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分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下“和谐”班子建设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主要讲三方面内容:
一是和谐班子及其重要意义(怎样认识和谐);
二是和谐班子建设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及诱发因素(怎样看待不和谐因素);
三是构建和谐班子的实践思考(怎样构建和谐)。
一、和谐班子及其重要意义
对“和谐”一词的概念,我查了很多资料,很多学者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与协调、和睦之意,是指事物保持协调性、一致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状态”。我曾经看过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对“和谐”的界定,他是这样说的:“任何系统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强调‘谐’,指其组成、功能、机制、制度包括文化配置上的科学合理、比例得当,符合客观规律,并用这些科学、规律和法规等去处理这一方面的管理问题;其次要‘和’,指创造一种内部氛围,使系统成员有良好的感受,即以环境诱导、文化熏陶、自我主导、行为自律等手段,把握管理活动中那些多样性的难以简单用科学、规则把握的方面;最后,要注意达到‘谐’与‘和’的有机结合和互动,从而实现‘和谐’”。
根据学者的这些抽象界定,我对和谐从具体实践上去理解,觉得包含为两个方面的意思:就是一种良好的秩序,一种良好的状态。这种秩序就是: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的关系处于相互尊重、信任、帮助,处于融洽、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的一种秩序;这种状态就是: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并良性互动的状态。两个方面同时并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构成了和谐的基石。我觉得,一个国家也好、一个社会也好、一个单位或者一个班子也好,如果能够维持这种秩序、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就是和谐的。
应该说,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中,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要素。从班子建设实践看,构建和谐班子的要素,至少有五个方面:
1、结构要素:即班子搭配合理、优势互补、形成梯次、核心突出。一个班子的整体是由不同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个性结构的个体组成,只有通过合理的搭配,才能形成的一个协调配套的系统。班子个体也不是全能型的,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性格、阅历、能力都不尽相同,只有做到专业互补、个性互补、特长互补,发挥长处,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理的梯次。当然,互补绝不是人数上的简单相加,而是取长补短、提高质量的有序组合。这是和谐班子建设的基础。(插例:大家仔细观察《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组合,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真经,是因为他们几个人是一个几乎完善的领导集体。唐僧身为集团的领导者,是这个组合中的核心人物,他没有什么功夫,既不能腾云驾雾,又不能斩妖除魔,可他具备一个领导者所具有的素质,他意志坚定,目标明确,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金钱和美女的诱惑,他具有独特的领导权力;悟空是这个集团中能力最大的人才,他忠于职守,除妖斩魔,是一位拉得出、打得赢的战将;八戒表现了好吃懒做的性格,他经常与悟空拌嘴,内心极度忠于师傅,他敢于直言悟空的懈怠,有些时候虽然误会了师兄,但在无形中帮助师傅监督悟空的所作所为,为师傅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人才;沙和尚的功夫没有悟空和八戒高,可他的优点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日常工作全都由他来承担,是典型的实干家。所以说,《西游记》的领导群体中,每一个人都在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一面,都在为唐僧确定的领导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个领导班子成员的搭配,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2、素养要素:即成员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廉洁自律。一个班子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子的整体素养,而整体素质的高低,又决定于班子成员的个体素养。因为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的关系都是由人来处理的,能不能形成相互尊重、信任、帮助、融洽、协调的人际氛围,关键在于成员个人素养。但这种素养不单指要求每个人的能力都很强,能力只是素养的一个方面,从构建和谐班子的角度讲要求,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大局观念、共事理念和个人形象。这是和谐班子建设的根本。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班子成员各自为政,忽视整体利益,缺乏全局观念,即便个人能力再强,也无法形成合力,这样也就不能称为和谐。
3、人际关系要素:即尊重信任、沟通理解、内部融洽、形象良好。这是和谐班子建设的桥梁。“和”是指创造一种内部氛围,使系统成员有良好的感受。保持这种状态,必须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心胸开阔,为人大度,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能在感情上充分尊重、相互理解,实现情感认同;只有在常沟通、勤交流,相互支持,注重协调,密切配合,才能在工作上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才会产生巨大的和谐效益。(插例: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对1万份人事档案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智慧”、“专业水平”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40%,其余60%取决于良好的“沟通”。美国著名的克莱恩咨询公司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谈到世界五百强企业家成功的因素时,三百位较成功的企业管理人有85%的人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沟通和人际关系的能力超人一筹,只有15%的人只归功于他的专业知识和运作技巧。)
4、责权要素:即分工合理、通力协作、责权明晰、充分履职。这是构建和谐班子的载体。建立人与人、人与事和谐秩序必须赋予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职权,也就是说,这种和谐的关系,是在成员履行职责中形成的。它要求班子成员要有合理的分工与通力协作。既要按照党内职务和岗位职责进行纵向分工,做到责权明晰,形成人按职责干、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的局面,让每个成员都有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又要分工不分家,相互补台,通力协作,发挥出一个团队的最大功效。
5、制度要素:即制度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力、赏罚分明。这是构建和谐班子的保证。制度带有根本性。保持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并良性互动的状态,关键在制度。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有一句话阐述的十分深刻。他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我们也经常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有条”才能“不紊”。一个班子也一样,大家都按规矩办事,班子就会井然有序。这个规矩,就是民主集中制。只有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贯穿到班子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建设谋事和谐、共事和谐、干事和谐、治事和谐的和谐班子。
在单位党委班子里,我先后担任过委员、副书记、书记,一路走来我深深体会到:班子和谐事关队伍发展;班子和谐事关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对和谐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化,根据我自己的学习、思考和工作体会,我概括为5个方面:
1、和谐是一种动力源。干事业需要环境。使每个人保持应有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环境。它包括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内部氛围等。这些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员个体的心理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心,决定着对团队的情感认同、目标认同。这种环境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和谐”。实践证明:和谐,能让人心情舒畅,从而快乐工作;和谐,能给人以挥洒个性的平台,从而勤奋工作;和谐,能使自己感到有价值有地位,从而拼命工作。这就是工作动力的源泉。
2、和谐力就是战斗力。战斗力有三个基本要素:作战者、作战工具及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它的形成不但涉及到系统成员及子系统能动性、创造性的条件及环境,以及系统成员和子系统活动的情况,而且也涉及到系统构成、组织管理、内部环境、系统成员精神状态等方面内部和其间关系匹配程度以及系统内外部的适应程度。这种适应程度就是系统的和谐度,它制约和影响着战斗力能否向整体最优的方向发展。而在战斗力构成上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是人的素质以及一个团队的合力。人的个体素质至关重要,但形成团队后是一盘散沙,谈何战斗力!正所谓“团结出凝聚力战斗力”、“人心齐、泰山移”等至理名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和谐力就是工作效率。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队伍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和谐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体,发展的程度取决于效率的高低,而效率源于和谐。大家应该都有这样一致的共识,在一个团队中,只有人与人之间形成共同认可的秩序,相互协调,相互协作,才能焕发每个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高效的工作效率,创造优异的工作绩效,这就是1+1大于2的效益原理。如果一个集体里面人们没有共同认可的有序关系,或勾心斗角、相互拆台,或各自为政、各行其事,或推委扯皮、矛盾丛生,那么什么事情都干不成,更谈不上效率,谈不上发展。
4、和谐力就是感召力。和谐是队伍建设的软实力,是一种形象、一种影响力、一种感召力或“引诱和吸引的能力”。实践证明,班子的成员如果能够从大局着眼,讲党性,讲原则,守纪律,按制度办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补充,领导集体在群众中的威信就高,形象就好,自然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群众中一呼百应。(插例:我们这届党委班子就是最好的榜样,近年来一直保持了团结协作、公道正派、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连续三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委班子”。这些年来,各项建设也取得了不斐成绩,靠的就是班子团结和谐、干净干事的模范引领,靠的就是整个队伍业以形成的讲团结、干事业、谋发展的清风正气。)
5、和谐出干部。和谐的环境,能够给人以施展才华、挥洒个性的平台,能够给人以公平竞争、良性互动的信念,能够给人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氛围,使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和谐团队的直接受益者。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我们能够到达这个位置,靠的不是庸俗低下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在我们这支队伍里行不通,没有市场。任何一个团队,只有关系和谐了、氛围融洽了,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干部。(插例:我先后很多单位工作过,纵观这些年来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排除干部个体能力素质因素,从干部成长环境的角度分析,不管是哪个单位都是这样的情况:凡班子团结和谐、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几乎每年都能培养出领导干部;凡班子团结力执行力不强、核心作用不明显的,好几年也很难培养一名干部。因此,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要明白“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干部”的道理,真正把我们各级班子打造成为高质量、高格调的、团结和谐的优秀集体。)
二、班子中容易产生的不和谐问题及其诱发因素
对班子建设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党委每年都要进行讲评,讲的都已经很客观、很深刻。现在,各级党委对和谐班子建设都十分重视,都把它作为推动建设的有效抓手,班子和队伍中不和谐的问题正在逐步减少或消除。在这里,我只是讲讲工作当中曾经碰到过或体验到的一些易犯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班子中容易产生不和谐的问题
1、分工不明确或分工分了家。分工不明确产生的后果往往是:好事抢着管,坏事没人管。(插例:有个招待所,由于党委分工不明确,成为了单位最难管的事情之一,谁都可以去管,谁都可以签字,导致招待所负责人都呆不下去,得罪谁都不行,结果你拿、我拿、他也拿。年年亏损是小事,但搞坏了风气,搞跨了班子。)分工分了家产生的后果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谁都不干涉。对别人分管的工作,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对自己分管的工作,也不许别人来过问、来插手。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2、工作交流代替思想交流。这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思想上的沟通交流是构建和谐班子的桥梁,班子和谐首先是思想和谐。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通常是就事论事的多,触及思想的少。只是沟通一些面上的工作,有了意见分歧,很难从思想上达成目标认同,久而久之,自然有隔阂,甚至“面和心不和”。关于积极的思想沟通交流问题,我的感触是比较深的。
3、缺乏民主气氛。造成这种局面的情况有三种:一是书记太主观,导致委员不敢言;二是的确存在与己无关的思想,不想言;三是能力跟不上,不会言。这是党内解决问题不和谐的表现,其后果往往导致班子决策失误,给队伍建设带来损失。
4、迁就照顾,怕得罪人。在全面实施量化考核、以数字说话、凭实绩用人的大背景下,我们思想上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顾虑,都希望在考核的时候能考的好一点,得票数多一点,有的盲目信奉“和为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人处事“多栽花,少栽刺”。导致工作当中迁就照顾,遇到问题和矛盾绕道走,遇到带刺的下属不敢直言面对,遇到歪风邪气不敢理直气壮,等等。这此问题,正副书记里面不太会出现,因为正副书记没有退路,但在一般成员当中,这问题就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个方面希望大家不要有思想顾虑,在队伍教育管理中要敢于严抓严管,我们也将通过健全完善量化考核机制来保证这些敢于管理、敢于解决问题的干部不吃亏。事实上,分析这些年量化考核成绩优秀的领导干部中,不乏有敢抓敢管、严格认真的,只要出以公心,群众是会认可的。
(二)诱发班子不和谐的原因透析
诱发班子不和谐的因素是很多的,和谐班子的“五个要素”中,任何一个所包含的内容出了偏差,都直接影响班子的和谐度。一般看来,大局观念强不强、能不能正确对待权力和利益、班子成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党委领导作风是否民主、正副书记之间的和谐度极其管理能力是诱发班子不和谐的决定性因素。从实践工作看,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防止。
1、自由主义:仔细找找,思想上的自由主义倾向在我们现实工作和生活当中并不难发现,其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是会上不说、会下乱说,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这种自由主义的思想危害最大,不仅能搞乱班子,而且能搞乱整个单位。
2、主观主义:决策上的主观主义,主要是指正副书记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决策,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在许多重大问题决策时有的喜欢个人说了算。现在搞“家长制”、“一言堂”,主观武断的情况少了,但是先入为主的情况还是的确存在的,往往在讨论的时候,自己先表明自己的意见,其他委员只能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正副书记要极其注意的。(插例:现在推行了重大事项票决制、党委议事决策“三不一末”等制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各级党委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3、争谁说了算:容易犯在正副书记身上。本应和谐共事,按照分工合作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开展工作,给班子成员作出好样子。然而,有的同志在权力上争大小,地位上争高低,利益上争多少,工作中争谁说了算。这种不和谐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班子内部的团结和谐。
4、互相猜疑:班子内部不和谐,不少是因为相互猜疑造成的。这些猜疑,有的是工作通气不够产生的误会,有的是听信下属不负责任的传言产生的不满,有的是非组织的背后言论引起的矛盾。猜疑由小到大,积少成多,就会酿成不和谐因素,造成冲突。
5、有亲有疏:班子不和谐,并不全是工作原因造成的,班子内部亲疏不等,关系不平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研究干部奖惩、晋职晋衔、提拔任用等敏感问题时,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否则,班子成员都有自己亲疏人员,最后肯定摆不平,影响班子的和谐。
三、构建和谐班子的实践思考
主要谈谈书记、副书记在构建和谐班子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团结构建人际关系和谐
团结是构建和谐领导班子的重要特征。团结必须坚持以事业的发展为基础,以感情交流为纽带,以党性为原则。
首先,我们应正确认识“和谐”与“团结”的两个概念的问题。它们在内容上有所区别,在内涵上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地生存与发展的秩序和状态。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此可见,“和谐”是“团结”的升华,“团结”是“和谐”的外在表现,“和谐”是“团结”的真实内涵。从实践来看,团结的班子不一定就是已经达到和谐的程度,但一个和谐的班子,它肯定是团结的。所以我们可以的出这样的结论:加强团结是构建和谐的基础。
团结是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体现,视为能力、人品、境界的象征。那么,怎样才算搞好了团结?看法不尽一致。现在不管是团结的班子还是不太团结的班子,都忌讳班子的团结问题,都说自己是团结的。这里除了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因素外,主要是团结的标准不一致。有的班子比较团结,但用很高的标准一衡量,就会发现还有很大差距;相反,有的班子不太团结,但用很低的标准一衡量,就会认为是比较团结的了。班子团结的标准和参照系可以列出很多,我认为,至少要看以下五个方面:
1、理想信念牢不牢。领导班子团结的基础在于班子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奋斗目标。班子的团结,不是多元信仰的组合,而是共同理想信念基础上的统一。在班子内部,只容许不同意见、不同看法的存在,绝不容许不同信仰、不同理想的存在。所谓共同的理想、目标,就是党的基本路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队伍的工作目标与奋斗目标。如果在这个大前提下都不能实现统一,班子的团结无从谈起。
2、原则性强不强。基层领导班子的团结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与强烈的原则要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和和气气,客客套套。不讲原则的一团和气不是有层次的团结。我们在评判一个基层领导班子的强弱时,绝不能只是表象地、直观地看其“不闹矛盾”、“四平八稳”;也不能机械地把“老好人”当作“团结的楷模”。正确的评价标准应该是有活跃的政治氛围、有健康的思想斗争、有主持公道的正义声音、有符合群众意愿的工作决策、有言者无罪的民主空气。
3、精神状态好不好。团结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精神。班子成员的精神状态是折射团结的一面镜子。班子团结了,大家心思往工作上用,精神昂扬,心情舒畅。反之,大家精神就萎靡,人心就涣散,各打各的“算盘”,各想各的心思,“不为最先,不耻最后”,看上去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其实潜伏着不团结的隐患。当然,班子团结了,不等于每个成员的精神状态都好;但可以肯定:班子不团结,勾心斗角,“小环境”不好,每个成员的精神状态都会受到影响。
4、群众公论度高不高。班子成员思想上的“不合心”,必然导致行动上的“不合力”,“心不和”迟早会导致“面不和”,“隐于内”的问题迟早会导致“形于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班子团结上的一些细节问题,他们也许未必了解得很具体,看法也难免有偏颇之处,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般说来,群众对班子团结问题的综合看法大多数还是比较客观、准确的。因此,检查班子的团结状况,不能只听班子的“自我感觉”,而要广泛听听群众的意见,经过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5、建设成效明显不明显。一个单位的建设发展与班子团结状况密不可分。班子团结,单位就人心齐,各项工作就生机勃勃;相反,班子搞“窝里斗”,单位就人心散,各项工作就难有起色,甚至问题不断。搞好班子团结的目的是把单位的各项工作搞上去。班子团结只有转化为推动单位各项建设的动力才有意义。因此,一个单位的建设面貌确实是衡量班子团结状况的重要标志。
搞好班子团结,大家都有责任,但关键是正副书记。单位好不好,关键看领导,班子行不行,先看前两名。正副书记团结了,让别人没空子钻。
下面谈几点个人在维护班子团结中的体会:
一应下好及时雨。在发现影响团结的苗头时,早打招呼早吹风,及时提醒,及时沟通,而不能回避矛盾。否则,小毛病也会演变成大问题。
二应谈好知心话。班子成员之间因沟通不够而产生误会时,“班长”应想方设法消除思想疙瘩。谈好知心话,遇事多商量,有难多帮忙,有利于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三应敲好当面锣。对原则性问题,“班长”绝不能含糊,要旗帜鲜明地敲当面锣。这是对“班长”政治素质和党性观念的考验,也是对其是否真正关心爱护同志的检验。是非标准明确,才能形成一种有提醒无提防、有主见无成见、有差异无扯皮的和谐氛围。
四应记好友谊账。友谊是促进和谐的润滑剂。“班长”应重视班子内部的感情交流,带头记好友谊账,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想别人的难处,多记别人的好处,尽可能地使每个班子成员都能心情舒畅地发挥优势、做好工作。
(二)民主集中制是构建和谐班子的保证
做事情,要讲规矩;治理国家,要依法治理;管理队伍,要依据规章制度;党内治事,也要有治事的规矩,这就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与领导制度,也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贯彻民主集中制,构建和谐班子,关键是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就是既要善于广纳群言,充分民主,又要善于集中意见,行动一致。二要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既要坚持集体领导,又要防止互相牵制,各自为政。三是要正确处理“班长”与委员之间的关系。真正建立平等一票的党内关系。四是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个人服从组织。
贯彻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班子的决策上。自己对这个问题也作了一些实践思考,觉得作为班长、副班长,关键是要当“主持人”,不当“主宰人”。在工作当中有这么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1、带责任不带职务,启发“一班人”敢于参与决策。党委书记既是党委日常工作和党委会议的主持人,又是单位主官,在党委决策过程中,往往容易以行政领导的身份出现,把党内平等的关系搞成主官与副职、首长与部门的关系,束缚委员参与决策的手脚。为此,党委书记应十分注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党内生活中,做到丢开行政职务,牢记四种责任:一是教育启发的责任。教育启发委员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班子的整体意识,使每个委员都自觉地用好平等的一票。二是发扬民主的责任。党内称同志,不冠职务;批评指名道姓,不分上下;讨论允许争辩,不计言词。从而使大家感到:心平,议事有权;气顺,思维无阻力;理通,说话无压力。三是正确集中的责任。做到三个“防止”。防止以书记事先的共识定调子、作决策;防止以分管干部的意见为依据、作决策;防止以议事不透的简单多数为标准、作决策。四是带头落实的责任。决策一经确定,即要按照首长分工负责制的原则进行分工抓好落实。要给责任、给权力、给条件、给监督、追踪效果。
2、重真理不重权力,引导“一班人”主动参与决策。做到“四个坚持”、“四个尊重”。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安民告示,不搞突然袭击。二是坚持调查研究,不搞轻易定论。三是坚持充分讨论,不搞简单表决。四是坚持留有余地,不搞超载运行。四个尊重:尊重多数意见、尊重委员权利、尊重历史经验、尊重亲身实践。
3、开言路不开小道,鼓励“一班人”不懈参与决策。调动“一班人”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因此,正副书记应该做到:一是广纳众议,敢于否定自己的不正确意见。一个班子里,各人的阅历、学识、经验和分管的工作不一样,因而对事物的认识就有表或里、浅或深、偏或全、伪或真之差异。书记也不可能事事都站在“里”、“深”、“全”、“真”的位置。书记意见一旦有失偏颇,就要敢于放下面子,放弃或修正自己的不正确意见,取众家之长,补自家之短,以求达到由表及里,从浅到深,以全纠偏,去伪存真的最佳决策效果。二是大度容人,不计较善意过头的批评。委员们站的角度不同,认识水平不一,在讨论和执行决策中难免有碰撞,有时甚至发点牢骚。书记对思想不通憋出来的牢骚,要不予计较,耐心开导;对工作困难急出来的怪话,要予以谅解,热情帮助,从而造成团结、友谊、不用设防的说话和议事环境。三是适当加压,逼着委员勤思多谏。有的委员忙于事务,对与己“关系不大”的事,不爱发表意见;也有的委员只给党委摆情况、提问题,不拿对策。针对这种现象,一是组织学习,倡勤反惰;二是命题准备,提前思考;三是点名发言,促使委员人人划到领导圈子内来,人人站到领导岗位上去。
4、当“领班”不当尾巴,带领“一班人”正确参与决策。作为“主持人”,在决策中,既同其他委员权力平等,又比其他委员责任更大。因此,书记应是领班,而不是跟班。这就要求班长在带领班子决策中,要有主见,反对议而不决。要有行动,反对决而不行。要敢挑担子,反对行而无果。
(三)干事业是构建和谐班子的有效载体
班子的和谐是在干事业的过程中不断谋合、逐步形成的。想不想干事、会不会干事,怎么干事,都影响班子的和谐,并关系到能不能干成事的大问题。所以在干事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和谐的理念,注意方法,讲求效率,善于在干事业中促进和谐班子的形成。我结合学习,觉得数学中的加减乘除的理念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借鉴和思考:
1、运用加法理念做好集体领导文章,做到“和谐谋事”。一是坚持干事为先,做好统一目标的加法。“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二是坚持发扬民主,做好集思广益的加法。三是坚持科学集中,做好凝聚力量的加法。
2、运用减法理念做好建设和睦同志关系这篇文章,做到“和谐共事”。“舍得”二字给我们的启示是,从正职到副职都要有一种“舍”的意识,才能达到集体“得”的效果。“舍”即“减”,班子成员之间要善做减法,尤其要做到“三减”:一是正职甘于放手减“权”,总揽全局。(插例:刘备死后,诸葛亮担心别人不尽忠职守,立了一条“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的制度,事无巨细,一概由自己处理。曾有人劝他说:“治家之道,在于各司其职,如果凡家事主必亲躬,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果然,诸葛亮本人不堪重负,“出师未捷身先死”,累死于五丈原,年仅54岁。)二是副职做到互容减“隘”,合力干事。“和则治、治则兴,争则乱、乱则衰。”(插例:战国时期赵国将相和的故事。)三是分工务求精政减“冗”,科学调配。
3、运用乘法理念做好队伍素质这篇文章,做到“和谐干事”。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打造推进落实的乘法效应。二是加强效能建设,优化环境,提升推进落实的乘法效应。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廉洁勤政,保障推进落实的乘法效应。好事千千万,顶不上坏事一小件,犹如“100—1=0”,作风上偏离了航道,既损害了党的形象,也破坏了发展环境,必须一以贯之、常抓不懈。
4、用除法标准做好群众满意这篇文章,做到“和谐治事”。和谐治事必须以和谐为执政方略,时时以群众满意程度为标准检查自己的工作。群众满意度该如何衡量?把群众需求当分母,把为群众服务水平当分子,那么这个分式值代表的就是群众满意度。首先,察民情,密切干群关系做大分子。其次,办好事,共享发展成果做大分子。第三,化民怨,解决矛盾纠纷做大分子。
(四)要特别注重个人的形象感召
形象是指能引起人们思想或情感活动的具体的形状或姿态。一个领导干部的形象,就是指他给外界的风貌以及人们心目中对他的印象和评价。它具体、生动、真实、可信。领导干部良好的形象是一种导向,一种感召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一提起孔繁森,人们就会从他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中,从他所表现的领导干部的品格、气质以及他高尚的人生境界中,构建了一个领导干部——人民公仆的形象,这一形象矗立在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心里。这种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和魅力,化做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夺取新的胜利。不良的形象,不仅败坏党风政风,更会使你周围的人迷失方向,失去信心。
试看下面几首民谣:①“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干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②“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伤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老婆告到纪检委员会,书记说‘该喝的不喝也不对’!”③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④甚至把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也改了:“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
这样的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在群众中还有什么形象可言!
班子的良好形象需要我们每个成员来维护,来培养。每个人尤其是正副书记,都要从自己做起,加强修养,完善提高,造就自己优良的人格魅力和品格。正副书记在工作生活中扮演着三个角色:上级领导中的下级;一个班子中的“班长”;下级中的首长。其个人形象尤为重要。我以为,作为正副书记,至少要树立五种形象:①忠诚事业的形象;②诚信重义的形象;③谦和亲切的形象;④公平公正的形象;⑤廉洁自律的形象。我们在座的都是各级领导干部,处在复杂形势的风口浪尖。要做到“清醒自省”确实很重要。
树立良好形象,需要坚忍不拔的修炼。这种修炼除了加强自身学习改造外,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不断反思自己:
当队伍发生这样那样问题的时候,反思一下:自己工作是不是尽了责?
当班子内部出现矛盾的时候,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揽了别人的权力?
当别人不愿意跟你说真话的时候,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有了不该有的作风、患了自己不该患的毛病?
当你感到自己说话没有人听的时候,反思一下:是不是少了自己不该少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