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研讨发言心得体会---从百年党史中淬炼青年选调生“三力”

党史是教科书,也是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强调:“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蕴含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革命史,一部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

随着乡村振兴宏图的展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直奔基层,其中不乏985、211高校的优秀硕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已然成为一种“选调热”。对刚走出象牙塔的选调生而言,党史既是红色“加油站”、思想“充电器”,更是自我查摆的“短板放大镜”“能力照妖镜”,故应倍加珍惜党史学习教育并在践学中练就过硬的政治定力、落实能力与斗争魄力,扛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以青春之我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争先、击楫逐浪,答好人生考卷。

对标革命先烈,淬炼过硬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是共产党员的生命线问题。政治立场不坚定,在大是大非和急难险重面前便会经不起考验,得“软骨病”、变“墙头草”。回首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无数先烈们以钢铁意志前仆后继倒在革命道路上。夏明翰高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江姐冷笑“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赵一曼疾呼“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基层是大熔炉,选调生年纪轻、阅历浅,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风险缺乏预见性和警惕力。为此,青年选调生要自觉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在基层岗位上把稳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总锚,三省吾身“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让理想信念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让红色之魂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落到行动上。

汲取红色精神,淬炼过硬落实能力。“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方针政策不落实也只能沦为“水中花”“镜中月”。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更加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复杂严峻的发展任务,抓落实时必须要不讲条件、不搞变通、不打折扣。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一代代共产党人用抓铁有痕的执行力凝结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红色精神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共产党员的心田。如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蓝图已绘就,青年选调生要深刻领悟红色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干,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做一抓到底的落实者。

传承红色基因,淬炼过硬斗争魄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轻松实现的,注定充满着斗争。百年峥嵘,与封建主义斗、与帝国主义斗、与反动势力斗,与落后生产力斗、与贪污腐败斗、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斗。我们党在斗争中诞生,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可以讲,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已然成为共产党人的宝贵红色基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势必要进行无数次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青年选调生要传承斗争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在实践、斗争、再实践、再斗争的正向循环中打磨功力、锻造党性,淬炼粉骨碎身浑不怕的斗争魄力,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征程中翻越一座座“雪山”、跨过一片片“草地”、攻破一道道“腊子口”。

党史一头镌刻着光荣过往,一头展望着辉煌未来。正如李大钊先生对青年的寄语:“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青年选调生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明史强志、知往鉴来,主动融入到黄土地这片热忱且鲜活的“历史书”中,一猛子扎到群众中去、躬身子到矛盾最多的地方去、甩膀子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以滚石上山的拼劲、燕子垒窝的恒劲,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淬炼过硬的政治定力、落实能力、斗争魄力,做一名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敢于争先的基层干部,用青春之力凝聚出磅礴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