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调研报告】 产生调研报告8篇

本文目录
    高层调研报告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实践问题调研报告

  “2·13”会议以来,全国消防部队围绕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灭火救援实施了一系列专项训练,部局、总队也先后开展全面督查检查。有关情况反映,我省该项工作开展总体较好,总队、支队、大队、中队各级都很重视,各项训练认真扎实,效果很好。譬如:总队、支队两级举办的专项培训班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全体战训骨干。针对性

  强,对高层灭火战术、供水方法、装备应用、地下空间排烟等高难课题进行专题研讨,推广了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
各级各地都认真开展了高层供水测试、登高训练,贵阳等单位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技术规程;
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和地区中心城市高层供水能力都能顺利达到当地最大建筑高度;
大部分支队针对性地开展装备性能测试,并改进和加强了高层供水器材的配备。特别是贵阳支队单车、双车耦合供水顺利达到228米的最大建筑高度,供水成绩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名列前列,而且水带不爆破、接口不脱落、发动机运转平稳,实施过程井然有序,一气哈成,训练有素。半年来,围绕贴近实战,从难从严,科学施训,部队实战能力取得了明显提升,高层、地下火灾和重特大火灾攻坚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摸清了全省大、中城市高层灭火救援实力,做到了“心中有数”。总队还通过搜集、研究、总结、借鉴,制定了《贵州省消防部队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勤务规程》,是一个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重要文件,对于规范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有重要作用。

  在部局、总队两级督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够注意、容易忽视的问题。有些还造成了一些轻微的事故,当然,这只是个别的,万幸的是大部分问题都没有导致不良后果。但我们绝不能因为没有造成后果就把问题视而不见,或者让侥幸成为一种习惯,否则终将造成严重后果。现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希望引起广大基层战训骨干同志们应有的重视。

  一、不重视火场供水问题,屡屡导致供水中断

  大家都知道,19mm水枪充实水柱15m时流量是6.5l/s(升/秒),每分钟出水390l(升),第一出动通常每台车铺设1条80mm干线出2支水枪。如果是8t(吨)的水灌车,满载可连续出水615s(秒),10.2分;
如果是6t+2t的水罐泡沫联用车,可连续出水460s,约7.7分。考虑每条65mm水带余水约66l,要再减10s,每条80mm水带余水约100l,要再减15s。以干线3条、支线各2条计算,共减85s,约1.4分。那么,8t车型满载可连续供水8.8分钟,6t车型可连续供水6.3分钟。再考虑漏损、载水不满等情形,实际供水时间更短。一旦水枪出水,留给我们寻找水源补水的时间十分短暂。所以,第一出动到场后,铺设水带设置水枪阵地展开战斗的同时,就要解决水源的问题,要么连接室外消火栓,要么从消防水池汲水,要么由其他车辆供水。不提前落实水源,等到载水耗尽才想起来,就来不及了。

  督查中,通过实战演习,我们发现:有的车辆布置水枪以后就不管了,整个演习二三十分钟过去,根本没有考虑后续补水,后来督查组故意要求出水,果然就发生了供水中断;
在一次地下商场实战演习中,一辆主战车出了2支水枪,但没有接通水源,指挥员说消火栓没有水,实地检查这辆车停靠的市政消火栓的确没有水,但进一步检查却发现距此100m就有3个消火栓,压力流量都符合要求而无人问津;
另一次演习,对一个正在为2台消防车供水的市政消火栓实际出水检查,发现栓体上裂开一条大口子,水全部漏掉了,根本供不了水。另一个消火栓由于镙杆滑丝,根本打不开。这些情况表明,我们一些基层中队对水源的重视程度十分有限,“六熟悉”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抢占水源阵地的意识很不到位。

  火场上供水中断是灭火作战之大忌,必须切实防止。本来已经控制了的阵地由于供水中断,瞬间就可能丢失,导致灾害扩大,这是中队指挥员、战斗班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弹药打光了,敌人就要反扑,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执勤中队必须把组织不间断供水作为一项核心能力来认真研究,反复训练,重点提高。

  供水能力体现消防部队最基础、最核心的战斗力,千万不可小视。在几次演习中,成功有效的供水就给部局、总队督查组的同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贵阳沃尔玛地下超市灭火演习,现场周围所有市政消火栓都被合理使用,每辆主战车都占据可靠的水源,还从屋顶水池(人民广场绿化用,共3000m3)用2台浮艇泵铺设了2条供水干线;
贵州饭店高层灭火演习,室内消火栓出了水,外墙垂直铺设出了水,沿楼梯铺设出了水,举高消防车从外部射水,“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战术原则得以充分运用,形成了多方位立体进攻的态势,不但内部的消防泵正常启动,而且消防车也连接水泵接合器作好加压准备;
遵义加气站实战演习,现场处于城郊结合部,水源非常紧缺,但由于力量调集足够,指挥协同得当,车辆任务分配合理,共布置了3门移动水泡、3支水枪,累计出水30分钟,全部做到了不间断供水。

  二、对高层供水测试的实战价值认识不足,训练内容不全面,高层供水方法单一

  按照部局有关文件要求,全国各地都在开展高层建筑供水测试。通过对省内外供水测试工作的调研,我们总结出高层火灾灭火剂供给应坚持“以固为主、固移结合,就近使用水源、确保重点方面需要,压缩空气泡沫优先,供给不间断”的原则。现在我们强调供水测试的重点是4项内容:1、利用室内消火栓供水(包括通过水泵接合器加压、通过底层消火栓加压);
2、垂直铺设水供水线路;
3、举高消防车供水;
4、垂直供a类泡沫。因为这些测试项目特别贴近实战,掌握了测试的操作程序,就掌握了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实战中可以减少指挥程序,指挥员下达指令明确战斗任务和进攻途径后,各班组战斗员就可以按各自分工和熟练掌握的程序展开战斗。高层供水测试过程,既是对供水方法和操作程序的熟悉掌握,也是对现场指挥、协同配合、装备器材性能、现场通信、安全工作等的综合检验。

但督查发现,一些基层指挥员,甚至支、大队级指挥员,对四种测试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满足于有一种方法供得上足矣,不善或不敢实施更高更难科目的测试和训练。

  由于全省没有a类泡沫车和压缩空气泡沫车,供泡沫的测试全省还是空白,预计下半年贵阳、遵义、六盘水、毕节等支队将购进。仅就室内消火栓、垂直铺设两个供水项目而言,有的单位从来没搞过垂直铺设,有的从来没搞过室内消火栓供水,有的只搞了沿楼梯蜿蜒铺设,有的只搞了沿外墙垂直铺设。事实上,大规模的高层建筑火灾,靠一种方法、单一手段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全方位多途径供水组织立体进攻,才能快速控制火势,减小损失和伤亡。另一方面,当前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非常之低,因此只靠一种方法供水也是不可靠的。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必须坚持“以固为先,内攻近战;
固移结合,快速供水;
内外结合,攻防并举”的战术措施,既要优先使用内部消防设施,又要充分利用外墙、楼梯铺设供水线路,同时还要合理利用举高消防车从外部辅助进攻。

  数据表明,垂直铺设65mm单干线,在100m高处出1支水枪,充实水柱达到15m时,泵的出口压力大约1.5mpa;
150m高时约2.0mpa。目前全省主战车型中,五十铃、斯太尔、北方重汽、东风153等水罐车、水罐泡沫联用车和各型高喷车,其中低压泵的出口压力都不小于2.5mpa。据此推断,这些车型单车供水高度均可以轻松达到150米,实际测试也验证了这一点。除省城贵阳的最高建筑超过200m外,其余地级市、地区中心城市最高建筑均不超过150m,就现有装备完全有能力解决高层火灾供水问题。当然,前提是供水器材必须过关,承受得了长时间高压。关键是要注重平时训练,做到训练有素、操作熟练、配合默契。即使在室内消火栓系统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通过外墙、楼梯铺设供水线路快速供水。不能全面掌握各种供水方法的单位,进攻手段单一,面对复杂的火场局面就可能“事到临头无对策”。

  三、基本规律不掌握,操作程序生疏,测试成功率不高

  高层供水过程中,驾驶员控制泵压的技术欠火候,加之指挥员、号员、驾驶员之间通信联络不规范、不顺畅,配合不默契,常常出现水带爆破、接口脱落、分水器爆裂等情况。高层供水驾驶员控制泵压的技术十分关键,一定要注意平稳操作,切忌加压过猛。为什么尽管测试的建筑高度并不大,除贵阳以外,都不足100m,但水带、接口、分水器爆破的情况还是屡屡发生?很多情况就是因为操之过急。事实上,建筑高度与泵压之间有一定规律:65mm单干线垂直铺设,充实水柱15m时,建筑高度50m、80m、100m、120m、150m对应的水泵出口压力分别大致是0.89mpa、1.22 mpa、1.44 mpa、1.67 mpa、1.98mpa。经验丰富的指挥员、老练的驾驶员,只要报出压力,就可以大致估计水已到什么楼层,反之,知道供水楼层有多高,就可以大致估计需要多大的泵压。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做到成竹在胸,胜券在握。但由于指挥员、驾驶员对这些理论数据不掌握,水供到了什么高度,需要多大的压力,大家心中无数,一旦操之过急猛加油,就会超压失控,所以实际测试中多次发生瞬时压力接近甚至超过3.0mpa的情况,90多米高度的水枪都还没出水,巨大的水锤应力已经让水带吃不消爆破了,甚至开始加压短短数秒钟,分水器就爆裂了。

  四、不按规程操作,不注意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垂直铺设的水带、接口、分水器的固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一点,已经引起足够重视。督查发现,高空部位水带接口连接处都有很可靠的固定措施,这方面各单位都落实较好。但有的单位不重视安全泄压问题,地面没有设置二道分水器泄压,有的单位对地面的分水器不作任何形式的固定。这两种情况都是源于指挥员的盲目自信,因为多次操作都没有发生意外,凭经验就认为100m这样的高度不足以导致水泵机械损坏,更不会造成水带、分水器爆破。殊不知正是这种主观上的轻视可能酿成事故!正如前面提到的情形,在一次测试中,指挥员下令“开始”不足10秒钟,由于驾驶员操作过猛,分水器突然爆裂,强大水流带着并未固定的分水器、水带横扫一周,幸未击中人员,只是飞溅的碎片导致1名战士、1名群众受轻微伤。另外测试前一定要设置警戒线和安全员,劝阻群众进入操作范围,这些工作最容易疏忽,现场往往有很多群众围观,既影响操作,一旦发生意外,还可能导致群众伤亡,造成不良影响。当前普遍使用的铝合金低压分水器、低压接口、16~20型水带理论耐压能力为1.5~2.0 mpa,在类似驾驶员缺乏经验操作失稳的情况,脚下一用力,压力猛然飙升1~2mpa,应力过于集中来不及释放,就要出状况。贵阳228m最高建筑的测试,使用高压分器、高压接口、25型水带,最初阶段配合不熟练,也曾多次发生分水器爆裂、接口断裂、水带爆破的情况,后来还专门研究采取了加固加强、外包防护材料防止碎片飞溅等措施。督查中还发现有的单位水带绑扎固定不够牢固,接口多次脱落,值得探讨改进。

  五、不重视对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熟悉和运用

  “以固为主,固移结合”战术原则,必须依靠责任中队对建筑消防设施情况的熟悉为前提保障。中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切实可行的“防消联勤”勤务机制。我们发现,大部分支队“防消结合”落实不好,全省所有支队都没有制定有关“防消结合”的程序性规章制度;
除个别单位外,全省大部分执勤中队基本不参加建筑消防验收,开展“六熟悉”和实战演练也是“单打一”;
中队干部、骨干对建筑消防设施知识知之甚少;
有的单位虽然领导很重视,多次强调“防消结合”的问题,但实际工作时具体部门、具体项目中落实不到位。既不懂,又没有机会,还缺乏方便的工作条件,所以中队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熟悉、检查、测试、演练工作开展很不够,导致一方面建筑消防设施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另一方面中队缺乏正确操作使用的专门训练,从而给实战中正常使用埋下隐患。

  督查中发现建筑消防设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譬如某五星级酒店验收开业不久,供水测试发现消火栓系统无法通过水泵接合器加压;
某高层小区消防给水设施根本没有水,室外消火栓安装位置不当无法使用;
某住宅小区道路宽度不足、弯道过急,举高消防车无法靠近登高面,诸如此类。而最大的问题是中队官兵不熟悉固定消防设施的操作使用方法。发生火灾如果不能快速供水灭火导致严重损失,特别是在内部消防设施完好的情况下发生这种情况,将会使我们消防部门处于十分尴尬被动的局面,甚至要承担失职、渎职的法律后果。

  以上几方面,在高层、地下火灾扑救专项训练容易忽视。但客观上是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的,只要主观上引起重视,通过各级司令部、战训处(科)、战训骨干和广大执勤中队官兵的共同努力,在防火部门必要的支持下,就能改进和避免,至少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做好的工作,因此责无旁贷。

当然,绝不仅是存在这些问题,譬如:高层、地下火灾必需的装备(如压缩空气泡沫车、排烟车等)问题,耐高压供水器材的配备问题,地下火灾排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需要各级领导,纳入班子的议事范围来研究。有的是当前全国范围还欠成熟、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此暂不赘述。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实践问题调研报告高层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设计存在缺陷问题,就实践中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作探讨。以期待设计过程中完美解决消防扑救登高问题。

  关键词:消防 扑救 登高 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的设计来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切实解决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问题,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实际,就实践中如何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在火灾中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但由于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街景及建筑学的需要,往往在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附建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用作商场、餐厅、营业厅、会议厅等。这无疑满足了城市规划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尤其对高层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诸多问题设计时稍有忽视,及易导致一旦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员的抢救,扑灭火灾带来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有的电梯往往由于停电,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设计有消防电梯或者是消防客运合用电梯,但在实际现实中供电多是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达不到双电源供电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设电缆等满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灾时往往也会导致断电。而多数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设计在建筑的筒体中部,火灾停电时往往无照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不能正常使用,给迎救人员、疏散人员带来困难。二是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层扑救,由于人员在火灾时惊慌外逃,顺楼梯或下或上,与消防人员逆向行走。极大的导致人员阻设等因素,给抢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混乱。三是火灾时往往是烟气顺其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的管导井、电缆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烟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迷漫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烟气的毒性导致人员难以疏散。许多高层建筑火灾事例证明,一旦火灾时由于人员的求生欲望,往往会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鲜空气和寻求一线得救的希望。在这时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科学的设计一个让消防员能扑救火灾的登高面。国内外,众多的火灾案例证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在实施救人员和灭火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迅速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设计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确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保证在空间有效的操作范围和核实登高车的最小轻弯半径是保证消防人员到达目的地救人、灭火的关键。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设计是保障火灾时抢救人员生命、逃生和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

  二、现有标准和实际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

  (一)现有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7年、1999年、XX年几次局部修订,对于及时总结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火灾的经验教训,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扑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内容上得到充分体现。现有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该条明确了高层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保证消防车在扑救上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4.3.1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穿越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以上条款,对消防车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无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设计要求。

  (二)存在问题。随城市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扑救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裙房的设计问题。在城市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多为追求商业价值,建筑裙房设计多在四层左右,由于裙房作商业用途,每层层高净空多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过防火规范5米要求,多数裙房的进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墙问题。城区内的多数高层建筑,为达到设计美观,协调繁荣城市的效果,许多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幕墙,尤其是设计玻璃幕墙且作为消防登高面考虑。三是登高面一侧、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设计问题。临街高层建筑底层均设计为商铺。当考虑作为登高面时,而多数设计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规避设计布置直通室外疏散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往往将疏散楼梯或出口布置在非登高面的另一侧。四是消防车道的设计问题。城区内的高层建筑为充分利用当街的立面效果和商铺的价值,许多建筑将消防登高扑救面布置在建筑的背街一侧。然而,对环形消防车道和回车场的设计更多的是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能满足消防车辆的使用要求。五是地下车库出入口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叉处的设计问题。城区内多数高屋建筑均设计地下车库,而地下车库的出入道又多为利用高屋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引入地下,在设计时往使得消防车道与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车道连接交叉外出现坡度及倾斜面。许多建筑由于用地的限制,引入车道较短时,在环形消防车道上形成的坡度倾斜面更大,影响或无法满足消防车辆的行驶。六是幕墙下设计室外消火栓等问题。高层建筑临街面往往设计有装饰幕墙,而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等也宜临沿街设置。稍有忽视,很容易将室外消火栓等布置在幕墙之下,一旦火灾幕墙坍塌,严重影响消防车吸水、供水等扑救。七是登高消防车场地的设计问题。许多高层建筑对登高消防车辆的操作场地考虑不周,多数仅以环形消防车道宽度来考虑。以此宽度作为登高消防车的场地,将远远不能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操作空间要求。

  三、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念,以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消防安全为发展,以创新思想、合理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扑救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以下为作者结合现有的规范、标准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存在问题与读者作共同探讨。

  (一)临街登高面外墙设计。建在市区或商业街的高层建筑,当确定其临街一面作为消防扑救登高面时,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临街一侧的道路保障登高消防车的场地需要,但特别要注意,设计时要避免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外墙设置玻璃幕墙。由于幕墙的设置增加了建筑外观美的效果,对装点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计思路上考虑采用较多,但往往一旦火灾,会给消防扑救带来极为不便的后果。火灾证实,玻璃幕墙在火的作用下会炸裂和塌落,导致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无法靠近建筑。同时、一旦幕墙下设计有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由于幕墙的塌落下掉。这些灭火设施将无法使用,也容易导致扑救人员的伤亡。在临街登高面乃至最高顶层还应避免设计霓虹灯之类的大型商业广告和其它影响消防登高扑救的景观设计。登高面一侧还应避免过多的凹凸造型,影响登高消防车登高平台靠近各层门窗、洞口。

  (二)登高边长、裙房、疏散楼梯与出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尽力考虑规范的强制规定。其意义是登高边不应小于1/4周边长度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尤其是一些矩形建筑、多边形平面的建筑应考虑满足一个长边的长度作登高扑救边;
其二是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这一规定是确保一旦建筑火灾时能保证人员及时逃生和便利消防登高车扑救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城区的高层建筑为节约用地,往往将登高面和登高场地的布置多与商业街、步行街等主要街面一侧一同考虑。但是,许多处于繁华的商业区、商业街、步行街的临街面的商场、门面商业价值又使得房开商或设计时规避在这一侧面布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笔者认为,如果设计直通室外的楼梯确有困难,在考虑消防安全 经济价值的综合因素上,每栋建筑最基本的设计要满足有一个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于登高面一侧、且设防火挑檐,同时各层宜设外挑阳台,否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其三,是对裙房高度和进深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登高消防车曲背靠近高层建筑施救的需要。城区内多数高层建筑裙房都为商业使用。设计都在二到三层不等,有的大型商场一层高度即达5米,因此要求裙房高度小于5米,确有不少困难,因而在登高扑救一面的设计时要尽量满足规范要求,在高不超过5米的裙房时,可考虑进深在四米范围内的裙房设计,一旦裙防高度超过5米时,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可不设计凸出裙房,以达到规范要求。

  (三)环形消防车道设计。“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4米,同时,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可能地考虑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距离大于5米,以保证消防车的顺利通畅。二是在消防车道上尽量避免设计地下暗沟、化类池、燃气管道、电缆沟等,确有困难时,在结构设计上应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荷载通行。三是消防车由于运载的多为水,在运行时由于贯性作用,车辆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在山地或有坡的消防车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0%。防止车辆打滑。四是设计消防车道时应重点考虑消防车的最小通行转弯半径要求,在城市密集区的建筑往往容易忽视该问题。所谓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消防车回转时消防车的前轮外侧循园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目前,因内轻系列消防车一般≥7米、中型系列消防车≥9米、重型系列消防车≥12米。因此,要根据城市消防装备的不同情况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最小轻弯半径不应低于上述标准,高层建筑扑救登高车道应按重型消防车转弯半径考虑。五是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遇有尽头路,应考虑设计回车场,一般为1.5米×15米,大型消防车回车场不宜小于18×18米。六是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许多高层建筑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均设计了地下停车库,而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车道往往也借助于高层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而出入。因此,在设计地下车库出入车道与地面环形消防车道接壤处必须考虑保证4米宽的消防车道平整性,即地下车库出入车道的降坡起点不应设在环形消防车道上,保证消防车行驶的4米有效宽度路面不倾斜和平整。

  (四)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登高场地。一幢高层建筑登高面确定之后,紧接着要有能满足各类登高消防车的登高场地,登高场地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内没有条文明示,往往在设计时容易被忽视。登高场地应布置在高层建筑扑救面一侧,同时要结合消防车道一同考虑。从实际扑救操作来看,层数越高、登高场地要求越宽,根据国内常用登高消防车的技术参数,设计考虑登高车的支腿横跨距不超过6米,再考虑普通车(宽度为2.5米)的交会以及消防队员携带装备搬运救援设备的穿梭以及参照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防火间距要求,笔者认为,一般以13米为妥。根据目前国内登高消防车的最大长度15.6米,以及车道宽度,在留有余地情况下,登高场地不宜小于18米长×13米宽。登高场地是供登高消防车扑灭火灾抢救人员使用,根据不同登高车技术参数,要求登高场地边缘与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5米,同时其最外一点至建筑物登高边缘的水平距离也不应大于15米。对于几个单元组合的板式住宅及底层整体裙房而上部多个塔楼或不规则多边形建筑的高层建筑应针对每个单元和塔楼布置登高场地,也可以根据建筑内部防火分区的划分、靠室外楼梯间的布置及建筑周边的消防车道实际情况分段设计登高场地。在设计登高场地时,同时,还要考虑其坡度不宜大于3%,场地承重荷载应不小于30t计算,整个登高场地上空不得有架空电线、电缆等各类架空物。利用市政路作登高场地更应考虑无绿化、城市景观物等防碍消防车登高。

  总之,笔者认为高层民用建筑防火扑救登高面及其施救场地的设计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城市的总体抗灾能力、当地的消防装备、建筑周边环境道路等情况统筹考虑,做到真正体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登高面及其施救场地的要求,力求从保障生命安全至上的角度整体完成消防工程设计。

相关内容
高层地下灭火救援训练调研报告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实践问题调研报告
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