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财政工作总结5篇

【篇一】

2019年,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财政收支实现双突破。2019年,全局上下稳妥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与税务部门通力协作,坚持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全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50亿大关,完成50.5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0.1%,增长10.1%,圆满完成了市人代会确定的预期目标。在全省76个县市区中,排名第六,在滁州市继续位列第一。全市财政支出首次突破60亿大关,完成62.8亿,增长15.6%。其中,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13项民生类支出达58.6亿元,增长16.1%,占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92.5%。

(二)财源建设不断增强。一是加大创新体系建设投入。设立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新企业培育和科技创新项目推进,兑现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众创空间、科技创新研发、招才引智、高新技术发展等各类专项0.3亿元;二是着力扶持实体经济。拨付0.8亿元,继续支持滁州高新区、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拨付1.7亿元,及时兑现工业发展三十条、工业企业集约化用地、外贸进出口、商业零售、企业上市和兼并重组等各项奖励扶持资金,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分别拨付0.3亿元和0.1亿元,继续加大政府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和续贷过桥资金规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继续强化“政银担”合作,足额拨付政银担风险补偿资金273万元。

(三)重点支出保障到位。一是继续加强民生保障。投入10.83亿元,全力推进29项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其中:本级财政3.79亿元。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部完成当年实施任务。其中:工程建设类和培训类项目于9月底全部完成年度实施任务,被滁州市通报表彰;投入2.5亿元,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1.7亿元,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4.9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健康及计生奖特扶等政策,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改革政策,支持公立医院综合试点改革和村医疗能力提升;投入1.2亿元,继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及生活无着人员救助政策,对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给予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足额发放高龄津贴、居家养老和老字号群体补助。二是促进城乡一体发展。投入0.6亿元,继续支持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投入3.3亿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投入,支持农村产业联动发展,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加大培育新型农民投入,推动农民就业创业。投入1.9亿元,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美丽乡村和农村三大革命;投入7.5亿元,支持金牛湖新区建设、特色小镇和城南新区建设。三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投入1.9亿元,支持釜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异地焚烧处置,继续实施黄标车淘汰、小锅炉改造、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奖补,支持矿山环境整治,继续支持水生态治理和造林绿化攻坚工程。四是统筹推进社会事业。投入2.2亿元,继续支持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平安xx建设,保障“七五”普法、经济普查、安全生产、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建设和各类市场主体专项整治等工作顺利推进。

(四)财政改革持续推进。一是强化采购预算编制。健全预算编制体系,将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模块纳入财政一体化平台管理,对符合政府采购范围的,全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购买服务预算,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衔接。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原则,强化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编制,围绕绩效目标,完善评价体系,开展绩效监控,注重结果应用,不断提高预算单位绩效意识和管理水平。三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继续开展结转结余资金清理,将财政结余资金和一年以上的结转资金,全部收回预算统筹安排。四是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目前,我市已有7个项目纳入财政部、财政厅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涵盖市政、环保、文化、医疗等领域,项目总投资78.45亿元。五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对市纪委、市重点局和水利局下属八家水库等十家单位的资产进行核实。扎实推进2017年行政事业单位经管资产报告及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报告试点工作。

(五)财政资金监管有力。一是强化国库资金安全监管。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提高财政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等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实施授权支付改革,逐步取消备用金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不断提高国库系统风险防控水平。二是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长效机制。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制定《xx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细则》和《xx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绩效评价办法》,对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列入对各财政所(分局)的专项考核。截至12月底,全市纳入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资金15.31亿元,市财政局相关股室共向各乡镇传递监管信息84次,开展抽查巡查工作264次,市、镇公开公示5628次。三是加强内控管理。印发《xx市财政局关于修订xx市镇(街道)财政财务互审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互审工作。同时,市局不定期对内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六)债务管理机制更趋完善。成立xx市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和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制发《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管理暂行办法》、《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等文件。同时,按规定用途使用债券资金,建立健全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举债融资机制。

(七)试点改革稳步实施。一是积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按照“盘活集体资产、用活项目资金、搞活农事服务”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2019年试点项目40个,资金预算0.61亿元。截止12月底,开工率100%,完工28个,完工率70%,完成年初预期目标。二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四大机制”建设,深入调研会商,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把试点试验工作向纵深推进,努力在政策集成、机制形成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试点试验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试点试验资金0.55亿元,引导带动试点镇整合投入各类资金3.24亿元,计划建设项目277个,其中:开工建设试点项目275个,开工率99%,已完工241个,完工率87%。2019年计划投入资金1.61亿元,截至12月底,已支出1.19亿元,计划建设项目125个,已经开工123个,开工率98%,完工90个,完工率72%。

(八)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年初签订《全面从严治党承诺书》,明确局党组抓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落实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责任,并按月填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任务单和成绩单,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到人,抓在经常。二是强化政治思想建设。制发《2019年党建工作计划》、《“党员学习活动日”方案》、《党组织“三会一课”活动计划》等文件,同时,扎实开展“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全面加强财政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严守政治规矩和纪律,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三是丰富党建教育活动。局机关召开庆祝建党97周年暨“一先两优”表彰大会、组织机关党员“重走上海一大会址、浙江红船红色道路,重温党的历史”、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党建活动,坚定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四是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局党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局党组书记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负责意识形态工作。印发《xx市财政局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六项清单(试行)》,明确工作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对全局党员干部的宣传引导,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并进一步加大局属“两微一网”信息平台的管理力度,严格信息发布审批程序,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篇二】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强化民生保障,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财政收支情况

1-6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5.9亿元,增长12.7%,其中,税收收入1034亿元,增长17.8%,税比92.7%,收入总量和税比保持全省第一,圆满完成双过半任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9.5亿元,增长12.1%,其中用于民生保障的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完成772.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7.3%。

二、财政主要工作

(一)抓好收支管理,推动高效运行。一是收支管理持续优化。严格依法治税,平衡好收入增长与税源涵养的关系,实现应收尽收和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统一;平衡好征管部门与地区之间的关系,保证全市财政收入总量均衡、结构合理。科学安排支出,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度,突出财政的公平性公共性,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做好非税收入征收征管。加强罚没收入管理,推进非税基础信息电子化,通过非税收入和票据年检数据在线采集实现财政票据年检工作精细度的提高。进一步规范市、区两级土地资金核算体制,加强土地储备资金的精细化管理。三是严格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扎实推进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树立优先偿债理念,强化债务化解方案执行和落实情况考核,推进年度债务控降目标顺利完成。四是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全面盘活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结余结转资金等各类存量资金,2019年全市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总额为104亿元。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力度,市级将结转两年以上或超过当年收入30%的政府性基金结余全部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五是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加强乡镇财政工作业务指导,巩固“示范化财政所”创建成果,发挥局乡镇财政工作指导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服务水平。加强会计行业法制建设,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和内部控制建设,扎实做好会计人才的考评培养。推进机关信息化建设,完善金财二期等系统平台,打造集约、协同、高效的一体化财政信息体系。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

(二)全面深化改革,完善财税制度。一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市、区两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体制调整实施,切实增强区级财政统筹能力,实现市与区支出责任划分与事权保持一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落实支出经济分类改革。完善现有部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2019年初市级部门预算首次尝试将基本支出下达至政府经济分类的“款”级,规范部门日常预算执行行为;新增一套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一步提高预算透明度。三是健全透明预算制度。修订《市级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方案》,做好年度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增强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转移性支付情况、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安排情况的公开透明度。四是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支持本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定《xx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增强各区政府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推动建立税收协同共治长效机制。贯彻落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配合税务部门做好机构改革工作,继续发挥好税收协同共治的优势;加强税保平台信息化建设,完善收入分析查询系统,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益,推动建立税收征管保障长效机制。六是提升国库集中支付授权支付比例。加大授权支付比重,所有预算单位日常公用经费全部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通过授权支付方式支出的财政资金达到11.47亿元。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建设持续升级,将授权支付纳入动态监控系统。七是牵头做好降成本工作。制定出台《2019年x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扎实推进、逐条落实;建立降成本工作交流机制,及时分析报告降成本工作进展成效。经统计,xx市共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约130亿元。八是实施差别化的土地使用税政策。xx作为全省试点,今年起全市工业企业实施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将试点工业企业按照亩均税收等6项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对地方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符合转型升级导向的工业企业给予降档征收土地使用税的政策鼓励,有效促进了企业对资源的集约利用,引领企业积极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三)引领优质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支持打造xx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xx市市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资金运用,2019年度共安排项目26个,扶持资金3037.41万元。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xx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项目建设,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继续做好国家现代服务业等综合试点工作。根据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工作要求,有序推进xx工业园区、昆山花桥综合试点工作;截止到6月底,试点区域累计已支持试点项目145个,向试点项目已投入合计约9.81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入163.09亿元,引导社会投入为财政投入的16.6倍。三是支持新业态发展。支持打造新兴金融、现代物流等十大重点领域平台建设,促进平台经济的集聚发展。推进“服务通”担保基金和服务业创投引导基金实施,切实解决服务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截止到二季度末,合计认缴总规模达到25.38亿元,投资总额达到10.04亿。四是推动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及金融机构和人才引育,支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截止到6月底,xx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共获得4397.57亿元融资,2622家企业累计获得“信保贷”授信130.56亿元。五是积极运用引导基金增强市场活力。加强xx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市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管理,xx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211.4亿元,有力地为xx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六是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率。完善科技信贷差异化风险补偿机制,扩大“科贷通”惠及面,1-6月“科贷通”累计为41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银行贷款299.87亿元。发挥引导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

(四)加大民生投入,推进成果共享。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持发展优质资源“线上教育”共享模式;加大对民办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全过程帮扶体系。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文化产业担保基金、风险补偿资金等项目的发展,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的引导扶持力度。支持公共体育设施向市民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共同发展。三是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出台《xx市创业引导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和创业环境优化。强化政策执行督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将富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四是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工作。修订我市医疗救助办法,扩大救助对象范围,提高低收入人员的专项救助比例。推进我市大病保险办法实施,为参保人员增添保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和孤儿养育标准,做好因病致贫家庭生活救助。五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市级财政支农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农林水项目资金增长60%。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全力支持环太湖围网清理拆除。创新农业保险担保手段,完成水稻收入保险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首轮试点赔付工作。持续推进生态补偿工作,下拨市级生态补偿资金8812万元。深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加大薄弱村脱贫转化帮扶力度,增强“造血”功能,对100个薄弱村公共服务开支给予每村30万元补贴。六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支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工作开展,贯彻落实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监测、治理和保护的投入;科学安排省级生态红线补偿资金,完善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处理6+2工程建设,落实生活垃圾区域环境补偿制度。加大科学治水护水力度,加快污水厂提标改造,推进城区清水工程、阳澄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七是加快推进惠民实事工程建设。支持实施xx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提升六大工程实施,支持美丽城镇建设;加快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扎实做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加大住房货币化保障力度;落实公交化先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政府购买公交成本规制。

(五)加强监督管理,提升资金绩效。一是做好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推进财政“大监督”全面完善,加强财政检查计划管理,有序开展土地征收工作经费使用情况专项调查和扶贫资金“双随机”等检查,推进专项监督与绩效评价、投资评审相结合,严格做好检查和审理相分离。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规范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分行业项目指标库;开展年中绩效跟踪管理和绩效前评价试点,探索开展绩效政策评价;稳步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覆盖范围,对宣传文化发展资金等122个项目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涉及财政资金55.33亿元。三是做好政府采购监管。加强代理机构监管,开展采购代理机构登记信息的核查,推动代理机构依法规范从事代理活动。做好小额工程项目提标政策衔接。加强网上商城采购管理,xx市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实现交易额1003.75万元。规范投诉处理流程,妥善处理好各项市级政府采购投诉、举报和行政复议。四是进一步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强对已入库项目考察整改,落实财政政府支出责任台账制度;严格入库审核,做好对实施方案和财承报告、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的规范性和质量审核;开发搭建xxppp项目信息资料库系统,加强我市ppp项目资料的备案和规范性管理。五是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加快投资评审信息化建设,优化项目接办服务,通过网上申报系统接办评审项目295个。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流程,完成我市首个epc项目评审,在全省率先推广bim数字建造技术应用。六是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制定《2019年度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目录》,加强对项目申报、资金审核等环节信息进行审查,推动建立激励守信、约束和惩戒失信的信用管理机制;完善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信息管理系统,明确“服务”加“监管”双重定位;研究制定市立项目分类管理办法,规范市立项目资金管理。

(六)全面从严治党,打造过硬团队。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召开局党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印发《2017年度局党组民主生活会整改工作清单》,确保责任到人,不折不扣落实整改任务。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和“三重一大”决策等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建立机关党建领导责任任务清单制度,形成完善的机关党建责任体系。二是党风廉政建设长抓不懈。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密切关注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开展“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主题警示教育活动,帮助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开展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进行廉政风险排查,督促各处室、直属单位抓好重点环节的作风建设。三是扎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旗帜引领,制定《局党组中心组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计划》,发挥局党组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健全管理制度,按要求组织人员参加科职干部培训班、“菜单式”选学讲座等各类专题培训,加强培训考核,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四是组织开展“学业务,提素质;强管理,转作风”专题活动。进一步完善“财政大讲堂”的形式和内容,组织开展“学业务,提素质;强管理,转作风”专题活动,局领导带领业务处室负责人开展专题讲座,讲授财政业务知识,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督促业务处室建立内部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构建“跑单位、看项目、走基层”长效机制,全面提振精神,以优良作风引领政风行风。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是牢牢把握收支工作主线。一方面是确保收入平稳增长。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时了解重点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实时掌握财税收入变动情况,会同各地各征收部门做好全市收入征管工作,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快预算支出进度。督促各部门不断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并在调整预算时收回预计到年底有较大结余的项目资金,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密切关注gdp挂钩的八项支出,保持民生支出占比的稳定。

二是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切实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规范做好政府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工作,依法严格落实政府债务新增规模控制和余额限额管理;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规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ppp和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积极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推进“阳光扶贫”系统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各类困难低收入群体救助的资金保障,不断提升大病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能力。完善低收入群体就业创业帮扶政策,逐步提升政策实施效果。支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大环保资金投入,推进城乡水利水务设施建设。支持新能源应用,完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开展氢能产业扶持政策调研。

三是推动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深入实施供给侧改革,牵头做好降成本工作,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用工成本。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市、区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完善财政体制,立足市区共赢良性发展,认真做好吴江区新一轮体制调整衔接各项工作。做好部门预算和中期规划编制,加强中期财政规划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机衔接。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做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规则、系统优化工作,确保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后财政支付平稳运行。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确保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高质量完成。

四是持续推动财政政策创新。不断完善财政在服务发展方面的政策,以提升资金效率为目标,深入研究财政精准施策的方法和路径。继续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人才政策、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支持效果。进一步创新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加大创新产业引导基金的运用,引导符合条件的ppp项目申报入库,支持项目加快落地。

五是全面做好民生事业保障。全面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民生领域的各项政策,统筹安排好财政资金,确保各项政策标准不折不扣落实。重点做好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养老、生态建设等领域的资金安排,既坚持底线思维,又反映xx特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六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全面贯彻十九大关于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坚持党员党性教育长抓不懈,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继续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持续推动“学业务、提素质,强管理、转作风”专题教育,注重教育内涵的提升,加快转化为服务财政发展的能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紧盯“四风”问题新表现形式,巩固作风建设成果。认真做好“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巩固走访调研成果,提升财政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

【篇三】

2019年,全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和上级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精准施策,为深入推进xx“四大定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聚焦增收攻坚,财税收入实现高质量增长

2019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5.8亿元,同比增长11.7%,税占比80.9%,比上年同期提高9.6个百分点。强化税收协同共治。开发综合数据统计平台,排定工作推进清单,分解落实收入任务,强化税收控管举措,2019年,各镇(区、园、街道)通过税收协同共治入库税收8450万元(一般预算口径)。排查堵塞征管漏洞。会同税务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税源实地大排查,实行亩均税收动态评价,建立企业资源使用定期比对月报制度,完善税收统计分析系统,发现异常及时跟踪排查,最大限度堵塞征管漏洞。积极推动政策落地生效。加大对建筑企业发展壮大激励政策的宣传指导力度,引导相关建筑企业拓展劳务、贸易业务,开辟增收路径,培植新兴税源,进一步激励企业争先创优、做大做强,释放增收“内动力”,四家建筑集团纳税较上年同期增长近1.6亿元。

(二)聚焦四大定位,全区重点项目优先保障

紧紧围绕我区四大发展定位,积极履职施策,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保障作用,全力服务我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2019年,民生支出8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支持产业腹地建设。积极落实上级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安排重点交通、市政建设项目31项,总投资5.78亿,用于完善交通布局,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综合提升硬件设施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支持创新智谷建设。推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科技创新、金融协同政策,全年兑付各类扶持资金3亿元,帮助企业融资12.6亿元。向上争取企业扶持资金1.2亿元,扶持企业417家。以财政资金引导,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设备投入、加快推进创新产业载体平台建设。支持城市绿洲建设。压缩一般支出,优先保障污染防治攻坚项目。2019年环保专项资金支出1.68亿元,较上年增长185%,保障了畜禽养殖场关停、燃煤锅炉整治、环境监测监督能力建设、新能源车推广应用等20个环保项目的顺利推进。支持幸福家园建设。安排水利、支农支出14.2亿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累计拨付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各类民生资金62.38亿元,各类人群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富民惠民工程加快实施;投入资金9.1亿元,支持实施教育、文化、体育、公共安全、法治惠民等民生实事项目。

(三)聚焦改革创新,现代财政制度加快建立

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升理财绩效为目标,创新工作举措,突出改革实效,各项财政体制改革工作全面稳步推进。新一轮区镇财政体制调整到位。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以明确划分的事权为前提,完成新一轮区镇财政体制调整,体制导向作用更加强化,镇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持续深化。全面调整财政托收业务支付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预算执行控制质效明显提升。在厘清区镇两级财政事权的基础上,调整镇级公务员工资和民政经费发放模式。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切实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为构建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打下基础。预算绩效管理提档扩面。大力实施绩效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全年编制绩效目标327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重点评价项目7个,评价资金5.7亿元,发现问题28个,提出建议32条。部门整体绩效评价试点、基层财政绩效评价联动工作进展顺利。绩效反馈公开得到初步落实。

(四)聚焦风险防范,政府债务管理稳妥推进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进一步深化政府债务管理,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实行债务预算管理。严格区分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建立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制度,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控制不断强化。严格按年度债务预算落实资金,实行我区地方政府债务收支情况随同预算公开机制。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全年向上争取债券总量23.4亿元,解决了我区在建公益性项目资金需求。在全市首批完成国企清产核资和解包还原工作,将具有稳定现金流的隐性债务合法合规地转化为企业经营性债务。强化流动性风险防控。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交流机制,实行债务风险定期会办制度,加大对镇(区、园、街道)和区级国有公司风险防控的考核力度,引导国有公司依法依规开展融资,推动到期债务有序周转,全力防范化解流动性债务风险。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大力度推进资源整合,41家企事业单位整体移交,环卫保洁、殡葬服务等一批政府特许经营资源注入集团公司。积极拓展经营业务,股权投资、房地产开发等市场化经营平稳起步,实现经营利润零突破。建立健全国资国企管理机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系列制度陆续出台,现代企业管理框架初步建成。组建xx中投保公司,为区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

(五)聚焦规范高效,公共财政管理不断完善

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为底线,以优化财政管理手段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机制、创新举措,精细化、规范化理财水平全面提升。强化预算过程监管。按照预算编制从紧、预算执行从严、基础工作从实原则,预算规范性、科学性不断增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推进预算公开,62家区直部门单位预算在省平台全部公开,230家预算单位完成区级公开。扎实推进财政投资评审项目概算评审,2019年,投资评审中心共评审项目680个,审定资金61.1亿元,审减资金1.1亿元。清查盘活国有资产。组织开展区级国有资产清查盘活工作,累计清查全区277家区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土地资产近1600万平方米、国有股权261.1亿元;盘活资产50处,共计8.1亿元。优化财会基础管理。深入推进“放管服”工作,对代理记账机构的审批事项采取网上办理的不见面审批方式;切实推进基层财政档案标准化管理,7家省“三星级”档案复查单位通过验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联合开展收入分配秩序检查、津补贴和福利发放行为自查自纠等专项检查,规范抓好各项制度执行;开展区拨土地租金以及都市生态农业项目专项检查,以查促管,大力整治基层不正之风。深化基层财政监管。深入推进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工作,全区纳入监管项目969个、资金4.4亿元。加强“一折通”涉农补贴管理,全年通过“一折通”发放各类补贴2.9亿元。完善基层财政管理制度,强化“星级财政所”考评,统一规范基层财政基础工作,有效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

(六)聚焦党建引领,干部队伍素质全面过硬

将做好新时代财政党建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落到实处,通过抓党建带队建强作风优服务,为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强化政治思想素质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意识形态建设摆在首位,通过举办专题辅导讲座、组织党性锻炼培训、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优化机关支部架构设置,调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评选“双十佳”党员、岗位标兵,激发财政干部奉献事业、担当作为的工作热情。成功承办第六期区级机关党组织“书记沙龙”,财政机关党建工作获得一致好评。重视履职能力培养。大力实施青蓝结对工程,2019年系统增员16名,实施“导师帮带”制度、年轻干部上挂下挂制度,帮助青年党员干部尽快成为能干事、干成事的多面手。规范组织干部缺岗选聘及轮岗工作,6名干部走上中层岗位,打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干部队伍。扎实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组织赴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综合能力提升培训,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办《政府会计制度》专题培训班,全年组织“财政业务小讲堂”7期,推动财政干部业务水平实现新突破。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实施“1+2”纪律教育模式,深化“十百千万”廉洁宣教工程,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年召开全系统作风建设大会3次,开展专题廉政教育8次,发布廉政信息46条,制定个人廉政账单192份,开展系统内明察暗访12次,系统内呈现风清、气正、心齐的良好政治生态。促进服务效能再上台阶。深入推进“走帮服”、“阳光扶贫”活动,“匠心理财”服务品牌入选全区十大惠民助企党建服务品牌。全年累计与2个村居、45户农户结对,走访慰问320余次;开展政企银对接“季季亮”活动4次,帮助160多家企业与20多家金融机构无缝对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和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组织收入方面:受政策性减税等一系列减收因素叠加影响,全区税收收入增长乏力,镇级收入不均衡性依然突出,保障发展的财力基础需进一步夯实。债务管理方面:债务化解的有效渠道不多,刚性财力缺口制约债务本金偿还,镇级债务风险向区级聚集,遏制债务增量困难较大,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国资监管方面:国有企业主业还不突出,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型人才紧缺,用人机制有待调整,队伍梯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支出绩效方面:预算绩效跟踪尚未落实到位,部门绩效自评价的质量与进度依然不够理想;涉农资金的整体效益、规模效益以及政策导向和杠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涉农部门及镇村对涉农资金科学整合的共识需进一步凝聚。队伍建设方面:破解系统内干部队伍老化、人员严重不足问题的办法不多,对年轻干部的锻炼培训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少数财政干部存在慵懒散漫、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不高,以及漠视责任、心无团队、我行我素的现象,对财政干部的纪律意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方面还需加强教育、监督和管理。

【篇四】

2019年我镇财政所在县财政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全体财政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既定目标任务。

一、改善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制度建设、配齐了队伍建设,提升了业务素质。

xx镇财政所在规范化建设达标的基础上,改善了硬件设施,配齐了办公设备。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基础工作制度、公开公示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干部廉政制度进一步完善。配备了3名财政干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加强了财政人员政治理想信念的培养,努力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财政所全体人员积极参加了县财政局组织的会计培训,及财政专项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财政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搞好财政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加强了收支管理。

2019年我镇财政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一切开支按照年初财政预算执行,坚决做到拨款有预算,支出有计划,在县财政局领导下,我们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确保人员经费,民政优抚等各项法定支出,确保正常的政府运转经费支出,严格限制“三公”经费开支。规范镇财务支出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原始支出凭证审核工作,对于票据不规范,手续不健全,内容不真实,开支不明确的票据一律拒绝报销,从而规范了财务支出管理。

三、落实工作任务,关注民生。

(一)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到位,民生反映很好。

1、我镇按照上级安排,组织各级干部层层召开会议认真宣传政策,做到人人明白、家喻户晓。完成了全镇农业地力保护补贴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各村张榜公示补贴面积和金额,并按县财政局要求的时间如数通过农户“一卡通”直接补贴到享受户手中,无上访事件。

2.对其他惠民资金的发放进行监督管理,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农村老年人生活补助的发放监管,按时足额通过享受人“一折通”发放。

(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村公益事业落实到位。

1.完善了村财镇管制度,对全镇7个村进行了财经纪律培训,对村会计及出纳进行了一次业务知识及财政法规的培训,提高了其业务水平。

2、完成了全镇7个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54个,资金总额35万元,认真完善各项资料,做到大多数群众反映的需要整治的项目才能申请上报,每个项目施工前、中、后都要有图片说明和村理财小组、质量监督小组验收,镇组织施工方、村社干部现场验收,合格后付款。

3、抓好了3个村的一事一议奖补工作,3个村一事一议公路新建3.5公里,奖补资金50万,山平塘新建4个,奖补资金17万,群众自筹、以自劳筹资45.95万。完善好了资料,并全程进行了监督管理,完善了程序,现已全部完工,正等待上级验收。

4、按县经济责任工作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安排,今年镇财政所配合镇审计站对全镇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两委人员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到位,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完善落实各项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坚持每季度对村做账一次,每月现金和银行存款对账一次,坚持各项审核制度。全面进行了对村级三资进行了清理核实。

四、财政日常工作

1、财政资金实行了日清月结,及时向领导汇报财政工作,搞好各项兑现。

2、积极协调好财政所与各村各部门的联系,确保了各项代管资金的代收代支代缴到位。

3、预算管理做到了进一步细化,一切经费预算细化到部门到人,定收定支。搞好年终决算工作,做到收支平衡。

4、严格票据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做到领用有记载,销号有登记。

5、确保各项资金能及时如数发放。

五、存在问题

1.近年来财政所工作涉及的事多、要求一年比一年严格,加之人员的新增和财政人员兼职多,业务能力不够强。从事繁重的工作,压力加大,这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财政人员工作积极性。

2、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有些部门和同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随意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没有树立“依法财政、精打细算、节俭过紧日子”思想观念。

【篇五】

今年以来,财税部门紧跟上级财政部门和区委、政府的决策与部署,紧扣工作目标,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被区委评为绩效管理优秀单位,在全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评议活动中连续保持第一,被市文明委推荐为省级文明单位。主要亮点工作如下:

(一)保持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面临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财税部门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积极培植财源税源,落实征管责任,努力挖潜增收,财政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2亿元,增长12.41%,全市排名第一。与此同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压减非税收入比例,非税收入占比为29.14%。此外,为有效缓解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在债券资金的安排、转移支付补助等方面加大争取力度,成效显著。

(二)较好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财政按照年初预算安排和紧扣区委重点部署,积极优化支出结构,较好地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通过压减“三公经费”和严控非生产性开支,降低行政成本,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增加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支出,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全年民生支出总额比上年增加2亿元。重点保障了以下方面:一是强化人员待遇和机关运转保障,对在职及离退休人员社会管理综治考核奖励按标准安排,将公务员及参管人员年终一次性奖金以全口径工资为标准发放,将年终一次性奖金、绩效奖励、社会管理综治考核奖励、文明单位奖励纳入住房公积金计提范围。按照定额标准足额安排公用经费和单位运转经费,乡镇公务运转经费标准平均达到120万元,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平达到25万元。二是增加社会事业投入,全年安排教育支出7.81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足额保障教师待遇和学生各项补助、救助政策的落实,开展义务学校危房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校舍建设,投入3000万元对蔡家岗中学迁址新建,投入1.3亿元新建了永安小学等。落实科技投入7052万元,同比增长95.72%,支持了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创业。安排资金保障了文化惠民演出、百团大赛、区三运会和省十三运会等活动的开展,落实资金500万元支持乡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足额拨付资金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配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等方面,逐步保障基层医疗人员待遇和改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条件,落实退职老年乡村医生生活困难补助、计划生育扶持对象、独生子女家庭和节育并发症对象的扶助。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和救助力度,全年拨付社会保险基金20.77亿元(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确保了全区各类参保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拨付社会保障资金13.45亿元强化社会保障和提升弱势群体生活水平,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35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180元,农村特困人员生活费标准统一调标到5150元/人�年,城市三无人员生活费标准调标到8000元/人�年。按政策标准发放了孤残儿童基本生活费、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打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统筹资金1.17亿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按2.55万元/户的标准实施了危房改造,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四是科学安排农业农村支出,全年安排农林水支出9.41亿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打好资金“组合拳”,做扶贫攻坚坚强后盾,全区投入扶贫资金4720万元、整合资金1.5亿元用于农村安全饮水、自然村通水泥路、危房改造、扶持集体经济等方面。区级安排资金2.9亿元、筹集支农资金2.5亿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扶持重点农业产业发展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资金4.45亿元、扶贫惠农补贴“两卡两折”发放资金5177万元。五是突出支持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紧紧围绕“产业立市”、“产业强区”战略和区委“三五”千亿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强化资金保障,突出支持产业发展。年初预算时通过全力压减专项、公用经费和非生产性支出,压减资金近3000万元全部安排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设立350万元工业发展引导资金,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与创新。设立280万元“三产”发展引导资金和1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大园区投入力度,年初区本级预算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5000万元,预算调整追加9000万元支持园区建设。全年区级直接投入和落实优惠政策资金近9亿元,支持粤港模科、中联重科等“5个100”重点项目建设和全区企业发展。整合资金5000万元扶持优质稻产业、油茶产业、蔬菜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农业精品品牌。安排城建资金4000万元支持城市基础设施维修、绿化管养、城市创建等,安排专项资金2600万元开展环卫市场化服务、控违拆违、城市管理考评,切实提升江南城区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

(三)狠抓了财政监督管理。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坚持以预算管理为龙头,狠抓资金审核拨付、支出监管和跟踪问效。一是强化预算管理与执行。进一步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细化支出预算,严格预算约束,严控追加,执行预算追加支出报人大备案审核制度。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都要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涉密部门按规定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加快支出进度,加强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强化国库暂付款管理,加大清收力度。二是严格财政资金动态监控。建立财政资金支付预警监控机制,全面跟踪财政资金的申请、审核、支付及核算的流程,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切实化解财政支付风险。三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全年共对188个50万元以上的专项实行了绩效目标管理、对201个专项资金实行了部门自评、60个专项使用情况进行了绩效运行监控。落实整改问题22个,收回6个项目147万元、调减及消减10个项目257万元。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按照“互联网+监督”的要求,对涉及民生资金目录197条及相关专项资金录入系统,将全区305个行政村、社区的账务及原始凭证上传导入到“三湘e监督”,广泛接受监督。对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套取资金等行为开展了专项检查与整改。进一步规范财政评审行为,严把送审、评审和审批关,采取“里三审”,推行“外三审”,全年共完成评审项目381个,送审金额22.73亿元,净审减金额xx亿元,综合审减率11.64%。严格落实“三单一票”制度,对“三公”经费实行“预算控制数+支出预警数”的管理方式,支出实行网上预警止付,“三公”支出做到了只降不升。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稳步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完善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平台,实现政府采购预算、计划、项目等监督过程“一网打尽”,全年完成采购预算1096个、金额xx亿元,实现采购合同668个、金额xx亿元,节约资金5355万元。开展“国资管理年”活动,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全面清理国有资产和规范国有资产监管,构建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全年实现国资经营收益1.6亿元。

(四)加强债务管控,防范财政风险。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双牵头的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领导小组,组建了债管办。进一步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全面清理债务,锁定债务底数,明确偿还责任。压减投资项目和清理规范ppp、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全区通过停止、暂缓、调减、撤销等方式减少投资额xx亿元,核减ppp项目总投资xx亿元。将我区融资平台清理整合,保留三家。制定化债方案和风险处置预案,建立债务统计监测系统,加强政府隐性债务的动态监控,按照化债方案化解债务xx亿元,确保经济秩序稳定,不发生财政金融风险。

二、2020年财政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2020年,财税部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紧紧围绕“抢抓新机遇、建设新江南”和“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战略,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控一般、防风险、提绩效”的预算管理要求,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资金统筹,强化民生与发展保障;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1.狠抓收入保增长。虽然,今年我区财政收入形势保持了良好态势,但我区的实体经济仍然困难,工业经济仍比较疲软,支柱性主体税源缺乏。明年国家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将会督促以往出台的降税减费政策的落实或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减税降费效应十分明显。今年,国税、地税部门进行了合并,社保基金征管进行了划转,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对接,搞好基础数据移交,要做到合并征管更有力、划转职能更强化。要通过加强财源培植,强化征管措施,落实征收责任,加强考核与调度,确保收入稳定增长。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非税收入占比要控制在30%以下。

2.优化支出保重点。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重点向以下三个方面倾斜:一是强化人员待遇保障。按最新工资政策和标准据实预留安排在职人员工资,在职及离退休人员绩效奖励和综治考核奖励标准予以适当提高,提高乡镇站所和区直水管单位人员待遇保障水平,对在职(在岗)、离退休及退养人员的绩效奖励标准由区财政安排50%,其余部分由乡镇(单位)视财力统筹安排;对死亡人员的一次性抚恤与安葬费及遗属补助由区财政承担;将年终一次性奖金、绩效奖励、社会管理综治考核奖励、文明单位奖励纳入住房公积金计提范围。二是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科学安排支出,按政策足额安排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支出,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大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方面投入,继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强化民生保障力度。要充分保障乡镇及基层运转,严格按照上级考核要求落实乡镇机关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标准,乡镇(街道)的基本运转保障经费不足100万元的补齐100万元;村(农村社区)的基本运转保障经费不足18万元的补齐18万元(不含惠民项目资金3万元),对行政村村平增加1万元;城市社区的基本运转保障经费不足25万元的补齐25万元(不含惠民项目资金7万元)。三是扶持经济发展。围绕产业立区“三五”千亿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加大对高新区投入,支持园区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全区产业发展。兑现落实各项招商优惠政策,安排资金落实中小企业的各项帮扶政策。整合资金扶持优质稻产业、油茶产业、蔬菜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农业精品品牌。

3.强化监管提绩效。要更加注重支出的管理和绩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进一步强化支出管控。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树立“过紧日子”、“过苦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年中原则上不予追加经费,新增支出要着眼于采取调整部门支出预算的方式解决。二是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加大各类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规模效益。加大结转资金与年度预算的统筹力度,继续实行存量资金定期清理制度,对结转超过一年的区级资金、连续结转两年以上的项目资金,无需继续支出的资金以及当年未分配下达到具体项目和单位的项目资金收回总预算统筹使用。加强国库往来清理力度,坚决收回往来欠款。三健全预算公开机制。强化部门和单位主体责任,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做好舆论宣传和解释工作,按照规定公开财政预决算。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都要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涉密部门按规定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四是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9〕34号),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对部门年初要求安排和年中申请追加的所有支出项目,必须同步报送绩效目标。绩效管理范围逐步全覆盖,将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农林场纳入绩效管理范围,将部门年中本级追加安排的支出项目及上级下达的有关专项补助项目纳入绩效管理范围,选取更多部门对包括基本支出在内的整体支出实施综合绩效评价,同时积极开展社保基金及涉及到一般公共预算等财政资金的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债务项目绩效管理,确保绩效管理全覆盖四大预算及政府投融资活动。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流程。严格按照部门自评、财政再评价和财政重点评价的流程实施,对绩效目标执行不理想、绩效管理问题整改不到位、群众反映强烈且金额较大的项目作为第三方评价重点。绩效评价结果推行人大常委会票决制。建立问题清单和销号制度。对于绩效目标不具体、执行率不达标、制度不健全、重点评价结果不理想的项目和单位,纳入绩效管理负面清单库,问题不整改完毕不销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要将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下年预算安排的依据,特别是对区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整改意见,要坚决执行到位,结果应用到位。五是强化财政职能监管。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检查、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资监督、“三公”经费等方面的管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作用,提升财政资金效益。

4.严控债务防风险。要加大债务控制力度,牢牢守住“三个底线”:政府隐性债务不新增、借新还息不发生、三保资金不断链;坚守“三条红线”:ppp财政支出责任不超过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政府一般债券利息不超过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政府专项债券利息不超过当年政府基金预算支出10%。要加快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强化平台公司债务及日常资金监管,禁止违规举债融资行为、保证公司还本付息、借新还旧资金不断链,风险事件不发生。要进一步加大对建设项目“停、缓、调、撤”力度,对确需安排的建设项目量力而行;对新增项目要严格审批,且符合上级规定,必须要有资金来源。要发挥政府债务统计监测系统,强化对隐性债务的动态监控。要通过加大土地出让力度、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加大对一般性专项的压减整合力度,加大向上争资争项力度等方法与措施,多方筹集资金,按照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方案,按要求和进度化解债务,确保经济秩序稳定,不发生财政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