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摘要: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水利工程管理,对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挥民主管理作用,改善水费征收环境等方面起到明显效果。但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促进协会持续建康发展。
关键词:农民用水户协会,**县
1 基本情况
**县现有中型水库1座,小(1)型水库7座,小(2)型水库31座,小塘坝210座,总库容量为5692万m3;从河道引水流量大于0.3m3/s的输水渠道有92条,水库输水沟渠140条,共408km;治理河道堤防107.26km。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38.18万亩,水利条件的改善,有力地支撑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但由于**县属西部边远山区,水资源分布不均,“五小”水利建设标准低,无维修经费,造成大多数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建设组织投工难,资金筹措难,工程管理更难,加之各级重建轻管思想比较普遍,依赖思想较为突出,造成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用水管理的责任出现了“缺位”和“错位”,长期有人用无人管,农田水利灌排设施老化、破损,加剧了用水的无序和浪费;灌溉面积不断萎缩,农业效益持续下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为解决多年来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缺位,责、权、利不清,工程效益低,使用年限短等问题,**县根据国办发[2002]45号《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及国家三部委《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试点。2006年选择中和、曲石两乡作为试点,在试点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2007年全面推广。截止2008年末全县18个乡(镇)全部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并在县民政部门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先后组建了协会用水小组108个,参与农户4.3833万户,参与人数20.1150万人(其中:人饮人口 8.4369万人),涉及灌溉面积4.8868 万亩。
2 农民用水协会的实施
2.1 深入调查研究,明确目标任务。
**县以三部委的意见为指导,结合**雨量相对充沛,水利工程相对分散,规模相对较小等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研究,综合考虑发改委、民政局、水务、及乡(镇)、村委等部门的意见,并于2006年6月14日由**县水务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以乡为单位,成立并注册乡(镇)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下含若干工程用水小组,各小组在协会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协会具有独立的工程、财务管理权利。
2.2 严格按组建程序积极推进
(1)成立乡(镇)农民用水户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乡(镇)农民用水户协会筹备委员会,对辖区内用水小组进行合理划分,并积极宣传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发动和引导农民自愿加入。对条件较好、管理相对到位、效果相对较好的用水小组,选择1~2个首先纳入协会管理,制定协会章程和工程及财务管理办法;选举用水户代表;召开用水户代表大会;选择协会执委会;向水务局、民政局提出申请,按农村经济协会组建程序进行注册登记。
(2)制作并颁发协会会员证。全县统一制作协会会员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会员职责和权利,扩大协会的宣传力度。
(3)积极推进协会的水价报批工作。乡(镇)协会注册登记后,首先对辖区水价进行综合测算,确定分类、分行业最高限价,并报县发改局进行批复。批复后的水价方案作为该辖区内用水小组的指导性水价,保证了协会水费收取的合法性。
(4)加强用水小组的财务和工程管理。协会具有独立资格,在财政所设独立财务帐户,各用水小组财务分开核算,收支两条线,互不牵扯。在水费收取方面,各工程用水小组按批复指导价格和协会统一印制的收费登记台帐进行收费,收齐后交协会,并在固定地方张榜公布每期收费结果,协会用民间团体统一发票收缴后入各小组财政专户。工程维修资金经小组商讨后制定方案,报协会审批后,到财政专户报帐。这样既很好的规范了水价市场,又充分调动了各小组的积级性。
2.3 走持续发展之路,建立协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协会年初制订工作目标,通过对辖区内水利工程进行分析,对条件成熟的村、组,做好宣传工作,按自愿原则,成立用水小组,向协会提出申请经批准加入协会,这样协会会员逐年增加,协会工作步入持续发展之路,协会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渐形成。
**县确定的这个思路,是建立水利管理长效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尝试,符合本县的实际,对我省西部地区具有借鉴作用。
3 农民用水协会的建设成效
三年来,通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水利工程的管理,对培育和提高农民自主管理意识和水平,明晰农村水利设施所有权,建立现代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1)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体现了民主管理的优势。过去农民认为水利工程是国家投资修建的,损坏了由国家维修,所以对工程的管护责任心不强,只管用,不重视维修养护,造成建、管脱节。在成立协会后,用水户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工程的主人,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极大地调动了用水户投劳投资兴建和管护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谁建、谁用、谁管”的意识逐渐形成,初步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建管脱节、管理缺位的问题。
(2)发挥了民主管理作用,用水秩序和谐稳定。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前几年,每年灌溉高峰期,水事纠纷时有发生,用水成了各级水管人员和群众最为关心和敏感的热点问题,协调水事纠纷成了各级管理单位和乡、村干部的棘手问题。自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以来,协会通过规范运作,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职能,用水户以主人翁身份参与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按章自我约束,自我调处水事。协会之间按照水事规章制度,协商沟通,达成共识,用水矛盾和水事纠纷得到了遏制。据调查,因灌溉用水引发的矛盾和水事纠纷较以前减少了近一半。如**县中和乡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农忙用水旺季和旱季、村与村之间、社与社之间、户与户之间经常因用水而产生矛盾纠纷。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以来,按照工作职责,宣传相关政策法规,解决水事纠纷,协调各方关系,定期巡查并制定、落实整改计划,组织维修沟渠和落实用水方案,并及时排除事故,特别是农忙用水旺季和旱季,协会精心组织人员加强巡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使水事纠纷不断减少,并确保了水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
(3)改善了水费征收环境,提高了水费收缴率。过去征收水费困难,一部分农民认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已经交过自筹款或已经投工投劳,不交水费理所应当,造成有的地方寨子首部饮用水浪费严重,寨子尾部无水可用;有的地方虽然收取一定水费,但矛盾纠纷太多,水费收取率较低。个别村社、户与户之间灌溉面积不均,取水距离不均,导致受益不均,水费收缴不公平,群众意见很大,水费收缴十分困难。协会运行后,水权明晰、灌溉用水按实际面积收费,人饮用水按实际水表方量收费。并推行水务公开,接受监督,提高了水事的透明度。用水户算的是清楚帐,交的是明白钱,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吃大锅饭”、“喝大锅水”的弊病,改善了水费征收环境,杜绝了“搭车”现象,提高了水费的收缴率。如曲石乡上寨桩灌工程协会成立后,自我管理、民主监督,丈量土地,核实了灌溉面积,水费按实际灌溉面积征收,亩均水费为8元,会员互相监督,水费收取率达97%,较成立前有明显提高。         
4 存在问题
尽管**县在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水利工作管理的试点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协会的规范化运作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管部门重视不够。一些行政主管部门重建轻管思想仍然比较严重,对工程的建后管理还停留在表面上、型式上。一些政府部门对农民用水户协会不够关心,认为是走过程,应付过后就算了,致使一些协会注册后没有很好运作,效果不明显。
(2)农民用水户协会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撑。用水户协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县是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登记条件和程序办理的。运行中主要依据国办发[2002]45号《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家三部委《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腾水务[2006]60号《关于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用水户协会章程及工程管护的相关办法。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运作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其广泛性、普及性是其它协会组织所不能相比的,在管理方面中还缺少相关的法律支撑。如在财务方面,纪检、检察部门比较敏感,要求收取的水费要完善税务手续,势必增加管理成本,加重农民负担,协会管理的优势不能充分体现。
(3)水利建设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不活。一方面不能将协会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有机结合,致使协会在项目申报、工程建设管理、建后运行管理严重脱节,目前行政部门是项目实施主体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协会能力建设和持续建康有序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另一方面,各级主管部门没有建立用水户协会资金支持体系,对协会的建设数量比较注重,但对协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研究和落实不够,致使部分基层协会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协会的作用。
(4)工程基础薄弱、运行经费缺乏。**县属**西部边远山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多年来兴修的大小沟小渠达2千多条,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以自流式引水为主,规模小且较为分散,工程配套设施差。协会成立后,水费计量设施安装成本太高,而地方水利投入又严重不足,大部分协会缺乏工程的正常管理费用和工程维修费用。
5 建议
(1)农民用水户协会财务要设立独立帐户,收支两条线。
(2)各级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重建轻管的思想,加大农民用水户协会资金投入力度。要将协会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有机结合,走协会在项目申报、工程建设管理、建后运行管理三位一体化运作模式。
(3)设立水利工程协会建设基金。各级政府要建立用水户协会资金支持体系,设立水利工程协会建设基金。基金由国家补助、县级配套、工程水费三部分按一定比例配套组成,并建立财政专户,制定收支政策。切实建立水利管理长效机制。
(4)建立协会管理激励机制。要制订激励政策,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对管理运行比较好的协会,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上给予倾斜,以提高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积极性和管理水平。
    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水利工程管理是建立水利管理长效机制的有效办法,只要各级政府切实转变重建轻管的思想,着力于研究和制定水利建设资金支持和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及时解决好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管理激励机制,就一定能很好地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优势,使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