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方案的实施与成效
甘谱琴尤敏
我院是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世针联全球首家“临床基地”,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针灸标准化研究“示范基地”,2013年通过“三甲”复审。
现有重点专科如下:
护理团队组成
主要内容:
前期工作成效——护理方案临床实施:一、制定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分级管理:护理部——制定方案、动员部署、组织培训、评价细则、组织检查(任务分工)。
科护士长——指导、督查相关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工作。护士长——临床实施,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效果评价,方案的优
化、护理难点的解决措施,效果评价总结。二、制定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中医护理方案梳理
1.中风病(脑梗死)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及专家论证;
2.面瘫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及专家论证;3.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梳理(完成3稿)及专家论证。2013年中医护理方案视频会议学习
2014年20个中医护理方案视频会议学习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安排表
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实施效果评价及优化,中医护理研究和交流,
目前临床已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艾条灸、拔火罐、穴位按摩、穴位注射、中药熏洗、中药塌渍、刮痧、耳穴埋籽、中药烫熨、中药涂药、中药热敷、中药热熏、神厥穴贴敷、安眠穴埋针;三、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
临床应用措施:
1、加强中医护理培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护理部重视——组织院内中医理论培训
中医基础理论、中风专题讲座、中医护理文书培训,护理部重视——组织院内中医技能学习专家指导、交流切磋、护士训练,
计划、培训、现场考核,中医护理文书检查、护理文书交流讨论、中医护理查房、文书质量分析会、中医操作竞赛等。2、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病房走廊宣传、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膝痹病隔饼灸、胃脘痛中医特色护理及健康教育等。
3、增进护患沟通,开展亲情服务
消渴病创新护理——心愿墙,检查是验证,4、加强健康宣教,外延服务内涵。为民服务、延伸社区、四、实施效果评价及优化护理方案效果评价及优化
?2013年12月按时将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总结分析报告及所有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上传至组长单位;20个优势病种方案正在实施;?每年度对中风、膝痹病、胃脘痛三个优势病种定期进行疗效评价,评估结果客观,中医护理效果明显;
?每年度对护理方案方法不断进行分析、总结、评估,护理方案不断改进优化;
?每年度针对护理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突出中医特色护理优势。
五、中医护理研究和交流一、中医护理科研课题1.主持厅级课题3个;2.参与厅级课题10个。
二、中医护理学术论文发表
2012年发表7篇;2013年发表10篇;2014年发表8篇。三、举办学习培训班情况
2012年7月举办省中医特色护理培训班;2014年9月举办省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学习班。
四、对口支援7个单位(长丰、绩溪、凤台、凤阳、五河、望江、石台)
中医护理专科建设,经常接受对口单位护士进修;
五、已选派2名护士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班”学习。六、中医护理工作量的信息化管理(his系统)已开始使用。
存在的问题
一、我院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院校毕业,中医护理知识欠缺,知识面窄,影响临床运用;
二、护士是医嘱的执行者,部分工作由理疗医师进行,护士无权自主执行护理操作;
三、缺少中医护理学术带头人;
四、科研上缺乏创新,目前核心杂志论文较少;五、缺少高层次的技术、学术交流。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强科室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逐步规范中医护理文书书写;
二、提炼常见和优势病种中医护理经验,坚持持续改进,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深化优质护理内涵
三、在中医护理专科建设方面,加强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库;重点围绕中医护理的疑点、难点开展研究;
四、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习交流,促进中医护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五、在省内建立有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疾病名称:膝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㈠临床表现
1.肝肾亏虚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气血津精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荣,关节萎软,痹而不仁。
2.寒湿痹阻证:见关节拘紧酸胀痛,疼痛可呈游走性,关节喜暖恶风寒,遇风寒加重,得温痛减。
3.瘀血痹阻证:外伤刺激致关节气血瘀阻,筋脉瘀阻不通则痛,血瘀刺痛,跳痛。
4.风湿热痹证:湿热下注见关节红肿热痛,夜间痛甚,甚至出现全身发热。㈡临证施护
1.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2.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用软垫保护,做好病情观察及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病人跌倒损伤。
3.观察痹痛点的部位、性质、时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注意保暖,尤其阴雨天气,戴护膝保护,病房温湿度适宜。
4.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行膝关节穿刺抽液后,要加压包扎,患肢减少活动。
5.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6.根据医嘱,行小腿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关节疼痛情况。
7.根据医嘱每周二、四、六带领病人到综合治疗区行中药熏蒸、蜡疗、中药离子导入、温针灸或火罐治疗;通知病人每周一、三、五到病区中医治疗室行中药外敷、膝关节推拿、手指点穴或中药涂擦治疗。㈢中医护理操作——小腿土法牵引的护理:
1.牵引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嘱病人排空2便。
2.牵引的时间、重量,严格遵医嘱。牵引带捆绑适度,避免过松滑脱,影响疗效;过紧影响下肢血液循环,甚至损伤腓神经。
3.牵引时嘱患者平卧于床上,双下肢自然放松,腘窝处置垫枕
牵引绳不能离开滑槽内,牵引绳上不搭重物,牵引锤应保持悬空。
4.牵引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慌
不适,及时调整。出现疼痛加重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通知医师处理。
5.牵引过程中,床头不能摇起,双脚不能蹬床尾。
6.小腿牵引后嘱其床上活动踝关节、膝关节,卧床休息20分钟,防止意外发生。
㈣饮食护理
1.肝肾亏虚证: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黑芝麻、黑木耳等。药膳方:莲子百合煲瘦肉汤。忌辛辣香燥之品。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如黑豆、桃仁、杏仁、腰果、黑芝麻等。食疗方:干姜煲羊肉。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
2.寒湿痹阻证:饮食宜进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品,如砂仁、羊肉、蛇酒等。药膳方:肉桂瘦肉汤、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忌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
3.瘀血痹阻证:饮食上可以食桑葚子粥,用桑葚子和粳米熬粥;也可每日少饮木瓜牛膝酒,以利通络活血。
4.风湿热痹证:饮食宜清热利湿通络之品,如丝瓜、冬瓜、赤小豆、玉米须等。药膳方:丝瓜瘦肉汤。忌辛辣燥热之品,如葱、蒜、胡椒等。
㈤用药护理
外敷何氏自制散剂后,应观察敷药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等不适;口服何氏自制胶囊,嘱病人饭后服用,如在服药期间有胃肠道不适,及时告知护士和管床医师。静脉输入活血化瘀中成药,如香丹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输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风寒湿痹,中药汤剂宜热服。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㈥情志护理
要关心患者,給于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劝说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㈦健康指导
1.坚持下肢功能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2.适当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的负担。
3.慎起居,避风寒,膝关节遇到寒冷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故在天气寒冷时可以戴上护膝保暖。
4.在行走时应当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步态。走远路时要穿有弹性的软底鞋以减少关节所受的冲击力。
5.合理的生活方式指导
⑴在生活中尽量减少加重膝关节负担的活动,如应当避免登山,上下楼梯。
⑵避免膝关节长时间的屈伸:久坐,久站。
⑶避免长时间下蹲,由于下蹲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6倍。⑷避免提重物。
⑸同时也可以做些有益膝关节的室外活动,如年轻人可以每天坚持半小时游泳,骑自行车等锻炼。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当的散步。㈧附功能锻炼指导
1.肌力训练(增强膝关节周围肌力)
⑴股四头肌锻炼: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锻炼,每次5分钟,一日2次。⑵直腿抬高锻炼:(原则:慢抬—保持—慢放下)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至足跟离开床面20厘米处,保持5秒左右,缓慢放下。每次5-10分钟,每日2次。在不加重疼痛、肿胀的前提下,做增强肌力练习,如直腿抬高抗阻练习。
2.关节活动度训练
⑴仰卧位闭链屈膝锻炼:要求屈膝过程中足跟不离开床面,在床面上活动,称为“闭链”。或可以坐在椅子上,健侧足辅助患侧进行屈膝锻炼。一日2-3次,一次10-15分钟。
⑵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踝泵):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跖屈、
背伸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每日2次,每次1-2组,每组20个。
⑶指推髌骨:应轻微向上提拉髌骨,上下、左右活动髌骨。禁忌按压,以免加重膝关节的疼痛。
附件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三)纳呆
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
(2)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药熨法(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等。
6.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
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避免过饥过饱。
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食疗方:大枣山药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