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路

近年来,我们党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密切联系群众的行动指向。围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省委提出的“连心、强基、模范”工程,青山湖区积极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首先,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青山湖区“有城有乡、半城半乡、发展不均衡”,这一特殊区情决定了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一手抓示范村、一手抓后进村”带动其他一般村发展的办法,即实施“抓两头、带中间”的战略。具体来讲,就是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村(社区)实施“提优”工程,在软弱涣散村(社区)组织实施“转化”工程。

实施“提优”工程,即对一些基础较好、发展较快、平台较高的村,引导其优化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水平。主要办法是引导其抓观念创新,改变“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重新激发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斗志,积极探索开展股权量化改革、多元化经营的路子,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二次腾飞;引导其抓组织创新,适应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形态,采取共驻共建、组织挂靠等方式创新流动党组织、楼宇(商圈)党组织建设新模式,积极构建“基层党组织+共建单位党组织”、“在册党员+在职党员”合作共赢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推进基层党组织服务资源共享化、服务覆盖广泛化、服务效益最大化;引导其抓队伍建设,通过星级考评、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库、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措施推动基层党组织服务队伍精英化,打造服务群众排头兵;引导其抓服务方式提升,通过基层党建服务项目化,增强服务行动力。

实施“转化”工程,即对村(社区)班子配备不齐、整体战斗力不强、管理混乱、信访矛盾纠纷集中的软弱涣散党组织,分类整顿。主要办法是坚持配强班子、选好带头人,采取“换、选、撤、育、派”五种方式,选择思想政治素质好、发展经济能力强、社会管理能力强的基层党员干部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坚持完善制度、破解难题,针对软弱涣散村制度不健全,矛盾突出的特点,逐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系列基本制度,找准问题切入点,形成符合实际整顿思路;坚持事务公开、决策民主,对干部履职、“三资”管理、财务管理、党员管理及时公开,保障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事务知情权、参与权。

其次,以基层协商民主为契机,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服务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尊重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党组织要多运用协商民主的方法,组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管理好自己的事务。

当前,青山湖区正在试点的基层协商民主工作,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基层实际的做法。一是围绕协商议事机构怎么产生的问题,搭建多元互动平台。探索形成了以村(社区)理事会为主体的议事机构,理事会成员构成为“固定成员+利益相关人员”的模式。在人员数量上不作硬性规定,但在人员比例上,基层组织干部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从而体现基层协商民主平等、多元的特点。二是围绕协商议题怎么来的问题,畅通议题收集渠道。通过民情听事、群众说事、干部提事三个渠道征集基层协商民主议题,将“民情家访”作为基层协商民主议程来源的主渠道,兼顾热线电话、村(居)民qq群、“微信公众号”等其他方式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三是围绕协商议题怎么定的问题,明确党组织把方向。基层党组织在选定议题上发挥把方向作用,确保所确定的议题属于“民事”范围,即村(社区)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矛盾四个方面;确保议题合理性和政治正确性,即与党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保持一致;确保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促进基层和谐稳定。四是围绕协商议题怎么议的问题,形成多方商谈达成共识的局面。会议参加对象围绕议题有序发言,提出建议、意见,对参加对象提出的问题由理事会负责人逐一答复、解释,保证每方代表都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碰撞中找出矛盾焦点,并围绕矛盾焦点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五是围绕协商结果怎么公开的问题,做到张榜公示全透明。协商结果以村规民约、会议决议、计划方案、口头协定等形式表现,通过社区微博、民情告示栏等方式,及时向群众通报协商结果。六是围绕协商结果怎么执行的问题,形成社会各方监督抓落实格局。协商结果按照协商事项对应的责任主体不同,由政府部门、村(居)委会、村民、特定责任方等多方力量来推动协商结果事项的落实。从试点成效看,基层协商民主推动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理念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赢得了广大基层群众、干部的欢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