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安排,我就下寺湾镇蛇河沟村和锁崖窑村当前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的新期待、存在的新问题,今后的意见建议等问题,采取座谈了解、个人访谈等方式,就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进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蛇河沟村距离xx县城48公里,全村共有农户85户235人,共有耕地2507.1亩,山地2330.2亩(已退耕还林780亩),川台地156亩,人均0.6亩。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治安良好,民风淳朴。参加新合疗100%,新农保120人,两项制度低收入户56人,低保户11人,党员12人(年龄偏老化),全村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或因子女上学),留守老人占多数。因无固定产业,经济来源主要以种地为主,年收入人均2000元左右。
锁崖窑村位于xx县城40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村,是典型的拐沟村,全村共有农户102户428人,共有耕地8375亩,山地1503.8亩(已退耕还林1179亩),川台地363亩,人均0.7亩,。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治安良好,民风淳朴;参加新合疗100%,,新农保265人。两项制度低收入户126人,低保户17人,共有党员24人。大部分村民无固定产业,人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
以上两村为共性拐沟村、低收入村、无产业村,群众收入以种田打工为主。
二、调研了解到群众最期盼的问题
调研发现,两村共性方面,存在一些相似问题:一是群众期盼政府技术指导,助农增收。由于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上学、就业或因撤校后为了孩子迁往其他地方,留下的多数年龄都在50岁左右,且大多为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无产业发展基础,致使目前两个村子农户基本不发展产业,收入来源仍然以种地为主,收入较低。因此,迫切需要政府在技术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农民科学发展产业,提高收入。二是群众期盼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虽然现在村庄基础设施条件较以前有很大改善,但由于受油区污染,管道老化、维修不及时等原因,在饮水上依然存在很大困难,水源不好找,水质碱性大,水量不足是困扰这两村农民生产生活的最大问题。同时,部分通村道路建设还不完善,养护更不上,破损较为严重。三是群众期望乡村干部提升致富带富能力。由于村两委会干部年龄老化,出现断层现象,年轻干部和学历高的干部缺乏,不能充分发挥村集体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同时,部分村干部只满足于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联系群众不够,没有把引导群众致富当作首要任务,导致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生产效益、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较弱,群众认可度不够。
三、几点建议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最主要的目标是落实务实、清廉、为民的服务宗旨,重点和关键点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和谐的乡风民情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切实转变作风,增进干群关系。一要坚持察实情。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真实了解村情民意,捕捉社会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和倾向性问题。二要善于解民意。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三要坚持抓关键。大力发展特色优势高效产业,在技术上要多给予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增强发展信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广和树立典型,引导群众共同致富。要多争取民生项目,以农田水利、公路、卫生医疗等重点工程为切入口,切实解决农村生产难、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用实实在在的利民惠民实事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二)完善制度体系,拓展干群沟通渠道。各级要认真执行干部民情日记、定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下访等制度,要通过民主恳谈会、记民情日记、住村等多种形式联系群众,沟通思想,增进感情。要充分发挥村干部在联系群众、听取和反应群众意见方面的作用,形成定期向他们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制度。要开辟专门渠道、增强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功能,使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更直接、更及时、更广泛。
(三)创新帮扶机制,不断深化“百个部门单位包村,千名领导干部下乡”工作实效。干部下乡好不好,要看“输血”、“造血”能力强不强,要让包村活动成为干部的一种习惯性、经常性活动,要通过联系户的收入对比、发展成效、技能水平和精神风貌各方面进行群众问效评价,群众反映好不好要作为评价干部的最低要求。同时要加强村两委会班子建设,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发挥其带领和引领作用,提高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
按照县委安排,我先后深入下寺湾镇田家沟村和张家沟村,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就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田家沟和张家沟村干部、党员、村民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田家沟村和张家沟村基本情况
田家沟村位于下寺湾镇政府西南方3公里,由田家沟、贺家坪和香林寺3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共有116户553人, 党员29人。土地面积2601亩(已退耕1111亩),荒山700亩,川地790亩, 人均川地面积1.43亩。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新农保参保率100%。现有果园200亩,种植户7户;大棚40棚,种植户15户,其他绝大多数农户主要以豆类、玉米等种植为主,没有固定产业,2012年人均纯收入7474元。
张家沟村位于下寺湾镇政府以北3公里,由张家沟、阳崖窑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共有58户281人,党员22人(女2人)。现有耕地2056.2亩,其中:山地1503.8亩(已退耕还林1179亩)、台地273亩、川地279.4亩,人均川地面积0.99亩。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新农保参保率100%。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引入xx兴农养殖有限公司,建有养羊标准化小区1个,彩钢养殖大棚(长100米)4座,存栏东北绒山羊1000余只;原有养猪小区1个,养殖大棚10棚,目前闲置,需要技术改造,以适应舍饲养羊需要;该村另有东北绒山羊散养户7户,存栏600余只,其中300余只养羊户1户,30-50只养羊户6户;主要产品为羊绒、羊毛、羊羔,利润较高,2012年人均纯收入8350元。
二、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两村存在的问题基本相似: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两村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需求上级项目资金量大,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无法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例如张家沟村庄道路现在还未硬化,阴雨天道路泥泞,出行很不方便;舍饲养殖小区虽然初具规模,但饮水问题制约了养殖规模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养殖业的发展严重受限。现行土地政策不允许在耕地中建设畜禽圈舍,而且土地变更难度很大。因此,虽然多数农民对发展养羊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圈舍建设费用大、用地难,加之政府对养羊户的扶持奖励政策门槛极高,导致农民对发展养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发展产业的能力有限。当前农村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现象普遍,造成在家务农的多数年龄都在50岁以上,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知识水平落后,发展产业的能力相当有限。四是小农思想严重。绝大部分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对怎样脱贫致富懒于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对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各级政府部门应以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标,不断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方法,帮助农民学专长、长本领,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要切实帮助农民开眼界、换思想,积极推进农村劳务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践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在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只有土地集中使用,现代农业才有希望。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四)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群体,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农民创业。要坚持在政治上给待遇,政策上给优惠,发展上给空间,大力扶持本土能人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形成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创业的良性循环。
四、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要帮助群众致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要帮助群众发展、致富。把服务群众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符合群众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企业带动、党员服务等方式,为群众搭建创业致富平台,实实在在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二)要保障改善民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民生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实际。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抓住群众工作的主要矛盾。要注重对群众反映强烈、基础性的民生问题,及时跟踪改善。
(三)要发展基层民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六步三公开”工作法,创新社会管理。
(四)要加强教育引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重视利益导向,又要注重发挥和利用好宣传教育这个优势。群众工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理不服人、认理不认官,只要把道理讲清了、政策讲透了,绝大多数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越是难度大的事情,越要把说服教育、沟通思想的工作做在前面、做到位。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5月中旬,我及时深入到下寺湾镇贺家湾村和龙咀沟村,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访谈群众的方式,就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贯彻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转变乡村干部工作作风,增进干群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一)贺家湾村:该村位于xx县城36公里、下寺湾镇3公里处,全村辖3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140户533人,有党员19人;有耕地1724亩,山地1355亩(已退耕还林1080.2亩),川台地363亩,人均3.2亩;参加新合疗489人,新农保335人;有低收入人口117人,低保户9人;村民主要依靠种植玉米与打工维持生计,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2012年人均纯收入5420元。
(二)龙咀沟村:该村位于下寺湾镇东南10公里处,属于拐沟村,全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168户705人, 党员25人,目前在村上居住的有105户385人;土地面积4100亩,其中退耕还林1569亩,荒山900亩,沟台地1551亩;粮食作物主要以豆类、玉米为主,6户从事果树栽植,9户从事运输等三产。经济收入主要以养殖业和弓棚菜为主。居住形式为石窑洞,水资源丰富但水位较低,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2012年人均纯收入3942元。
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这两个村子发展既有共性的问题,又有各自的特殊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共性问题:
(一)群众思想不够解放,科技投入少,对改变种植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等认识不高。
(二)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村民认识出现偏差,“等、靠、要”现象严重。
(三)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差,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发展产业困难。
(四)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土地流转难度大,发展规模养殖,缺少土地基础。
(六)发展产业的前期投资费用缺乏,村民贷款手续繁琐、难度大。
(七)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意识要增强。
群众希望解决的具体事情:
贺家湾村:
1、修建村队部,发挥阵地作用,便于日常工作开展。
2、完善老庄村庄道路的硬化,方便群众出行。
龙咀沟村:
1、加固70年代所修建鱼坝,消除安全隐患。
2、尽快开展土地平整、流转、确权登记工作,促进产业发展。
3、完善龙咀沟沟口过水桥修建工程,解决群众出行难。
4、硬化村队部院子,安装健身器材,发挥其作用。
三 、几点建议
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要切实树立起科学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农村经济基础。
1、在村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抓好村支两委的班子建设,“领头雁”比较关键。每年应有针对性地对村干部开展培训,提高整个班子的政治素质、管理水平,从而肩负起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任。
2、在把握扶农政策上下功夫,多轮驱动,广开增收渠道。把握扶农政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结合本村实际,以土地资源和资金投入等形式参与土地整理、宅基地地复耕、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多轮驱动,要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以市场为导向选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贺家湾村、龙咀沟村位置不同,条件不同,在选择发展路子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如龙咀沟村要坚持发展养殖产业,达到富民强村的目的。
3、在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上下功夫,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能否长远发展。实践证明,农村集体资产管得好,集体资产就会积少成多,否则再强的村也会垮掉。因此,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要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和健全财款分管、现金管理、开支审批、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经济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集体支出科学、合理、见到成效。二是规范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理财。要严格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账目,接受群众监督,解决账目不清,滥支乱花等问题,真正做到群众满意、干部满意。三是要高度重视对村级债务的管理。加强审计监督,因村制宜,通过清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等形式,使村级组织卸下历史形成的债务负担,同时要坚决防止产生新的不良债务。
4、在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上下功夫,营造良好的农村发展环境。由于两个村的经济条件和工作基础不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同步。一是要在力量上帮扶。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的包村制度,要注重实效,必须对农村工作进行指导,宣传农业科技,帮助扶贫,并确保人才到位、责任到位,帮助谋划发展路子。二是在政策上扶持。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尽快完善龙咀沟沟口过水桥工程、鱼坝加固工程、老庄村庄道路硬化工程等,方便群众,消除隐患,改善环境。
5、进一步改善农村信贷环境。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继续发挥农村信用社主力军作用,强化商业银行的支农社会责任,规范引导民间借贷,降低信贷门槛,切实解决借贷难,担保难的问题,扩大小额农贷的覆盖面,加大投放力度,以保证对农村的信贷投入。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我带领县计划生育站(包扶贫困村单位)、下寺湾镇主要负责同志和县人大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赴下寺湾镇新庄洼、甘沟河村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召开村民座谈会、走访农户,基本上掌握了两个村的村情,了解了两个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群众最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村情
(一)新庄洼村:新庄洼村委会距下寺湾镇西北30公里,地处xx饮用水源——雨岔水库上游,由老君寺、新庄洼、南河、花豹岔4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在册户数为186户、600人,长期在村居住户53户、126人,主要是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口,其余户均外出。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口基本都已外出。外出户以打工为主,有些户从事三产和其它产业。其中有12户从事运输业,有15户居住在下寺湾镇政府所在地。有7户在下寺湾、闫家沟村承包种植了大棚菜,并有4户购置了住房。全村有党员16人,为升级晋档三类村。全村现有耕地4300亩,其中现耕种山坡耕地700亩,沟地、台地、坝地610亩,其余为歇耕地。全村退耕还林面积1569亩,但普遍补植、管理不到位,近半面积达不到验收标准。全村传统主导产业是放养羊子,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该村通砂石化道路,但要翻山绕行。山坡耕地也修筑了通三轮车生产道路,但维修不到位。该村没有村医,没有学校,电视信号入户率80%,手机信号未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30%左右。2011年人均纯收入为3412元,2012年为4912元,低于全县、全镇平均水平。
(二)甘沟河村:该村地处雨岔水库上游,与新庄洼村老君寺村民小组毗邻,辖李泉(即李把圪劳)、甘沟河、桦树沟3个村民小组,距下寺湾18公里。全村153户,711人,现常年在村居住65户,230人(主要是四零、五零以上人口),其余农户外出,以打工为主,有50户居住在下寺湾镇所在地,其中12户承包种植大棚菜,有10户购置了住宅,有15户从事运输等第三产业。全村有党员27人,为升级晋档三类村。村领导班子中,除村主任庄启春因要照顾老人而常年在本村居住外,其他村干部均在下寺湾居住。该村属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养羊为传统主导产业。全村有已退耕还林面积1889.2亩,因放牧等原因成效较差。现耕地面积大,以山坡地为主,目前耕种沟地、台地、坝地510亩,山坡地1000余亩,新规划退耕还林地5200亩,已开始整地挖育林坑。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较低,电视信号入户率为80%,手机信号未全覆盖,没有学校,由县卫生部门建设的村医务室(在李泉村)很宽敞,但村医因收入低而于年初离去至今未归。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612元,2012年为5112元,低于全县、全镇平均水平。
二、群众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诉求
通过进村入户实地调查和召开座谈会,两个村群众提出以下主要问题和诉求:
1、要求改善交通。雨岔水库建设时,为了方便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政府为两个村投资修通了20多公里砂石化道路。但群众普遍反映该道路晴通雨阻,农产品外运困难。山地生产道路由村上投资开通,无力维护,损毁严重。请求政府解决。
2、请求帮助建立致富产业。两个村多数农户举家外迁,尤其是青壮年基本全部外出。外出农户以打工为主,多数没有稳定的产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留守农户以中老年人为主,以传统农业为业,主导产业是养羊业,而放养羊子与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政策不符,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致富门路。
3、希望对水毁农田进行修复。新庄洼村的东沟有120亩坝地,水毁严重,希望政府给予投资修复。
4、要求解决村医和通讯信号。
三、分析与建议
分析新庄洼村和甘沟河村情,其共同特征有:
1、地处偏僻山沟,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同时又处于雨岔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2、没有主导产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是典型传统农业村和低收入村。
3、观念落后。生产上抱残守缺,既顶风放养羊子,又大量种植山坡地。特别是留守在村的农户,守着土窑破院,不愿走出山沟。农户对眼前的发展机遇不能很好把握,如政府在下寺湾镇新建了扶贫移民小区,国家补助很大,楼房价格优惠,但从5月份起到6月2日两个村只有10户报名认购,其余户等待观望;又如今年重新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县乡把指标向两个村倾斜,但新庄洼村群众对此积极性并不高,仍然想延续传统的放养羊子和广种薄收生产方式。
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既有区位、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也有我们工作不到位等主观方面的原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坚定不移开展移民搬迁。理由有四点:一是这两个村处于我县饮用水源地——雨岔水库水源保护区,目前放养了大量羊子,耕种了大片山坡地,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水源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无法避免,无论从长远还是眼前看,搬迁是必然选择。二是两个村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两条沟,绵延20多公里,居住分散,要彻底解决交通、通讯、饮水、医疗、学校、主导产业等问题,需要大量投入。目前财政无法承担,即便有能力解决,从经济角度讲也不合算。三是两个村有180多户、近700人已经搬迁外出,占到两个村农户和人口总数的近70%,这些自发移民中,年青一代占多数,都不会也不愿干农活,因此反弹回村的可能性小。自发移民为开展全面移民开了好头,提供了借鉴。四是通过创新耕地经营方式,开展耕地自愿、依法、有偿流转,引进能人或企业举办农场,对两个村川、台、沟、坝地等基本农田进行承包经营,把农户从小块承包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推动移民搬迁。这样做也使搬迁后的农户仍然能靠耕地解决基本的生活来源问题。移民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积极、稳妥推进。既要抓住政府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机遇,优先把这两个村纳入移民搬迁计划,尽早搬迁,但也要量力而行,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当前要紧紧抓住我县实施下寺湾镇扶贫移民搬迁工程项目机遇,动员两村群众积极报名购房,移居下寺湾。
2、坚决实行封山禁牧,全面实施退耕还林。放牧羊子是这两个村最大的问题,它既是落后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也是束缚群众走不出山沟的最主要原因。目前留守在村的农户,大多以放羊为业。只有坚决贯彻执行封山禁牧政策,才能把群众从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同时要抓住今年全市重新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机遇,对两个村山坡耕地全面实行退耕还林。目前甘沟河村干部群众已经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但新庄洼村积极性不高,还需做细致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退耕还林树种选择要认真研究,既要考虑雨岔库区建设水源涵养林的需要,也要考虑群众长远经济利益。根据我多年从事农业和林业工作的体会,我认为不进行坡耕地平整栽植苹果,成园困难,同时也不符合饮用水源区建设水源涵养林的要求。同时该地区处于气象冰雹带,防雹也是树种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我建议,对不适合栽植苹果树的退耕地,按照经济、生态兼用林密度标准栽植核桃树。今年退耕还林面积大、时间跨度要求只有一年,因此要周密组织群众进行全年施工。要从现在开始进行春、夏、秋三季整地挖育林坑,秋季一次性全面栽植并封土,明年开春放苗,并进行连续多年补植,确保成活率达到标准。
3、努力帮助寻求致富产业。两个村地处水源保护区,交通不便,生产条件差,因此在本村区域内无论是发展养殖业,还是种植业,制约因素都较多。我认为要把帮助寻求致富产业的重点放在已经移居在下寺湾的移民农户。下寺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即将全面建成,园区新式蔬菜大棚标准高,效益好。但园区所在的下寺湾、闫家沟村群众多数已有相对固定的致富产业,不少农户已投身三产,不会把种植蔬菜大棚作为家庭主业,这就为已移民于此地的新庄洼、甘沟河村民提供了选择种植大棚作为致富产业的机遇。因此要积极协调,使两个村更多的移民农户进入下寺湾现代农业示范园承包种植大棚。
4、解决当前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一是协调解决村医问题。群众对原村医评价较高,但今年村医空缺,感到留守村民老人居多,看病买药打针很不方便。我们将与镇政府一起与卫生局联系,力争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二是改善交通。与县交通局、县地方道路管理站联系,对20公里砂石路进行维护,加铺砂石。与下寺湾采油厂联系,尽快对采油二队队部周围水毁路段进行修复。三是争取项目对水毁坝地进行修复。与水利局衔接,争取把新庄洼东沟120亩水毁坝地列入有关项目进行改造提高。同时解决部分农户通自来水问题。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近期我深入到劳山乡三个行政村,与群众、党员、乡村干部等一线基层代表进行座谈,虚心倾听群众期盼,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扎实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调研,我对三个行政村的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劳山村距县城9公里,全村有苏家河、阳台、登山峪、劳山村4个自然村,共175户575人,城镇居民160户185人,党员23人,低收入41户131人,享受低保12户24人,参加合疗532人,新农保310人,耕地4541.3亩,山地4102.5亩,已退耕还林面积3399.8亩,川台地438.8亩,人均0.8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6829元。劳山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全,逐步形成餐饮、运输、销售为主导的三产村,全村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
美泉村距县城8公里,全村有小劳山、白土坡、臭河子3个自然村,共210户889人,党员56人,享受低保14户26人,参加合疗783人,参合率96%,新农保350人,参保率61%,耕地810亩,退耕还林面积535亩,人均0.9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5817元,该村位于210国道沿线,交通条件便利,自然条件良好,地下资源丰富,产业以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村民收入可观,经济发展迅速。
丰足村距县城较远,全村有王台、曹凡峪、马家河3个自然村,共192户889人,党员34人,低收入135户355人,享受低保13户24人,参加合疗783人,参合率96%,新农保399人,参保率81.9%,退耕还林面积1916.6亩,其中荒山配套林286亩,退耕还林1630.6亩,山地659.4亩,沟坝地1100亩,机动地23亩,人均2.1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5759元,属于典型拐沟贫困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温饱即安,发展信心不足,能力不强,村上无主导产业,主要以劳务收入为主,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经济发展缓慢。
二、存在问题
通过与劳山村、美泉村、丰足村的乡村干部、群众代表深入座谈交流、谈心交心,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共征求到25条意见和建议,经认真梳理归纳,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薄弱,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村务日常运转,根本无力解决产业用水,活动阵地,土地治理,生产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够,由于村民居住分散,生产分散,单家独户各自为阵,产业形不成规模,小生产与大企业不能很好对接,鸡和鸡蛋等鲜活禽产品要靠农民自行出售,交易成本较高。同时,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在生产和销售过程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导,成为价格波动的受害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三是工作作风还不够务实,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只把目光盯在上级财政,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缺乏改革创新精神,没有深入挖掘本村(组)的自身优势和潜力,发展步伐缓慢。
三、几点思考
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深刻认识到这是一次增进群众感情,接受教育锻炼的难得机遇。针对存在问题,我谈谈今后农村发展思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农之举,必须持续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条件。民生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实际,只有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建立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机制,对农村的村内道路,植树造林,村容村貌改造,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等村级公益事业项目,采取农民自愿筹资投劳的方式,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逐步建立“政府奖补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社会捐资一点”的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要发挥项目资金的杠杆作用,对农村危窑危房改造,扶贫移民搬迁,农业综合开发,沼气能源建设等项目资金,要有效整合、捆绑使用、合理安排、集中投放,最大限度的发挥政府项目资金的杠杆作用,为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提供有力支撑。劳山村紧领市区,210国道穿村而过,美泉村、苏家河等沿线村(组)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做好旅游服务区规划,努力打造成延安的旅游服务区,加大环境卫生治理,美化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2.集体合作组织是创新之路,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要以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化带动、生产服务化等方面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鼓励种养大户和经济能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把分散的农民通过合作组织起来,统一提供资金互助、生产技术、田间管理、市场营销、打造品牌等优质服务,由合作社进行社会化管理,政府可以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辐射带动拐沟村的产业发展,同时,培育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构建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的新机制,不断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的产业化经营带动模式。积极倡导农民合作社、农业协会等以组织化方式为经营规模小、单家独户的群众提供社会化服务。如上门收购就是一种以组织化提供的生产服务模式。
3.改进工作模式是为民之本,必须始终坚持为民务实廉洁的群众路线。为民就是做到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于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下大力气解决事关老百姓吃住行、看病、上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把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落实到位,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要严格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的把五保、低保、新合疗、新农保、大病统筹、弱势群体救助、农资补贴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政策落到实处,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温暖,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考虑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让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向农业覆盖、向农民服务,建立健全均衡发展、广泛覆盖、便民高效的公共服务资源。务实就是要做到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实实在实做好本职工作。乡村干部要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赶超思想,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主动争跑项目资金,挖掘潜力、调动内力、借助外力、激发活力、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同时,乡村干部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建立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议事机制,杜绝“一言堂”作风,切实搞好村务、财务、政务、党务公开、还干部清白,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