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上半年发展规划科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局党组的领导下,扎实推进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农业农村、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农业产业园建设、“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创建等工作。

一、理清思路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举措》(市发〔2021〕1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实施我市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制定了《市2021年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对相关重点工作进行明确部署,提出具体要求:

1、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农业农村工作。制定《关于开展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农业农村工作暨推进“双招双引”工作的通知》(市农社函〔2021〕14号),要求经常性地赴沪苏浙开展考察调研,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地区“十四五”农业农村领域的发展思路举措、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全面梳理收集沪苏浙地区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政策性举措和创新性做法,研究形成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建议。目前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和局属各单位已完成3次月报送,局科室完成1次季度报送,共计25条对标学习成果。局党组成员高芦生出访对接1次,副局长廖晓红出访对接1次,党组成员鲍蓓蓓出访对接1次。

2、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我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把长三角一体化内容纳入规划,同时学习借鉴江浙地区先进做法,梳理确定市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体系。制定我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差距,分年度制定任务措施并组织评估,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3、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上半年度对6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开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南陵县大浦现代农业产业园、鸠江区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湾沚区六郎现代农业产业园、繁昌区平铺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山经开区峨桥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监测工作,确保每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省年度创建和监测要求。编制《市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细则》,对市级产业园的建设目标、创建条件、申报程序提出具体要求,2021年目标新创建2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4、积极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梳理明确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建设,加快完善工作推动机制,大力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探索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着力培育“1+n+n”品牌体系。围绕我市休闲食品、大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湾沚区作为全省首批“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单位之一,力争通过示范创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新发展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主导产业产值每年增长10%以上,打造成为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市、南陵县、繁昌区、鸠江区等地也要进一步明确“一县一业(特)”主导产业,打造全产业链。

5、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按照省厅《关于公布2021年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省级示范创建名单的通知》(皖农规函〔2021〕75号)创建2021年度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8个,创建工作分解为市1个、南陵县3个、鸠江区1个、湾沚区1个、繁昌区2个;
对2020年度8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工作进行调度。编制《市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细则,明确创建条件,创建程序,对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2个创建任务进行分解,其中市7个、南陵县3个、鸠江区2个、弋江区1个、湾沚区5个、繁昌区2个、三山经开区2个。力争通过创建,每个省市级基地产值增长10%以上,基地农产品及加工品沪苏浙地区销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存在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条件仍弱。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十四五”规划目标体系因省级文件没有发布缺乏相关支撑。

三、下一步计划

强化规划引领。在编制我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将深度参与长三角融合发展作为“十四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优化主要农产品空间布局,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