时继续对已经建立的专业合作社,抓好巩固、规范、提高工作。二是努力争取基层社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主导作用。鼓励基层社参股专业合作社,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主导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逐步探索与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专业协会等农民合作经济联合组织融合发展路子。三是大力兴办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充分利用供销社资产优势和体系优势,争取政府支持,开办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的组织性和规范性,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办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促进“卖难”问题的解决。  

(四)做强业务,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努力做优做强农畜产品购销、烟花爆竹、废旧回收等传统业务。紧紧抓住当前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发展农畜产品流通业,巩固并不断扩大经营业务,争取占领农畜产品市场的优势地位。牢牢抓住烟花爆竹、废旧回收等政策性商品经营,壮大自身的实力。二是要积极开拓新的经营业务。基层社要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不断在迅速发展的农村牧区市场中寻找商机,开拓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要认真开展资本、资产经营。因地制宜,实行承包、租赁、加盟、开发等方式,盘活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利用闲置场地,吸收社会资本共同开发市场。  

(五)不拘一格,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短缺困境,是摆在各个基层社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切实加强基层社的队伍建设。要根据基层社的实际,大力挖掘基层社内部的人才,不拘一格的提拨和使用人才;重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农牧民经纪人中引进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分子;积极创造条件,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上有志于供销社事业的人才到基层社工作。创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开辟了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为我旗的经济事业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