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机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总体规划

县农机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总体规划  
    近年来,我县农机工作抢抓政策机遇,创新工作,迅速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优化装备结构,加大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强化服务,以“推进兴机富民、建设农机大县”为发展主题,全面服务“三农”,开创新局面,使我县农机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实施补贴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1、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十一五”末我县农机总动力近107.9万千瓦,远远超过“十五”期末的6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1850台,拖拉机配套比1:1.2,联合收获机1466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机收率达97%,机耕率达93%,机播率达96%,玉米机播率达91%,综合农机化水平86.4%以上。  

2、农机补贴项目再创新高  

自2005年我县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十一五”期间共争取各级项目补贴资金3302万元,受益农户3000余户,共补贴各类农机具4241台(套)。为做好项目实施工作,我局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实施过程中,规范购机程序,实行阳光操作。通过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县农机装备结构趋于合理,农业机械化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为我县农机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水稻生产机械化有突破性进展  

我县水稻种植面积近10万亩,为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在水稻机械化生产上下足功夫。2009年,结合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济阳街道办事处徐家湾村购进了我县第一台久保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并在水稻软盘育秧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功,结束了济阳县长达37年之久的水稻传统生产方式。插秧效率比人工插秧提高了数十倍,实现了我县水稻机械化生产“零”的突破。目前,我县拥有水稻插秧机3台,水稻联合专用收获机械6台,小型水稻机割机械30台,机收率已达30%以上。  

(二)周密组织,精心服务夏秋农机生产  

紧紧围绕夏、秋农业生产,调整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及早研究部署农机生产,把握“组织、管理、服务”三个关键环节,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农机服务网络。  

1、多措并举,全方位服务“三夏”农机生产  

“三夏”生产期间,全县共出动小麦联合收割机1150台,其他动力机械2万余台,确保生产需求;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农机服务和安全管理工作,共检修、调试、抢修各类农机具约1万台(套),确保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认真搞好各类日报表和进度的督查工作,并坚持全体干部职工节假日不休息。建立了外来农机作业接待服务站,开通了农机服务热线,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  

2、创新思路,多角度提升“三秋”农机生产水准  

认真贯彻省、市、县三秋农机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圆满完成了“三秋”农机生产任务。“三秋”期间,全县每年平均有20000余台套农机械参加生产作业,年新增大型拖拉机421台,年增联合收获机159台,小麦免耕播种机年增60台,秸秆还田机械年增1000台以上。小麦机耕面积75万亩,机播面积68万亩。小麦免耕播种取得了新突破,达10万亩以上,实现了大发展,玉米机收率、秸秆机械还田率年均增长15%以上。  

3、兴机富民,跨区作业,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为充分发挥我县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作用,增加经济效益,引导广大农机户合理利用地域作物收获时间差,参加跨区作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十一五”期间,全县共组织农机械2500余台次赴河南、安徽、湖南、山东、河北等六省参加夏秋跨区作业,作业面积达260余万亩,经济总收入达到1.5亿元左右。  

(三)强化领导,多措并举,全面落实秸秆综合利用与保护性耕作任务目标  

1、全面落实秸秆综合利用任务  

夏秋生产期间,以农机局为牵头部门的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实行县级领导包部门、部门负责人包镇(街道)、镇(街道)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同时成立了督导组,进行专人专门全程督导管理。  

我县主要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为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青贮、生物反应堆、秸秆沼气和秸秆企业等。“三夏”期间每年8000多台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机械参加了作业,夏季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三秋”期间全县秸秆还田机械达6000余台套参加玉米秸秆还田作业,全县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其中,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率目前已达80%以上),重点区域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  

2、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  

2009年,我县成为全省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济南市唯一示范点。在崔寨镇、回河镇、太平镇建立三个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示范点,示范面积3000亩,当年全县辐射推广面积达5万亩以上。通过项目实施,其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深受农民的欢迎。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发挥核心示范区的带动作用,有力地增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完善作业模式,初步形成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县总推广面积达10万亩以上。  

(四)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实践中发展壮大,农机综合服务产业经济逐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兴办农机专业合作社55个,成为农机作业的主力军。一是借助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成果扩大了订单作业率,三秋期间签订作业合同达1000余份,加大了生产组织化程度;二是推动集中连片和还田、耕、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发展,提高了机械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加快了作业进度;三是带动了三秋农机跨区作业市场发展,我县的三秋农机作业由往年的引进为主,逐步发展到以外出占主导。跨区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带动起为农机经营者服务的系列化服务产业,也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积极稳妥搞好阳光工程培训  

高度重视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根据省财政厅、农机办等部门下发的《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紧急通知》的要求,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农机化学校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农机使用和维修培训工作。  

农机校根据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新要求,及时调整农机培训内容,把培训课堂放在田间地头,进村入户到田头。2009年以来农机校共举办了8期阳光工程培训班,培训以讲课为辅、农机手现场演示、学员实地观摩为主的方式。为向学员提供长期的技术指导,并发放了培训联系卡。“十一五”期间全县有1000余名购机农户因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直接受益。  

(六)切实搞好农机安全生产  

认真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一是成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召开各镇分管领导,农机管理站长参加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下发《济阳县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和《农机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流程》。三是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五年来出动宣传车150台次,人员500人次,印发农机安全常识、明白纸10000余份。四是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崔寨镇、曲堤镇、太平镇被省农机办评为平安农机示范镇。通过一系列工作,我县无任何重大农机安全和一般亡人事故出现,促进了我县农机化的健康发展,为我县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和平安济阳建设做出了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由于农机培训取消收费,致使农机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机关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退休人员数量远远超过新进入人员数量。建议上级加大对农机部门年轻人员的配备和政策倾斜。  

(三)受不能上路稽查、稽查力度不够、群众安全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数量拖拉机无牌、无证现象,有较大的事故隐患,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不利。  

(四)农机补贴金额数量有限,还不能满足我县群众多方面的购机需求。  

(五)农机基层队伍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农机管理推广的工作效率和力度。建议上级加大对农机基层队伍建设的倾斜、扶持力度。  

三、“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积极作为,科学务实,致力于积极推进兴机富民,奋力建设农机大县,努力争创服务强县,为全县农村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立足大农业,超越大农业,发展大农机。  

(二)动态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开展,农业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生活观念深刻改变,农机化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当前及今后时期即“十二五”期间,可以用“五个持续”来概括:  

一是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我县的农机化水平连续三年增幅到历史新高,2010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预示着农业劳动机械化主导的时代已经到来,机械化生产占主导地位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  

二是需求持续旺盛。需求热点集中在大中型动力机械、水稻播种、玉米收获、大棚卷帘等,同时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工程机械需求明显增加。  

三是发展机制持续创新。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服务领域拓展,服务样式多样化,总体效益提高,实现了农户与农机经营者以及社会效益多赢。  

四是农机政策环境持续向好。“十二五”期间,农机三大工程(农机化推进工程、保护性耕作工程、农机阳光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  

五是农机结构调整持续增速。粮食、经济作物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呈现出快速改善及应用态势。  

“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机发展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促进农机数量增长的同时,优化装备结构,加快老旧农业机械的更新、报废,着力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加速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是在促进重点突破的同时,各领域环节协调推进,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利工程、农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机械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农机化发展目标  

1、主要工作  

着力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农机化推进工程,二是农机创新师范服务工程,三是保护性耕作工程。  

⑴农机化推进工程: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经济作物主要环节机械应用水平,突破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工程机械运用水平。“十二五”期间力争上级农机补贴资金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5亿元以上。  

⑵农机创新示范服务工程  

①致力实施百、千、万农机“兴机富民”计划  

全县培育100个农机合作社,培育1000个农机大户,培育1万名农机产业大军,力争5年时间将全县所有农业机械驾驶人员全面进行技能培训1-2次,发展万台农机产业经营车,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②建设农机综合服务中心  

⑶保护性耕作创新示范工程  

“十二五”期间,要不断加大推广普及工作,同时,积极探索长效发展机制和技术体系,使该技术逐步走上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在实施小麦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水稻保护性耕作模式,到“十二五”末,小麦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50万亩,水稻保护性耕作规模化发展。  

2、主要建设项目  

⑴农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  

力争在2010—2012年三年内,建设1个县级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和10个以自然镇(街道)为中心,农机服务半径为10公里的农机综合服务分中心,形成规范完善、功能齐全的县级农机综合服务网络,真正建成机动维修服务与阵地综合服务于一体,方便快捷的农机服务保障体系,切实实现一般故障田间排除,较大故障分中心解决,所有农机故障及各类农机问题由县中心来完成的服务保障体系。把我县农机综合服务体系建成黄河以北“农机综合服务保障示范基地”。项目计划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左右。  

⑵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  

为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进程,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加大购置补贴数额和补贴比例,筹建县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服务中心或农机补贴产品超市,方便群众购机,为群众提供方便、迅捷、优质的服务。“十二五”期间,争取上级与社会投资达3.5亿元以上,全面提高农机化水平、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提高。  

⑶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  

在全县水稻主产区建立2个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每年建设1万亩示范面积,机械化作业水平达70%以上。共需投入资金5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采用中央和省级投入、市财政配套、农民自筹相结合。中央和省级投资及市财政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水稻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育秧、栽植、收获、烘干)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机具、技术培训及农民购机补贴。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全县实现水稻亩平增产20-30千克,亩平省工30个;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以上,其中:机械耕整75%、机械栽植50%、机械收获85%,形成科学合理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生产装备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左右。  

⑷设施农业机械化建设项目  

力争用三年的时间,结合我县特色农业品牌基地建设,分别在“仁风”富硒西瓜、“太平宝”西瓜、“崔寨”香瓜、“曲堤”黄瓜、“垛石”西红柿五大品牌乡镇建立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再用两年的时间,在孙耿、回河、新市、济北、济阳四镇(街道)各建立一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实现全县“八镇两办”全覆盖。迅速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使示范基地100%大棚实现机械卷帘,全县80%以上的大棚实现机械化。  

以上规划项目计划总投资在5亿元左右,“十二五”期间,争取上级各类对农机事业的投资达1亿元以上。  

3、主要农机装备指标  

农业机械总动力:由目前的107.9万千瓦发展到“十二五”期末的160万千瓦。  

发展目标:  

⑴双百:水稻生产机械100台;养殖农产品加工机械100台套。  

⑵双千: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各1000台;农业工程机械1000台。  

⑶双万:农机作业机械1万台(套);农机运输机械1万台(辆)。  

4、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指标  

到“十二五”末,主要农作物生产进入基本实现机械化,即全县机耕率达到97%,小麦机收达到99.5%,小麦机播达到100%,玉米机收达到80%,玉米机播率达到100%,耕、播、收三项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2%左右。同时在畜牧、蔬菜、林果等机械化生产和加工转化方面有重大突破,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  

5、农机效益指标  

农机经营总收入由目前的2.9亿元,增加到“十二五”期末的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1%。奋斗五年、发展万台(农机经营、运输机械)农机产业大军,培育万人农机技术队伍,实现每台车年均收入4万元以上,农机技能人员年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全县农机增收5亿元,确保农机实现全县人均增收1000元的目标。  

四、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提升我县农机服务水平  

实施“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推进农机化创新示范、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和农机作业规模化三大工程。扶持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发展,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健全农机服务网络,开展创建“星级农机服务网点”活动,增强服务能力,全方位、全领域提升农业机械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水平。2011年计划新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及农机大户50个。  

(二)继续搞好农机补贴项目  

我县农机正值发展的良好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把握新形势,发挥新优势,兴机富民,是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11年力争农机补贴1500万元以上,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惠及广大农民,使我县农机化水平有一个大提升、大发展。  

(三)加大力度推广水稻机收  

农业机械现代化是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在大力推广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做好水稻机械化插秧、收获机械的推广使用工作,使之有一个新的飞跃,2011年开始力争每年实现万亩以上水稻机收推广田。  

(四)加快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  

近年来,我县扶持了多个以大棚种植方式为主的蔬菜、瓜果特色品牌基地,随着设施农业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棚日常管理中出现的棚面保温棉被卷放难等影响增收的具体问题也接踵而至,2011年开始每年力争补贴3000个设施农业大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增加经济收益,从而带动促进全县设施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五)做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在“十一五”期间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基础上,完善作业模式,推广深松免耕播种,2011年力争小麦保护性耕作达到30万亩以上,建立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市场化的长效机制。在2010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争2011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重点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六)平安农机示范县建设  

以建设“平安农机”为目标,开展农机安全“十百千示范活动”创建工作,在提高农机“三率”上下足功夫。搞好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要季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力求农机“三率”比2010年分别提高5%以上,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建设平安济阳而不懈努力。同时,提高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比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把握新形势,发挥新优势,兴机富民,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全县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为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