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耀水历任厂领导、各位师傅,各位专家:
纪念耀县水泥厂建厂60周年,是铜川的大事件。认识铜川,必须先了解两个重要而又独特的单位,一个是铜川矿务局,一个是耀县水泥厂。如果没有铜川矿务局,就可能没有铜川市,如果没有耀县水泥厂,就可能没有那么多人知道铜川市。铜川之所以成为工业城市,源于“一五”期间国家的两个重点项目,有了王石凹煤矿,才有了一定规模的煤炭产业,有了耀县水泥厂,才有了一定规模的水泥建材产业,这两大产业至今仍然让铜川人受益,让城市感到光荣。此时此刻,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耀县水泥厂为铜川的发展和为全省、全国建材产业发展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表示敬意!对为铜川作出贡献的各方面人士表示感谢!
铜川是“药王”孙思邈的故里,历代都称孙思邈为“孙真人”,铜川就是出真人的地方。跟铜川人打交道,都会有一个感受,办事公道、为人地道。今天,大家的发言让我倍受感染,特别是省工信厅兰建文副厅长的一席话(曾在耀水工作长达21年),饱含着对铜川这片土地,对耀水这个家的深深情结、深深的爱,让我们倍感鼓舞。
今天,我想表达的是:
第一,耀水的发展是一部创业史、奋斗史
追忆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厂之初,正是社会主义建设打基础的时期,那个年代的人为了国家、为了工厂,天天都处在一种忘我的境界,可以说,是“先生产、后生活”,甚至是“只生产、不生活”。我到铜川工作的第一印象:1958年建市、全省第二个省辖市,怎么看不到城市基础设施有几个像样的大件、家当,原来多年来都是给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了。会前,我认真看了耀水的资料,有一个情节让我很感动,火车一响就是集结号,大家像上战场打仗一样,有时一干就是24小时,这是当时劳动场面的真实写照。那时候,都是带着家属,都在进行忘我的劳动,不光是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在国际上也得了一个好名声。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才谈中外合资,其实那个时候民主德国参与援建,也就是中外合作。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源于民与民的交往,今天如果把那个年代参与援建的专家或者他们的后裔请来,会议将更加成功,正如白永秀教授所言,就把座谈会开成复兴会了。
耀水是铜川国企改革的先启者。今天,省国税局姚炬局长到来,就是对那一段艰难岁月忘不了。那一段既是艰难岁月,也是一段非常有价值的辉煌岁月,大家都在奋力拼博。耀水走在了陕西改革开放和市场并轨的前沿。1996年,耀水作为主发起人,成立了“陕西秦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2月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陕西省首家上市建材企业。而且耀水成立了职工持股会,实现了内部职工持股,在全省也是走在前列的。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困难中的耀水,又融入市场大潮,对企业进行了两次重组,基本实现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职工生活的保障。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历史,可能我们认识问题更清醒一些,企业改革在当代既是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今天,我们就是要发扬改革精神,主动选准转型发展的跑道,把企业发展得更好。比如,过去我们“卖石头”,现在我们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工业遗址旅游景区,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好风景一定会换来好光景。
耀水是铜川转型发展的践行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耀水就主动先为,勇于走上转型路,采用了“废气强行入窑”的措施,结束了当时工人诗刊上写的“天上煤粉飘、地沟黑水跑”的历史。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做法,引起了各方面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想到在那个时期,耀水这种环保意识,让人感到很振奋。1996年,省重点环保治理项目一号湿法窑治理工程的完成,为当时湿法窑的粉尘治理做出了范式。国家“七五”科技攻关示范项目耀水5号窑,也是西部地区首条日产2000吨新式干法水泥生产线。2008年,耀水紧跟全市转型步伐,忍痛舍利拆除了“功勋卓著”的4台湿法旋窑。这些巨大的付出,真实体现了企业的地道和转型的定力所在。
铜川的发展变化凝结着耀水人的贡献。人们都知道,铜川是陕西和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这个能源就是煤炭产业,建材就是水泥产业。一个企业成就一个产业,这是耀水人通过自己的奋斗,给这座城市留下的最宝贵财富。正是因为耀水打下的坚实基础,才有了后来的市水泥厂、红旗水泥厂,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一大批民营水泥企业,才有铜川今天两千多万吨的水泥产能。更难能可贵的是,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第二,耀水给铜川除了生产上的、经济上的、人才上的贡献以外,还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创业初期,耀水聚集了清华、北大、人大、浙大、武大、交大、南化、北建等老牌名校的人才,也造就了一批党政机关的领导同志。企业还给社会创造了好家底,当时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中小学,最好的医院,都在矿务局和耀水。那个年代许多年轻人找对象,都想找一个矿务局或者耀水的,那是很体面、很自豪、很理想的。今天从包茂高速下来,进入铜川新区,第一眼就能看到“秦岭水泥”四个字,秦岭社区也是全市管理过硬的品牌社区、明星社区。现在加强社区建设,秦岭社区开展的铜川名人、铜川好人、铜川劳模免费停车做法,让中央文明办的同志印象深刻,他们讲如果我们的社区都这样做,劳动光荣、好人受益,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如果人们都实打实地创造财富,学做好人,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幸福理想的社会。以小见大,这就是加强社区建设的价值和分量。
耀水给铜川注入了工匠精神。从历史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耀水的技术水平在业内领先,是行业内推行重大技改、技措的首选工厂,堪称国内水泥行业的“黄埔军校”,也是名副其实的“亚洲一号”。四川、青海、江苏、山东等地的水泥厂,我们支援的技术干部,各地都有。包括冀东水泥、拉法基水泥、海螺水泥、中材国际、中国建材等,都有耀水人。上世纪八十年代,耀水还曾远赴伊拉克进行技术援建。这些都代表了国家水平和工匠精神。
耀水成就了铜川的城市品牌。“耀县水泥”是优质水泥的代名词。“秦岭”水泥作为国家免检产品,为葛洲坝、胜利油田、西安机场等多个国家重点大型工程筑起了混凝土的堡垒。计划经济时期,一些人都是“拿批条、开介绍信”排队买,因为人们用“耀县水泥”心里踏实。至今西安城里,还有很多经营水泥的商铺门面沿用着“耀县水泥”的招牌。这就是品牌效应。
第三,耀水千锤百炼的品质提振了铜川城市精神
明朝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耀水煅烧出的不仅仅是水泥产品,也是耀水文化、耀水品质,更是城市精神。
艰苦奋斗是耀水人的本色,敢打硬仗是耀水人的气概。这是老一辈耀水人用心血和汗水浇筑的精神根基。耀水的第一任党委书记齐耀亭,在全国供销总社工作的时候,行政级别是十级,他的夫人是十三级,在当年都是高干。听说陕西耀县建水泥厂,陕西是毛主席战斗过的地方,二话没说,一家三口从北京来到了耀县。齐耀亭见到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后来到西安工作后,这个孩子还跟着他。现在我们讲家风家训,老一辈的示范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无私奉献是耀水人的风骨,改革进取是耀水人的风采。那个时候生产就是最高命令,一切为生产让路,即使在“文革”时期,耀水人也没有停过生产。从1959年的11月投产到1985年6月,为国家生产的水泥,假如把袋子连起来,能够绕地球赤道三圈半,对国家的贡献是沉甸甸的。耀水有过艰难困难,但从来没有气馁过,而且是迎难而上,追求卓越,曾拿到过很多全省、全国第一。
第四,耀水精神已深深融入城市根脉,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政府除了服务还是服务。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和企业合作方面,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和服务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铜川先有产业,后有城市。铜川人都懂得,企业的分量决定着城市的格局和影响力,企业家的作用越大,城市的影响力就越大。铜川要在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大局中有大作为,全体公务员就要牢固树立“企本位”理念,勤勤恳恳、老老实实,把政府该做的事做到位,一切只要不违背法律,只要于企业有利,我们就要坚定地去做,把服务做好,把环境创造好。铜川各级干部的素质都在提升,请大家相信还会越来越好,一定会让企业家感受到“亲”和“清”,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和诚意。
水泥凝固的是品质,凝结着智慧和力量。让我们携手努力,用心用情用力,努力书写追赶超越、转型发展新篇章!
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