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昆明建设案例】把一个“人”字写得更大—昆明人才协会走笔
凭借春风好扬帆
在中国的汉字里面,“人”和“才”两字都只有致简的二、三笔,且没有简繁体之分。但它,却是世界上每个国家梦寐以求的强国之宝,是一个民族走向富强的助跑器和发动机。
人类社会的进步历史,是一部由各个历史时期的广大人民和各类英才豪杰,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甚至生命逐篇逐章写成的宏大史诗。
古圣先贤们殚精竭虑的勇气与智慧、开拓与创新,已经闪耀在辉煌的文明,已经铸就了普世追求的价值理想。
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要真正做好“人才”这一笔画简单的汉字所蕴涵内容的工作,要真正有效推进人才智慧水平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依然对管理者的眼界和胸襟有着艰巨的考量。
2002年底,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因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明确了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工作着力点。
2003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建国后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做重要讲话。
按照中央要求,党管人才就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重点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风动神州,全国人才工作迎来了扬帆的春风。
战略的制定需要远大的眼光、开阔的视野;战略的实施更需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和解决每一个实际问题。
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确立,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很好地研究“为什么要管,主要管什么,应如何来管,管出什么成效”的新课题,构建既区别于党管干部,也区别于组织部门管知识分子,区别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党管人才新格局。
作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高原省会中心城市,昆明的党管人才工作应该怎么开展?
有着共青团云南省委工作经历的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张荣明在对昆明市党管人才工作的思考中,想到了青年联合会在共青团中的地位和作用,想到了人民政协在聚才引智工作方面的累累硕果,更想到一个后来一直贯穿昆明人才协会管理工作始终的理念——“柔性管理”。
好一个“柔”字,“以人为本”的理性与温情写意尽在其中。
坚持“党管人才”,要走出“管人”的思想误区,需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我们不能用原来管干部的方式方法来管人才,建设现代新昆明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人才,如何更好地聚才引智、为人才搞好服务,这是组织部门在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张荣明的脑海里,“组织、干部、人才”已经牢牢构成了组织部门为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服务之工作布局中的“三轮驱动”。
“要搭建一个为人才开展服务的平台、提供让人才展示才华的舞台。”
“对各类人才应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就应该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新昆明聚集贤才、引进智慧”。……
当上述这些有关昆明党管人才工作的思考在相关决策者心中逐渐清晰的时候,一个对各类人才进行兼收并蓄、柔性管理的人才协会模式已呼之欲出。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经过科学理性的充分酝酿和周密细致的策划部署,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2005年4月,在生机勃勃的春天,在春意盎然的昆明,昆明人才协会宣告成立。
她是昆明市委、市政府联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乡土人才等各类人才的非政府组织。
她是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直接领导下的,体系设置完善、功能定义明确、业务架构合理、在云南省及西部地区具备卓越品牌号召力的现代化高端人才俱乐部。
她与国内外基金和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是联系国内外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其他协会的沟通平台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智力支撑系统。
“这个协会以ngo(非政府组织)的形式来运作,这样就在人才的对外合作交流、相关项目及资金的引进以及对人才的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有了一个非常合适的载体。”曾任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昆明人才协会首任秘书长的刘荣在回忆起当时人才协会的创立初衷时如数家珍。
作为全国首家以跨地域形式组建占领人才高地的人才协会,使之成为“党管人才”工作的有效辅助手段,昆明人“敢为人先”的昆明精神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诠释。
春风化雨正逢时
细心的人会发现,作为在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领导下运作的昆明人才协会,并没有按习惯意义称呼为“昆明市人才协会”。这看似简单且不经意的一字之略,其实包含了协会创立者在协会运作方向上努力打破传统地域限制与级别观念的良苦用心。
“当有人问昆明人才协会是什么级别时,我会反问,我们协会的会长必须是两院院士,我们的会员现在已经遍布北京、上海乃至国外,你说这应该是什么级别?”以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身份出任昆明人才协会首任常务副会长的张荣明话语里深含机锋。
昆明素有“春城”的美誉,其得天独厚的气候自然条件令国内外游人十分向往;但昆明作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省份的一个省会中心城市,人才匮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如何更好地开展聚才引智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则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而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应对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环境,更彰显“党管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另一方面,当“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际区域经济圈的热浪开始拍打蓄势已久的云南高原红土的时候,作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昆明伴着“珠江水泡普洱茶”的轻盈写意走进了“9+2”泛珠三角的国内区域经济圈。在国家新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国内区域合作的背景下,昆明由原来对外开放的“末端后方”变成了如今的“前沿阵地”,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空间骤然增大。
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是人才集中、信息集中、技术集中,但如果从真正意义上的行政隶属关系来看,真正属于城市所在地行政管辖的人才队伍其实不多,大部分都属国家及省属单位,这在昆明也不例外。
尽管昆明市在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然而,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昆明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今地区和城市间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昆明与其它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其根源在于人才上的差距。人才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昆明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
为更好地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事业、充分发挥昆明在全省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昆明市更需要把人才工程作为事业发展的重点,在挖掘、培养、服务人才等方面有创新与突破。
放在这样的背景上来看,昆明人才协会追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开放理念和包容胸襟,以“大人才”观念统揽聚才集智工作就显出了其独特的创新意义。
“只要是关心、支持现代新昆明建设,且是对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领军人物和紧缺人才,我们协会都要破除地域、行业、身份、级别、年龄等限制,敞开门户,广纳贤才。”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昆明人才协会秘书长曾令衡道出了协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追求。
在这个理念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张亚平出任了昆明人才协会首任会长,苏君红、戴永年、马洪琪三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名誉会长。
在这个理念下,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冯巩被聘为昆明人才协会顾问。
在这个理念下,作为昆明人才协会的会员之一,原来在省级某医院工作的肝胆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李立被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出任院长一职,他走马上任后,医院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病种结构日臻合理、肝胆外科手术水平突飞猛进、总体经济收入大幅提升。
在高原红土之上的西南一隅,渴望人才的现代新昆明建设迎来了又一个春风化雨、雨滋露润的人才聚集好时节。
目前,昆明人才协会已经吸纳团体会员31家,个人会员近293人,涵盖昆明地区不同领域、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和精英,并延伸到北京、上海、浙江和新西兰、新加坡、美国等地。
在不断补充增加的昆明人才协会会员名单中,各路精英汇集、八方高手亮剑,难怪有人半开玩笑地对协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协会整个就是一个大型的猎头公司!”
现在,昆明人才协会已成为昆明地区高层次人才的俱乐部,市委组织部也成为继“干部之家”和“党员之家”后的“人才之家”。
愿作春泥更护花
昆明人才协会章程规定,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为协会常务副会长,市委组织部负责分管人才工作的领导为协会秘书长,昆明市属14个县(市)区的组织部为协会的团体会员,协会秘书处设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两块牌子一班人马,负责协会日常工作的开展,这为协会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我们就是要尽心尽力地为协会会员做好平台、创出品牌、搭建舞台,让他们更好地为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贡献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风风火火而不乏温婉细致的中共昆明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昆明人才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玉宁快人快语。
2007年2月26日,当人们昆明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浓浓喜悦之中,心中还回荡着一个个美好祝福之时,美丽的春城又迎来了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在昆明的首映式。
彩球飘飘,鲜花盛开的云南艺术剧院,来自云南民族村的50多位各民族的演员们身着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弹起月琴、三弦,唱起了嘹亮动听的山歌,用云南特有的方式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
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是由昆明人才协会会员葛耀辉先生投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昆明人才协会顾问冯巩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片。影片以朴实的白描手法展现了一国营纺织厂一名工段长——王喜在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现出了一名最基层干部在国有企业改革大背景下可贵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情景真实、内容幽默,体现了“优秀作品鼓舞人、高尚情操塑造人”和“三贴近”的要求。
面对热情的观众,置身欢快的场景,感受周详的安排,冯巩先生由衷地表示,他在全国许多地方都举办过影片的首映式,昆明的这次首映式举办得非常好,令他难忘。
2007年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末,丽日和风下的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健身会所迎来了一场特殊的乒乓球友谊赛。
一身短衣运动装、手握直拍在稳健应对的,是以“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发现获国际大奖的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昆明人才协会会长张亚平;而在另一边目光专注、骁勇拼杀的,则是坐拥上亿资产、以一粒“神奇胶囊”开创骄人业绩的云南盘龙云海药业集团董事长、昆明人才协会副会长焦家良。
场上健儿身手敏捷、挥汗如雨,场下观众鼓掌加油、欢声笑语。为庆贺张亚平会长新近荣获“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昆明人才协会而举办了这次乒乓球友谊赛,搭建了一个和谐欢乐的平台。
象这样的会员活动,在昆明人才协会的日程安排中俯拾即是。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昆明人才协会致力于让对外人才交流合作“活”起来,把政府和社会人才资源“连”起来,使高层次人才在服务社会的平台上“舞”起来。
为实现人才柔性管理,加大引智力度,昆明人才协会创办了不定期举办的非官方、非营利性、定址的地区性引智平台——“昆明论坛”。
“昆明论坛”以服务现代新昆明、服务全省建设为宗旨,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共商经济与社会等诸多方面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
昆明人才协会通过“昆明论坛”与政界、商界及学术界建立的工作网络为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非会员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社会合作提供服务,促进各行业各类人才资源整合、开发和管理,增进与国内外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国际化水平,以高端人力资源推动西部地区产业大发展,逐步建设成为面向西部、泛珠三角地区和中国-东盟的区域性人才集散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智力引进、队伍建设、人才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昆明论坛”以“人、自然、社会”和谐为主题,联合组织有关单位、团体与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开展交流与合作,互通信息和经验;组织高层次人才为政府宏观管理献计献策,组织专家为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工程提供咨询论证;为培养各类人才和促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指导并开展各种讲座、培训、研修、智力引进等工作;开展人才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编辑相应的媒体介质。
昆明人才协会通过开展活动,正努力将“昆明论坛”逐步建设成为综合性、高层次的知识管理体系,成为集高端人才平台、产业推动平台、区域型投资转型平台、体制改革与创新平台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资源库,使之成为省、市政府的智囊团队和决策支撑系统。
通过借助“外脑”柔性引智、吸纳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为高层次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舞台等方式,“昆明论坛”现在已经逐渐成为昆明引进高层次智力的窗口和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平台。
在迄今为止举办的17期论坛中,“昆明论坛”共邀请到德国施韦斯弗特基金会理事、首席执行官弗朗茨-特奥·戈特瓦尔德教授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领导等数十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负责人等高端人才,就循环经济、昆明十一五规划、春城财富中心、城市建设与节约用地、科技创新与发展等重大决策和项目,论剑昆明,出谋划策,形成了一个服务于现代新昆明建设的高层次智库。
在“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的协会宗旨下,昆明人才协会自成立以来坚持逢年过节走访慰问专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相关贫困县区举办“科技之光”活动,有计划组织职业经理人参加相关培训,联合市教育系统开展“名师工作室”教学辅导活动,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机会和平台,积极为人才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人才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成了昆明地区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助推器”,成了党委和政府联系各类优秀人才的桥梁纽带。
此外,昆明人才协会还积极与一些国内外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举办论坛讲座、培训研修、学术交流、人才合作、成果推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引进法、韩、德、以色列等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外派人员学习进修等方面发挥了带动作用。
目前,昆明人才协会与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联合开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旅游方向)办学项目的合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从根本上说,党管人才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是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在昆明人才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端端正正压放着打印好的有关对“党管人才”原则的解读。
当各类人才为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而取得的成就象花儿一样幸福绽放的时候,昆明人才协会更愿做那润物无声的春雨、那默默护花的春泥。
风物长宜放眼量
写好一个“人”字容易,要做好一篇“人”文章却不简单;而要切实夯实“人才”这项宏大战略工程的基础,进一步强化事业吸引人、环境温暖人、待遇留住人、感情团结人、政策激励人的观念和氛围,更实在是任重道远,远非易事。
“党管人才”原则的确立,明确彰显了我们党希望在全社会建立起成就导向的社会价值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内涵也包含着开发的意义。两千多年前的管子说出树人的名言时,可曾料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神州大地上有着如此伟大的树人工程?!
历史的脚步反复印证着一个真理: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同样地,在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发展浪潮中,人才工作的深化与发展更是举足轻重。
昆明的人才工作目前已经进入整体推进、有机整合、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如何在工作中强调大人才观、大就业观、大开发观、大投资观和大环境观等五大观念的确立,使人才事业的发展更加科学理性与可持续?这已经是摆在昆明市的人才工作者面前的全新课题。
创新与探索永远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宽阔的胸襟和高远的眼量则是创新与开拓的基础。
作为以史料性、指导性、借鉴性、可读性为标准,记录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历史发展足迹的一项有益探索,自2006年8月开始,由昆明人才协会积极主导进行的《现代新昆明建设案例集》编撰工作全面展开。
“现代新昆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产生了一大批值得大书特书的精彩画面,留下了许多值得令人回味的经验教训,需要我们去记录,去为后人留下可供学习借鉴、可供瞻仰回顾的遗产。”
从对每篇案例文字的字斟句酌、标点修改到对整个案例集的框架谋划、出版统筹,作为编委会主任的张荣明眼里紧盯的不仅仅是一本书的编撰质量。
他更看重的是,由此而生,在现代新昆明建设的进程中,昆明人才协会将在存史、资政、育人的方式上有着更新的尝试和表达。
2007年6月1日,恰好是一个代表着欢乐和成长的节日。
这一天,昆明人才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的第三次会议在昆明市郊一个果香四溢的园林山庄举行。
在吸收了又一批充满活力、成就和才干的新会员之后,气氛欢快热烈的本次会议有一项议程,通过了人才协会的会徽方案。
就在那枚以生机盎然的绿色为底色的会徽正中,一个艺术化的“人”字夺人眼目。
把一个“人”字写得更大,使协会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让人才的价值源泉奔流不息,会徽的寓意将使昆明人才协会的追求亮堂高悬、入心入脑。
在这座“春融万物”被列为昆明精神之首的春之城,昆明人才协会充满和谐、包容、关爱气息,她在给参与现代新昆明建设的人才带来春天般的温暖的同时,自身也同样在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欢乐中健康成长。
不经意举目回望,还未满三岁的昆明人才协会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思索,更多的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