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二OO七年工作总结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我市巩固小康成果、提高小康水平,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广大残疾人受益最多的一年。全市各级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指导下,按照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以着重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为工作主线,以开展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达标评选和争创全国、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为抓手,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认真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全面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自2005年市政府下发关于《市优惠扶助残疾人的若干意见》的优惠政策实施后,广大残疾人深受其益,残疾人的生活待遇有了明显提高。各地残联在认真贯彻《市优惠扶助残疾人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政府领导的重视,目前张家港市、吴中区、高新区等地出台了优惠扶持政策。一年来,全市为残疾人减免各项税费近千万元,各地投入帮扶资金约1396万元,共有32965名残疾人得到社会救助,28857名残疾人纳入低保和低保边缘人群给予生活保障,并享受相应扶助待遇,达到了应保尽保;帮助30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改造了住房或安置了廉租房;共有659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在当地党政干部以及社会各界结对帮扶下,摆脱了贫困。市残联还积极与市教育、财政部门协商,在省内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对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残疾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意见》,现已在城区实施。2007年城区资助高等、中等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269人,资助金额达84720元。各地也都实施了资助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优惠扶持措施,常熟市、太仓市对高中阶段的残疾学生实行了免费教育。昆山市对爱心学校就读的学生实行全免教育,免收杂费、保育费、管理费和住宿费,还向学校赠送了价值10多万元的康复训练器材。目前全市享受“两免一补”残疾学生共计3578名,救助特困学生289名,对72名考上中等以上学校的残疾考生实行了奖励。据初步统计,全市给予残疾学生教育补助及奖励资金达100多万元。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出台了《市市区居民医疗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市区无业人员中,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以及持有《残疾人证》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均可参加医疗保险,并且规定经市劳动伤残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伤残等级达到1-6级的重度残疾人可免缴保险费。为使残疾人尽早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市残联积极主动与市劳动和社保局联系,落实这项工作。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高新区和吴中区认真组织本辖区的残疾人参加鉴定。目前已有近2000人免费参加了市区居民的医疗保险。最近我市在医保政策上又有新的突破,市政府决定每年给每个重度残疾人增加了补助200元,使城区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可以免费参加居民门诊医疗保险,从而基本实现了市区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吴江市对低保和低保边缘的残疾人发放了《特困医疗救助证》,在医疗救助定点机构就医享受十免和十减免;同时对城镇无业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全部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保费由政府出。常熟市提高残疾人医疗救助标准,并在医疗费用结报上给予优惠扶助。张家港市3356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残疾人比健全人提前10年享受每人每月80元的老年农(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昆山市实施“一篮子”社会保障工程,分类实施社会保险,残疾人全部纳入了医疗保险。该市参加城镇基本社会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的残疾人,参保率为99.8%;2007年减免残疾人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负担金额共计565万元。太仓市进一步做好城镇重残无业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除了重残无业人员的后顾之忧。经过各地的努力,我市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和农村养老、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与全市同步增长,被征地的残疾农民基本生活得到全面保障。由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和优惠扶持政策的全面落实,使全市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二、以“全国助残日”活动为契机,营造社会扶残助残的和谐氛围
5月21日是第十六次法定的“全国助残日”,市残联紧紧围绕今年助残日 “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 这一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助残活动,掀起了关爱、扶助残疾人的热潮。4月底,召开了市残联主席团会议和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会议,审议通过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专题研究事关残疾人生活、生产、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部署“助残日”活动。市残工委主任程惠明副市长对组织开展好“助残日”活动非常重视,要求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积极做好工作,扎实开展本次助残活动,并要求民政、卫生、统计、财政、残联等部门认真抓好常熟、昆山市和平江区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确保抽样调查任务圆满完成。程市长还专门走访慰问了被调查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看望慰问了正在进行抽样调查的平江区全体工作人员。据统计,全市各级政府、残联在活动期间共组织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3086户,有5万多名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残疾人家中为残疾人送去关爱和服务;市区各级残联为千余户特困残疾人家庭送去生活补助金60多万元;全市共出宣传黑板报330期,发放宣传材料1.5万份,市和各市(县)电视台专门采访7人,新闻报道143次,报刊宣传59篇。我市在江苏省举办的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中,有6篇文章获奖。“助残日”期间,中央电视台记者专程采访了市残联领导并对市残疾人活动中心进行了报道。在5月21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及新闻频道中分别播放了市政府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的情况和残疾人在活动中心进行各类活动的场面,多方位地报道了“十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各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促进社会和谐,涌现出一大批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自强模范,央视四套《讲述》专题报道了张家港市残疾人高峰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事迹,产生了较好社会效应。
全面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各级人大、政协有关残疾人问题的议案、提案不断增加,残疾人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城区和各县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有44个法律服务机构向2468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和服务。各级残联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切实为残疾人解决了实际困难。
三、全面推行地税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促进残疾人工作深入开展
2007年是我市推行地税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第二年。市残联及时与地税部门沟通,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目前除工业园区外,其他各市、区全部出台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地税代征的政府文件,使地税代征工作按时顺利开展。在2月底,《日报》和市残联网站刊登了“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公告”,促进全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更加规范化开展,目前,市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额达4800多万元,392家企事业单位达到或超过了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张家港、常熟、昆山和太仓市地税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市残联和各市、区残联在实行地税代征的同时,积极开展残疾人用工调查,认真做好残疾人就业登记和推荐就业。通过地税代征工作,大大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全市依托社会力量已建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13个,一年来举办残疾人刺绣、电脑操作及盲人按摩培训等各类培训班47期,培训人员1992人,共有1039名残疾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各地还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扶贫基地7个,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养殖、种植、花木培植和职业培训,有2000多名残疾人掌握了实用技术技能。各地残联还以福利企业为残疾人扶贫基地,通过培训,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金阊区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建立了残疾人创业基金,为每一位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提供3万元的免息贷款。一年来,各级残联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专场23期,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安置了1585名残疾人就业。全市42个盲人医疗、保健按摩机构,共有64名初、中级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技术人员,9家机构被评为省星级医疗、保健按摩诊所。
各级残联还积极协助国税、地税、民政等部门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并通过年检,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利益,稳定了残疾职工在福利企业的工作岗位。
四、精心组织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抽调任务
2007年,我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进入了实质性运作阶段。市抽调办和平江区、常熟、昆山市三地的抽调办精心组织,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4月1日,三地抽调办进行了正式入户调查的启动仪式,市政府和三地政府的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宣传报道。各级政府领导非常重视调查工作,分别到第一线视察调查工作,协调解决抽调工作中的问题。4月1日至5月15日为入户调查。三地的调查队员不怕艰苦和劳累,面对个别人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漫骂或拒之门外,都能耐心说服,认真调查,不放过一个疑似残疾人,真正做到了“走遍千家万户,不怕千辛万苦,不烦千言万语”。通过各级调查机构的精心组织和广大调查队员的艰苦努力,全市完成了12个街道(乡镇)、24个小区的入户登记、残疾筛查和残疾人评定工作,共调查3204户10253人,入户率100%。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市抽调办在5月16日至18日组织了推磨式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现场调查结束后,我市三地的24个调查小区全部通过了省级验收,获得了省的好评。昆山市还顺利通过了省抽调办组织的事后调查质量核查。在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过程中,各地真正做到了“调查一地,温暖一片,感染一方”,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及时送到了残疾人的家中。同时,也真实地了解残疾人的现实状况,为制定残疾人的有关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目前,按照省公布的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各类残疾人总数为38.8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例为6.4%。近日,市残工委召开了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总结表彰大会,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
五、积极争创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全面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年初,市残联根据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及时成立了我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国家、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先进)区培育活动方案,召开城区民政、卫生、残联部门的领导联席会议,确定三个古城区为首批争创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创建工作,我市重新明确及调整了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和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工作职责与工作制度,成立了残疾人康复技术专家组,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在5月份市残联组织了两期社区康复员培训班,130多名社区康复员参加了为期15天的专题培训,并取得了社区康复工作上岗证。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对900多名社区康复协调员、管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市残联配合卫生、民政等部门在城区建立了10个精神卫生日间康复站,完成了市政府的实事项目,还向10个社区服务站赠送了康复器材。7月份成功承办了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部署会议,我市提供的社区康复现场受到了中国残联领导和各省残联同志的高度评价。2007年各地新建社区康复站194个,全市依托社会力量建立健全了21个残疾人安养庇护机构,安养残疾人437名。沧浪区投入60多万元,建立了区级残疾人庇护站。相城区阳澄湖康复中心,收治了44名精神病患者,已有17名康复出院。一年来,经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共同努力,深入开展“三助一给”康复扶贫工程和各类康复工作,全市为2601名精神病患者免费给药,并且设立免费住院床位39个;监护精神病患者35582名,其中6397名贫困精神病人接受了医疗救助;向肢残人捐赠轮椅726辆,为68名贫困残疾人安装普及型假肢和矫形器。全市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637例,其中为137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为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166例,帮助36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为40097名残疾人提供了社区康复服务,对450名肢体残疾人、79名聋儿、138名智残儿童实施了社区、家庭康复训练;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6749件,其中向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809件。12月,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分别通过了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专家考核组的检查验收,并同时被评为首批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区。
六、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体系和组织建设,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将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残疾人工作摆上构建和谐的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已更名为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加大了工作力度,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现已经市政府办公室批转。市残联纳入了市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创建健康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残疾人工作已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2007年常熟市、平江区、太仓市分别荣获“十五”期间全国和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残工委[2005]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和省残联“高邮会议”精神,各级残联以深入开展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达标市(区)评选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组织建设,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各地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得力措施,着重抓了镇(街道)残联以及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组织建设和选聘专职委员工作。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市各市、区和99个乡镇街道残联及1828个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已全部建立,各级选聘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到位。各项工作经费全面落实。从而使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县、镇(街道)村(居)社区残疾人组织网络。11月初,市残联举办了两期镇、街道专职委员业务培训班,对全市新选聘的专职委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各市、区残联普遍对基层残协专职委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据统计,全市举办专职委员培训班24期,共培训专职委员1927人。各地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职责、制度,提高了基层残联组织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上个月下旬,省残联考评组抽查了太仓市、昆山市和平江区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达标情况,获得了高度评价,顺利地通过了达标考评。
市残联以开展“三走进一服务”主题活动为抓手,促进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加强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论业务学习,举办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心得交流会和手语暨盲文培训,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素质;二是开展残疾人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的要求,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真情服务残疾人,各级残联广泛开展访贫问苦,与残疾人结对扶贫,定期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数篇调研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欢迎。吴中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残疾人工作落实到村,横泾街道尧南村社区成立了扶贫助残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康复室和公共场所都设有无障碍设施。工业园区胜浦镇把残疾人事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子项目之一,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助医、助学、助困等各种特别扶助,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我市各级残联按照中国残联确定的“进一步活跃专门协会工作”的方针,加大了专门协会工作的力度。专门协会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自身潜质不断发挥,新的举措不断涌现,工作机制逐步建立,活动日益丰富多彩且具有特色。一是协会组织建设进展迅速,制度建设初见成效。市、各市区专门协会按照《工作规则》的要求,普遍建立了会议、调研、值班等多项工作制度,使专门协会的运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协会的工作条件逐步改善。市残联为各专门协会开设了专用帐户,划拨了专项活动经费。一些市、区也拨给各协会一定的经费,支持协会开展活动。三是发挥好专门协会的“代表、服务、维权”职能,积极开展适合本类别残疾人特点的各项活动。市残联指导各专门协会组织残疾人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十六大文件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等活动。市聋人协会在青少年聋人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以实际案例对青少年聋人进行法制教育;市盲协为推动信息交流无障碍,探讨盲人就业新渠道,积极组织盲人参加电脑培训和保健按摩培训;市肢残人协会办起了电子商务班、编结班、书画班,还开设了肢残人网上商场。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会,开展了全市智障人调查活动,建立智障人档案。市盲协、市聋协、市肢协还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自强精神报告会,并同大学师生进行了文娱联欢活动。特别是市盲协依托图书馆,举办了盲人“阅读感悟人生”征文演讲比赛,继编印“盲人之歌”一书之后,又编印了“和谐之歌” 一书。平江区、吴中区专门协会,依托市交通广播电台,组织开展“爱心车队与残疾朋友同行”活动。市各专门协会还分别组建了保龄球、桌球、沙弧球、盲人乒乓球、盲人无线电测向等业余活动队伍,定期开展活动,丰富了残疾人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残疾人的情操。2007年,市盲人协会被中国残联评为全国盲人协会先进集体。
七、组织残疾人开展各类活动,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各级残联以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为抓手,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能力。一年来,全市组织各类文化体育项目23个,参加活动达25800人次。9月市残联组织代表队参加了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市选拔了92名残疾人运动员,经过2个多月的集中训练,分别参加了省残运会的田径、游泳、举重、乒乓、羽毛球和聋人篮球、坐地排球、盲人门球等8项比赛。经过运动员的顽强拼搏,共夺得金牌19枚、银牌9枚、铜牌22枚,取得了金牌数第4、总分第6名的较好成绩。昆山市残联积极引进的残疾人运动员李洪亮,在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取得了1金1银1铜的好成绩。吴中区残疾人运动员陆琪在第七届全国残运会荣获击剑金牌2枚。浒关镇培智学校足球队在第四届全国特奥运动会足球比赛中荣获级别组冠军。该校被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为进一步增强残疾人“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精神,市残联还举办了市第一届肢残人轮椅飞镖锦标赛和第二届盲人乒乓球赛,与市残疾人各专门协会联合举办了全市首届智残人文艺汇演、盲人赛歌赛诗会、市区肢残人书画作品展,会同高新区残联成功承办了全国特奥家庭支持联络网研讨会。张家港市举行了全市体育运动会残疾人组比赛,首次将残疾人比赛项目纳入了市运会中。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提高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八、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
“十五”以来,我市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全市县级市和区以上残联已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13个,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总投入3440.8万元。“十一五”开局之年又有4个在建项目:分别是市残疾人体育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基地,太仓市、金阊区和沧浪区残疾人活动中心,建设规模约3.6万平方米,预计投资2亿元。太仓市新建的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定为该市2007年第2号市政府实事工程,同时成立了市政府副市长为组长的筹建领导小组,当年动工,当年竣工。张家港市、昆山市残联为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经多方调研论证,已向当地政府申报建造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立项,并纳入政府实事项目。各地残疾人服务设施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软件服务功能,创新思路,打造亮点,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市残疾人活动中心多次举办文艺汇演,球类比赛和书画、电脑培训班,积极打造国际一流水平。常熟市残疾人服务中心为残疾人办证、就业、康复、培训、娱乐提供“一条龙”服务,满足了各类残疾人的需求。各地综合服务设施在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训练、娱乐活动等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使残疾人真正感到有“家”的幸福、在“家”的温暖。
2007年全市残疾人工作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支持残疾人工作。各级政府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残疾人就业、康复医疗服务等重大助残政策措施,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更加优化。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不断提高。三是残疾人的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按比例就业和地税代征保障金工作在全市实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全市达标,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先进)区创建在古城区获得成功。四是各级残联更加积极进取,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工作对和谐社会建设贡献逐步显现。
回顾过年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残疾人就业、康复问题依然突出,社会保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地区之间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不平衡,有些优惠扶持措施还未真正落实到位;残疾人工作者的办事效率、工作水平、服务质量与广大残疾人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市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