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执行《关于全市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命令》等重要文件,克服前所未有的艰难曲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市生态环境质量领跑全省,为“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成立了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工作专班,紧盯重点断面水质、主要支流整治、饮用水源保护。我市地表水省考断面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一,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全国第九(4月、12月第二),9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其中新丰江水库、东江干流监测断面水质分别保持Ⅰ类和Ⅱ类,地下水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实现了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二)大气环境质量跃升为全省第一。成立了大气攻坚工作专班和专家咨询组,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编,划定了“黑烟车”禁行区,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10台,完成72家重点企业销号式整治、15家市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治理,减排vocs5460.54吨,按期完成“十三五”减排任务。空气质量优良率(aqi)为98.9%、在全省排名第一;6项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均值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pm10、no2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9%、13.6%;空气污染天数同比减少4天。
(三)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安全。完成148家重点行业企业和8个工业园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大尖山铅锌矿整治、龙川历史遗留稀土矿区周边受污染耕地治理,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建成。全市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省下达的不低于90%目标要求,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分别达99%以上和100%。初步核算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5.98%,预计能完成“十三五”重金属减排任务。
(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累计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269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扎实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禁养区边界矢量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养殖和种植污染治理工作达到省要求。督促完成枫树坝省级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拆除养殖网箱59.7万平方米;历年“绿盾”行动发现的17处疑似违法违规点均已完成整改。
(五)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有序完成。建立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分析研判机制,实行半月一分析、半月一通报、半月一帮扶指导工作机制。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的603宗案件全部办结;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整改9项任务和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整改20项任务已全面完成;省级环保督察整改32项任务中,29项已完成,剩余3项正在全力推进。省厅粤北监察专员办移交的14项问题中,10项已完成整改,2项基本完成,2项正在整改。
(六)全市生态环境总体安全。依法开展25项专项执法行动,检查企业3594家次,下达处罚决定书51宗,责令整改企业225家。密切监控七寨垃圾填埋场渗透液满溢风险,举行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签订了韩江流域污染联防联控协议,共办理信访案件2112件,“邻避”问题中2个已销账、3个处于稳控状态。《河源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已提请市人大审议。办理建议提案7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宗,全体干部职工学法考试优秀率达100%。完成实验室升级改造等项目和6个省考水站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90%以上。
(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落实告知承诺、环评容缺、环评豁免等政策,执行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主动上门为企业纾困解难,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我局在48个市直单位政务服务“好差评”中排名第三。完成18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验收,12家控排企业碳配额履约率为100%,初步核证减排3491吨二氧化碳当量,我市被列为全省6个碳普惠制试点城市之一,预计可完成“十三五”污染减排和碳强度下降目标任务。完成“三线一单”阶段性成果,积极组织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东江流域省内生态补偿试点政策落地实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支出率达到省要求。
(八)“二污普”和疫情防控工作成绩突出。我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获全省“优秀”;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我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的集体”称号,授予我局3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的个人”称号。加强疫情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置监管和环境监测,做好生态环境系统内部疫情防控,动员72名党员干部职工投身社区疫情防控一线,6人被评为“河源市优秀抗疫志愿者”,局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河源市优秀抗疫志愿服务组织”。
(九)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在各级新闻媒体发稿980篇次,在“河源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刊发宣传稿件1090篇。主动公开各类生态环境政务信息600多条,印制7.5万份宣传资料分发到中小学校。推动东源县下屯村成功创建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0多项、环保志愿服务活动55次。
(十)生态环境能力建设成效明显。成立了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印发了垂改方案、各分局“三定”规定,各分局执法大队、广东省河源生态环境监测站正式挂牌,接通了生态环境专网,建成了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环保大楼无线wifi网络。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开展模范机关创建、谈心谈话活动,认真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积极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充分支持和依靠纪检监察组,持续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扎实开展作风整顿月活动,本局会议费、公务用车购置费和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会议和文件均同比减少,无违规使用公车、超标使用办公用房等情况,未发生违法违纪、失泄密事件和安全事故。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二、存在问题
虽然2020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
(一)水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大。受畜禽养殖、桉树种植、农业面源、生活污染等影响,局部水环境保护压力较大,主要呈现氮磷污染特征。
(二)大气污染管控不容松懈。空气环境质量易受干旱少雨天气、污染物远距离传输、三面环山不利地形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我市机动车尾气、露天焚烧、工地扬尘等污染未得到彻底管控,o3浓度不降反升。
(三)个别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效果不佳。建筑垃圾消纳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和非法稀土矿点整治修复进度较慢。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好局、起好步,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核心竞争力,全力建设一江清水、青山翠岭、空气常新的美丽河源。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完成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启动新丰江水库及入库支流总氮控制系列工作,推进新丰江水库污染防治与应急遥感监测系统项目、东江饮用水水源保障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地表水省考断面综合指数保持全省第一。推进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防控,强化工业炉窑分级管控和vocs整治,精细化管控扬尘、露天焚烧等面源污染,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三。严格落实土壤分类分区精准管控,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联合监管,抓好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确保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和地下水水质达标。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守住绿水青山,留住美丽乡愁。
(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牵住降碳这个“牛鼻子”,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编制202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碳排放达峰和低碳发展战略路径、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路径研究,开发碳普惠核证减排量项目,努力降低碳排放强度。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倒逼企业低碳发展。科学谋划“十四五”减排重点项目清单,落实工程、结构、监管和源头减排措施,确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三)依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巩固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成果,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新一轮生态环境督察。严格落实全过程监管,推进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聚焦重点行业、企业、流域和区域环境管理,加强疫情医疗废物、医疗废水监管,继续实施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查处群众投诉反映强烈、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强化“邻避”问题摸底排查化解,及时妥善调处生态环境信访问题,防控生态环境领域安全风险。
(四)推进绿色生态融合发展。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细化完善“三线一单”成果。积极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执法与服务深度融合,跟踪服务好省市重点项目,落实“六保”“六稳”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保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深度、广度和精度。积极拓展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来源,落实东江流域省内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加强市级项目库管理,统筹提升资金分配和支出效率。坚持以生态为“本”,协力做好“六水”“六林”文章,大力推进“融湾”“融深”,持续壮大绿色发展动能。
(五)营造良好环保社会氛围。加强与新闻媒体深度合作,保持生态环境常态化集中宣传热度。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主动把握环保舆论话语权。继续开展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等创建工作,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深入推进环保“五进”活动,引导公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让宣传工作有温度、接地气,推动形成全民支持、全员参与、全社会行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六)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完成生态环境机构改革收尾工作,完善市、县、镇三级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能力建设,完成生态环境智慧云平台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两个维护”作为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首要任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之以恒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继续推进模范党支部创建,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河源市生态环境局
2021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