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省委全会上的研讨发言

省委全会聚焦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出台落实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非常必要、意义重大。总的感觉,《实施意见》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政治站位高,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契合,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和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以贯之,与省委推进“六个强省”建设等战略部署衔接配套,是新时代统领龙江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系统性制度设计;二是框架设置精,在对标承接中央“决定”13个方面制度安排基础上,立足龙江省情实际和发展需要对文件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既有“面”上的统筹兼顾、又有“点”上的详略取舍,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创造性转化落实;三是形势结合紧,充分融入今年以来、特别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衍生和强化的“人民至上”理念、“民法典”实施、“新基建”布局、以“十二字方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新任务新要求,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四是路径规划实,既有自上而下的原则要求,又有因地制宜的现实抓手,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事关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度谋划、创新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文件中有4处直接提到大庆,强调“支持大庆建设百年油田、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体现了省委对大庆发展的关心和重视,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庆市委对《实施意见》完全拥护,坚决抓好落实。

前段时间,省委文件起草组先后两次书面征求意见,我们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反馈了20余条具体意见,有些已经被吸纳。今天,再提四点建议。

一是建议对总体目标任务作出更加清晰的规划设计。对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对我省加强省域治理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作出清晰、具体设定,使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蓝图更加振奋。可否考虑: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安排在龙江得到高效承接落实,以“办事不求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为代表的创新经验全面推广、落地见效,在破除制约转型振兴的“三大矛盾”、“三偏问题”、“四个短板”上找准制度突破口;2035年时,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央地企业协同融合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对俄全方位开放合作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支撑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成熟模式和定型制度,跻身全国省域治理现代化先进行列;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祖国北部边疆打造出以“良制”催生“善治”、以“优势”转化“胜势”的省域样板,书写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龙江答卷。

二是建议对区域协同发展作出更加明确的功能定位。根据各市(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实际情况,对全省功能分区进行系统布局,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区域联动格局。比如,以哈尔滨为龙头,发挥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哈大一体化、哈大齐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区域战略带动作用,打造龙江振兴核心支撑板块;比如,以大庆为支点,通过“哈炼”与“庆炼”战略重组、合作共建,整合周边化工产业要素、项目资源,建设石化、炼化、民营及央企3个炼化一体化联合体,打造“油头化尾”高质量增长板块;再比如,以伊春、绥化为纽带,连接小兴安岭生态优势和粮食主产区基础,培育三产融合全产业链,打造绿色发展示范板块。同时,对行政区划调整作出相应制度安排,支持条件成熟的县撤县建市、撤县设区,推动肇东、安达融入哈大一体化发展,使哈尔滨与大庆实现区域连接。

三是建议对重大战略问题作出更加深入的改革探索。着眼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突出典型性、示范性、引领性作用,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出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模式。比如,以深化“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改革为统领,把政务服务、诚信体系、法治建设、作风整顿等工作有机串联起来,培厚民营发展土壤、催生多元市场主体,形成环境建设整体优势和特色品牌;比如,以加强校地合作为载体,发挥哈工大、哈工程等“双一流”高校科研优势,在产业共建、人才共育、要素共享、成果共用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格局;比如,以推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为牵动,探索国家级开发区与省级产业园“1+n”子母园模式,拓展“飞地经济”、“委托管理”形式,促进园区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再比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适应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城镇化步伐加快趋势,有计划撤并自然屯、适度规模建设中心村,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全面提升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是建议对文件落地转化作出更加务实的细部安排。及时制定促进《实施意见》执行落实的配套文件和保障措施,便于工作系统推进、量化评估、督考问效。比如,对重大事项制定专项行动计划,编制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责任一项一项分解、计划一件一件落实,确保各项任务抓实落靠;比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市(地)、县(区),在财税体制、事权下放、基层治理等方面,配套出台一地一策个性化支持措施,鼓励先行先试、争先进位,打造一批全国市域、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