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学创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88年的建校历史,学校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竞放,四季如春,是传承文明的学园,培育英才的摇篮。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学校精神和连年高位运行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得xx中学人杰地灵,文化特质鲜明,成为了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学府。
特别是近年来,在xx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遵循学校“崇仁、尚勇、求真、创新”的办学思想,按照“一心一核多元”发展战略,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提升了文化品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满足了xx人民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谱写了xx教育的新篇章。
一、xx中学办学思想及其解读
1、办学思想:崇仁、尚勇、求真、创新
2、办学思想“崇仁、尚勇、求真、创新”的文化解构及教育理念:
“知行维仁,仁厚德广”谓之“仁”;
“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谓之“勇”;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谓之“真”;
“革故鼎新,追求卓越”谓之“新”。
“仁”:“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支撑,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也是儒家理想的人生境界,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以“仁”为办学指导思想,旨在打造爱心校园。爱心需用仁心来培养,以仁育爱。在教师中开展“关爱学生”活动,铸高尚师魂,让教师富有爱心,是育人之本。学校有了充满爱心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在学生中开展一系列“爱心培植”活动,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关爱之心、友爱之心等情怀,有利于培养人格健全、品行规范、开朗友善的优秀公民。
“勇”:在儒家文化中,勇有大小之分——“匹夫之勇”,儒家是看作小勇的。小勇可以搏敌,大勇才可以安天下。《论语·为政》篇中有千古名句“见义不为,无勇也”。不管是对“克己复礼”积极推动,还是对“仁政”思想的大力弘扬,儒家强调君子当勇为,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于担当责任。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尚武之邦,强调通过习练武术来强身健体,保护家国,匡护正义。在学校教育中,干部和教师要敢管敢教,要勇于创新,要勇于承担;
引导学生逐渐丰富他们的社会意识,明确“勇”的意义和必要性,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济世之心自然萌发,让学校教育恰切社会发展。
“真”:“循正道,悟本真,固自然”。传统文化注重对事物本质孜孜不倦的探求,这也是民族正能量的积极写照。屈原《九问》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本真的积极探寻,千年以降,关乎自然、人文、科学、哲学的探求从不停歇。“君子固穷”是对精神本真的坚守,“一生万物”的道家理念是本土哲学的伟大建构,“阴阳、中庸”是对社会秩序的善意引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语)。在知识繁杂、学派纷呈、推崇自由的今天,帮助师生厘清事物本真,引导他们坚守本真,是一件紧迫而艰巨的教育任务,学校有责任弘扬浩然正气,促成社会正力量的传播和传承;
同时,新知不断萌发,又要求师生以开放的心态、豁达的心胸、坦然的态度来面对,积极学习,丰厚真知,与时俱进。
“新”:
“温故知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传统文化也鼓励在承传中有新意。从“仁”到“仁政”,是儒家对传统的创新发展,从老庄之学到道家思想,是宗教与哲学的创新发展,从大小篆到行书、草书,是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从先秦古体诗到唐宋近体诗,是文学艺术的创新发展。因为注重变革和创新,我们有四大发明,有汉唐伟业,有震古烁今的文化遗产。“创新是一个民族永恒发展的不竭动力”(xx语)。学校教育尤其不能固守僵化,要把握时代脉搏,要尊重知识创新,要善意引导创新、支持创新。教法、学法的创新,知识体系的创新,学校特色的创新均需要全体师生的努力。
三、“崇仁、尚勇、求真、创新”的本校缘起
——根植xx地方文化传承,立足xx中学办学历史
①“崇仁、尚勇”:
地域缘由:xx当代英雄人物黄继光在抗美援朝中以一己之躯,关爱苍生,勇担重任,舍身成仁,扭转战局,被邓小平誉为“特级英雄”(xx中学校园里有从原黄继光纪念馆移过来的黄继光塑像,塑像上刻有邓小平同志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黄继光以大爱的义举,成为彰显“崇仁、尚勇”的典范,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双百人物”之一。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