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停车难已成为各城市面临的普遍难题。如何改善停车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同样成为我市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为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题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市区停车难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市市区共有停车位约10.2万个,其中各街道及临街单位58613个,主要住宅小区43076个。而我市市区机动车保有量约为25万辆,停车位供需严重失衡,致使停车矛盾激增。停车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停车的高峰时间集中。主要是在市民上下班和学生上下学期间。由于二者时间高度重合,关节点上车辆短时聚集,道路上没有充足的停车位,使得道路通行能力不能发挥最大效用,导致道路拥堵加剧,部分道路甚至处于瘫痪状态。
二是停车路段集中于核心区域。中心城区内居民区、商业中心、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密集,原有道路宽度有限,且周边大多数为住房密集且无正式规划附属停车场的旧小区,小区居民与商业区的消费者、各单位工作人员、到市区办事、就医、接送孩子的市民的停车需求过于集中,造成停车位非常紧张。
造成停车难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车辆增长快,需求旺盛。2018年我市市区汽车保有量25万辆,与2005年市区汽车保有量3万辆相比,绝对值增长22万辆,年均增长率约为17.7%,导致停车位需求过旺,缺口巨大。
(二)停车设施供应不足,不能满足停车需求。按照《城市停车规划规范》要求,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应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3倍之间,小于5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在1.1-1.5倍之间。根据实际测算,我市市区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为机动车保有量的0.4倍,远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停车位不足尤其是公共停车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老城区建设时没有配建停车设施,且后期没有进行微循环、单行线改造,致使停车难问题不断加剧。二是现有停车位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新建高层住宅小区停车位售价高,且只售不租,造成大量空置,一些机关单位、酒店、商场的停车场没有及时投入使用或对外开放。据初步统计,市区闲置车位达2万左右。三是停车设施分布不均,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设施不达《城市停车规划规范》要求,东南新区和一些新建小区配建停车场车位相对较多,而市区繁华地段、办公区域、城区老街等地方,停车设施供应不足。
(三)停车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相对滞后。一是目前我市尚未制定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停车设施的建设处于无序状态。二是停车设施的管理不够科学、技术信息化程度不高。针对不同停车场性质,没有分时段分区域收费,无法有效调节高峰时段车流量和停车需求,路内临时停车位被周边居民、单位长时间占用,车位周转率较低。我市尚未建立全市统一的停车信息管理系统,智慧停车诱导系统没有推广使用,智能化水平较低。
(四)停车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停车管理体制机制仍然没有理顺。2018年市政府第17次市长办公会明确交警支队为停车管理主体后,交警支队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展了我市停车组织与管理专题调研,形成了《晋城市停车组织与管理专题研究报告》,起草了《关于加强市区车辆停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晋城市停车场管理办法》,但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移交工作及法律授权划转仍然没有办理,当前停车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仍然没有理顺。二是各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合力,缺乏统一、协调、长效的综合管理机制。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建设路学校集中,接送孩子车辆多,但建设路在规划建设时,路边没有规划停车位,路边的台阶设计很高,车辆无法上下,不能临时停放,一到上下学时间,路边车辆随意停放,严重影响了上下游交通。现有的非机动车道,路沿设置的石墩,使路边停放车辆无法顺畅通行,不仅造成车辆经常剐蹭,还影响非机动车通行顺畅。三是停车管理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均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亟待立法加以调整。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停车管理在监管上仍然有一些漏洞,有许多不规范未经审批的停车场仍在运营,对于道路、非占道以外的停车规范管理,特别是住宅小区、单位院落和地下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缺乏授权和管理依据。
(五)引导措施不力,绿色出行意识不强。我市市区面积小、人口少,在出行方式上靠私家车出行的市民仍占主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较少。
二、外地解决停车难问题的主要做法
在调研中,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全国各城市在破解停车难问题上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运用新兴技术,推广智慧停车。深圳市作为全球第一个智慧停车落地城市,目前正开展人工智能无感停车试点,将彻底颠覆传统停车管理模式,车主可以通过下载app实现找车位、预约车位、路线导航、共享停车、自动计时、无感停车、违章处理、掌上社区等强大功能,在试点区域路段,车主每次停车行为,都会通过高位视频动态识别,并自动储存相应的停车视频和图像记录,免去人工巡检、取证的繁琐环节,为处理违章停车,追缴逃费、漏费提供了完整的证据链。成都市2019年发布了智慧停车标准体系,旨在推进“互联网+停车”,实现停车信息互联互通,确保停车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停车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新规要求平台服务企业,建立运营服务平台,开发移动访问端,为用户提供信息注册、车位预约、超时提醒、计费标准、电子发票、停车保险等共享服务功能,车位共享后将有利于盘活全市停车设施资源,缓解停车供需矛盾。
(二)深挖停车潜力,盘活现有资源。济南市出台了《济南市鼓励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若干规定》和《济南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审批管理办法》,鼓励共享车位,允许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的内部停车设施对外开放,盘活存量停车资源,并取得相应收益,条件允许时,鼓励个人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个人所有停车设施错时、短时出租、出借。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在全市率先推出“潮汐式停车”,通过整合居民小区白天的空车位和商务楼晚上的空车位,充分利用居民区和商务楼时差的停车资源,实行错时停车,“潮汐式停车”获得了多元主体的社会认同:对企业来说,物业增加了一笔停车收入,又将其用于本小区居民,提升了物业服务;对群众来说,方便了社区白领、小区居民和办事人员停车,极大缓解了停车难题;对社区来说,大大提升了中心城区有限的土地空间利用效率。
(三)注重科学规划,增加车位供给。南京市高度重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通过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可以实现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利用,在学校操场下建设人防工程用作社会停车场、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是南京市近几年重点推动的民生工程,目前建邺区南湖体校的体育场地下人防工程已开放试运行,可提供389个停车位,人民中学、田家炳中学等多个学校操场的地下停车场正在建设中或已纳入规划,这些停车场将增加2000多个停车位。临汾市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把建设立体停车设施作为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经过前期评估、踏勘等一系列工作,最终筛选了10处建设场地,主要集中在市区的商务街道及繁华地段,有利于改变“乱停乱放”的市容面貌。
三、对缓解我市市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解决停车难问题不仅关乎市民出行,更关乎城市宜居环境和治理水平。必须加强领导、理顺体制、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科学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一要设立停车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市区停车管理工作。尽早完成停车管理体制改革后续工作,理顺停车管理的人员和编制,办理好相关的移交工作和法律授权划转。二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和责任。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作为市区停车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车辆停车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停车场和停车泊位的审批和设置、查处违法停车行为。市发改委负责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和机动车停车收费标准的制定和监督管理,查处各类乱收费等价格违法行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对市区停车场(点)的设置进行规划认定。市住建局负责公共停车场建设。市财政、人社、消防、商务、人防等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停车管理工作。三要完善停车管理的相关法规,尽快制定出台包括停车场的建设、经营、管理等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管理办法及细则,为停车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二)科学统筹规划,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和建设。一要将城市停车设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科学测算我市市区未来的汽车保有量增长趋势的基础上,将停车设施规划与市区发展的规模有机结合起来。在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要预留充足停车设施建设场地。特别要做好老旧小区、商业区、学校等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区域的停车场规划工作。要经常性开展停车问题调研工作,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停车信息库,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依据。二要根据人流和车流情况在各个区域建立规模不等、数量适中、功能齐全的停车场,构建较为完善的停车设施体系。结合市区实际,通过老城区地块改造、城市零星用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机械式立体车库建设等形式,扩大停车供给,可借鉴外地经验,对学校操场、广场、公园等地下建立停车场进行探索。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公共停车场,出台加快建设、简化审批、用地、价格、税费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停车位权属、交易方面存在的障碍,推动停车位尽早进入市场流通,调动多元化投资建设停车场积极性。
(三)深挖停车潜力,充分利用停车资源。一要利用好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加强对停车设施建成后的使用监管。对未经批准、挪作他用的配建停车设施应限期整改、恢复停车功能,确保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能够面向社会开放使用。要适当提高建筑物规划车位配建标准,如在宾馆酒店、商场超市、车站等公共建筑和商业街,必须配建停车设施。二要对住宅小区分类指导,鼓励高层住宅小区向业主出租地下停车位,老旧小区要利用好地面空间,合理规划停车位,适时发展机械停车位,并主动接受交管部门的微循环改造建议。对于条件允许的小区可在周边道路上探索规划夜间临时停车位,还可在办公区和周边住宅小区试行“潮汐式停车”,利用错时停车的办法,解决办公区和住宅区早、晚高峰的停车难问题。三要鼓励单位院内停车位对外开放,目前我市市区各单位院内停车位共31996个,约占停车位总数的三分之一,政府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主动盘活存量停车资源,鼓励这些单位对外开放停车位,并可以取得相应的收益。
(四)优化停车管理,规范停车秩序。一要运用高科技手段,发展智慧停车。加快建成停车位信息和停车诱导系统,通过开发手机app向机动车用户准确、快捷地提供市区所有路段停车场位置、空闲车位数量、行车路线等信息服务,消除车位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信息壁垒,提高市区整体停车效率。二要针对我市市区不同区域的停车周转率、停放时间、停放目的等特点,逐步实行停车位的差异化供给。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停车供求,通过提高或降低价格,对不同区域不同目的的停车需求进行调整,提升停车位的周转率,培养市民有偿停车意识。同时,要整顿未经批准的收费停车场,规范经营秩序。三要加大对违章停车、违法占用公共停车设施等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治理乱停乱放,规范停车秩序,提升市区交通运行水平,改善市容市貌。
(五)发展绿色交通,倡导绿色出行。一要加大宣传教育。要将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和倡导绿色出行结合起来,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优先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逐步转变市民驾车出行的观念和习惯,提高市民“公交优先”意识,减少停车需求。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鼓励市民文明停车,减少违章停车、占道停车等行为,停车场要优先保障残疾人、妇女等群体的停车需求。二要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公交发展环境,对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公交出行的舒适度和准点率,有效提升公交服务水平。通过科学布局规划公共交通线网、改造公交车专用道、开辟新的公交线路等方式,逐步扩展公交服务范围,强化居住区与商业区、办公区、学校、医院等重点客流集聚点之间的公交衔接,使公交线网不断延伸,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