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知识点归纳(2018-9-8)一、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二、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
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40篇)2、三大表现手法:
赋: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歌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使人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由桃花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
比∶《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
赋∶《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直接叙述这个叫氓的男人貌似憨厚,他一贸丝为名,打算赚个女人回去。
3、《诗经》地位: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三、朗读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
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
/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窈窕
/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
/不得,寤寐
/思服。悠哉
/
悠哉,辗转/
反侧。
四、诗歌大意:
译第一章: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
解读:第一章:
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译第二、三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
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解读:
第二、三章:以缠绵悱恻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无限情思.译第四、五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选。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解读四、五章:
表现这个情窦初开少男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取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
五、感知赏析:
1.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为题材的诗?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答:诗中写一个年轻小伙子爱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姑娘,他朝思暮想、执着追求,然而求之不得,进而相思成梦,梦中与这位姑娘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2.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答:“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哪一句?这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
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答: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5、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让我们看看他爱情的结局。
答: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诗中的男子为何会爱上这位女子?
答:从窈窕淑女一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子体态美(文静美丽):从参
差
荇
菜,左
右
流
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可以看出这位女子
善良、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内在美)。
7.全诗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
答:爱恋(兴奋、期待)——相思(苦闷、惆怅)——梦幻(幸福、陶醉)六、脉络分析:
v
全诗可分为三章。
v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v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引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v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七、探究艺术手法:
v
1、理解前两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
v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写起,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雎鸠鸟为比,以雎鸠鸟的求偶为兴,来写自己对窈窕淑女的追求,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v
这种手法就叫兴,兴,即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得表现手法。
八、艺术特色
(一)、爱情主题的表现:
1.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本来就是人们的的一种生理本能,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在奴隶社会中,这种自由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天方夜谭,人们几乎没有这种自由,人们对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基本没有自主权。
2.《关雎》这首诗却站到了一种新的高度,以一种新的主题,用一种新的观念来突破这一传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诗中描写一个小伙子,在河边看见一个美丽采荇菜的姑娘,她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引起了小伙子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接着诗文又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来反映小伙子苦于求婚不得,辗转反侧,寝食难安的情景,最后只能幻想有一天能和姑娘“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小伙子这种对于爱情的大胆表白和努力追去正是自己生理本能的自然流露,也是当时人们情感生活的一个缩影。
3.还有一点《关雎》虽然在描写爱情,但始终也没有越轨,被后人评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关雎》是一首情诗,其爱情诗主题的确立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突破,也为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一个永恒的主题。
(二)、比兴手法的运用:
什么是比兴?简言之,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多数在诗歌的发端。比兴是《诗经》创作中最常用的手法,而《关雎》历来被看作是比兴手法
运用的典范。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以在小洲上雌雄雎鸠的鹤鸣来引出后面的两句话,借以表明男女关系之间的和谐。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用荇菜流动不定,来引出追求这位姑娘的困难,“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引出幻想追求成功以后和这位姑娘“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三)、重章叠句与双声叠韵:
重章叠句
1.一处是“窈窕淑女”,这句话除在本诗第三节中没有出现外,在其他各节都有,作者反复歌咏“窈窕淑女”使我们时刻围绕在这首诗的主旋律,体会到青年追求姑娘时那美好的画面;
2.另一处是“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作者这里虽然只变化了三个动词,但正是这三个动词的变化,使我们体会到了青年在追求姑娘过程中,心里细微的感情变化,从一开始感觉很难,然后感到希望的喜悦,到最后幻想和姑娘一起“钟鼓乐之”,很完整的向我们描述了青年心理的变化过程。
双声叠韵
1.双声”:也就是同声母的字,可以构成双声。
2.“叠韵”:也就是同韵母的字可以构成叠韵。
3.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九、练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这是一首
爱情
诗,写了
一个男子对一个在河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爱慕,相思,幻想成亲的故事,抒发了
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望和良好的愿望
.2.能统领全诗对全诗起关键作用的词句是什么?
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答:本诗句子之间
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
不同(这种手法的特点),使用了
重章叠句手法,这样反复咏唱,作用是:增强了音乐感、节奏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4这首诗歌为我们描写了些什么样的景物?(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关关鸣叫的雎鸠,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州,还有参差的荇菜
.描写的人物有采荇菜女子、多情男子。产生的效果是
: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5.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1、从诗中的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以看出,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
喜悦与爱慕的情感,2、从诗中的“
寤寐思服
”“
辗转反侧
”可以看出,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的
焦虑、苦闷、失望
的情感。
3、从诗中的“
琴瑟友之
”“
钟鼓乐至
”可以看出,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
陶醉于幸福
的情感,4、全诗表达的是一种
真挚、直率、纯洁、质朴、美好
的爱情。
5.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
答:爱情与友情亲情一样,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歌诵的主题。但应该是以相当成熟的年龄和心态为前提的,过早地去涉及它,那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无情地伤害,就好比揠苗助长。而现在呢,我们聪明的做法或许就是来欣赏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经验之谈,欣赏它的美好。
蒹葭知识点归纳
一.《蒹葭》选自十五《国风》
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皆生于水边。
二理解大意;
(1)芦苇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我所爱的心上人啊,站在对岸水那方。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就在着水中央。
(2)
芦苇一片凄清清,清晨露珠尚未干。我所爱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追寻她,越走越高道儿难。顺流而下去找她,像是站在水中小洲上.(3)
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露水没有完。我所爱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险阻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像是藏身水中陆地上。
三.蒹葭》结构内容:全诗三章
(1)、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2)、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3)、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四.诗歌赏析,蒹葭之美:
1、绘画美: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答: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意境美:意象、意境
《蒹葭》意象:
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
•
起兴
气氛渲染、心境烘托(环境凄清,心情寂寞)•
二次幻觉
虚实相生
“所谓”
“宛”
•
景
秋晨雾霭
烟水迷离
凄清哀婉
苍凉幽缈
•
情
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神情恍惚
惆怅失意
•
全诗读来情调凄婉、境界幽远,神韵缥缈,情景交融,令人遐思,呈现出朦胧迷离之美。
3.含蓄美(人物形象)答;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
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
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4.人情美(思想感情)主旨:《蒹葭》这首爱情诗,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5.朦胧美(主旨探究)所谓
“伊
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答:“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爱情、隐士、事
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
”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等等,诗歌的主旨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
姆雷特”,也可以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
人生哲理。无论怎样,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
仰的、热爱的人则是不错的,追求的精神却是不
变的。但是一将“伊人”视作恋人的较多,并
且“伊人”为美丽的姑娘。因为似乎只有男女青
年的爱才如此浓烈真挚。
五、拓展延伸: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芦苇
白露
秋水;作用:景语即为情语,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再现意境,把情感推向高潮。
2.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答: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3.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的那个美丽的、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答:象征着一个目标、一种美好的理想或是愿望。
4.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答:(1)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
5.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低回不已,飘逸自然,在回环反复中深化了意境,使整首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托物兴辞,含蓄委婉。
6.诗歌的艺术形象如何?
答:蒹葭、霜露、秋水-------凄清的秋景(渲染冷寂落寞的气氛)伊人在水中央------------可望不可即(空灵悠远的意境)上下求索的青年
-------执著追求
(怅惘迷茫之情)六.蒹葭的朦胧美:
v
(1)主题的朦胧。
v
写爱情
v
写理想
v
写隐士
v
2)意境朦胧。
v
景色:秋晨雾霭、烟水迷离。
v
“伊人”身份不确定,若隐若现,可望不可即。
v
主人公的追寻如梦如幻、如醉如痴。
v
情景交融,相辅相成。
v
含蓄美。
v
(1)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是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不断寻找的行动。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以及那种痴迷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等,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
v
2)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
v
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
v
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v
比较《关雎》与《蒹葭》
有什么不同?
v
1、内容上。
v
《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v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更浓郁。
v
2、表现手法上
v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