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生态宜居美丽村庄

宣德村蚌扎自然村位于勐先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哈尼族村民小组。一进蚌扎,只见整个村庄掩映在青山下,曲折宁静的栈道围着村子蜿蜒伸展,碧绿清澈的河水环绕村庄流淌,屹立四周的竜树林静静诉说着过往……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无不彰显着美丽乡村的绚丽多彩。

蚌扎是一个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的村落,是哈尼族民风民俗保存较完整的寨子。近年来,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及民族团结试验示范村寨建设,蚌扎村民小组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民族文化提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弘扬特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既是保护对象也是发展资源。

“蚌扎民族文化浓郁,生态环境良好,美丽乡村这个称号名副其实。”宣德村副主任、蚌扎组村民陈明旺听到自己所在的村子即将打造哈尼纺织小镇时高兴地合不拢嘴。他告诉我们:“近年来,蚌扎从传统的农业村庄向“民族文化型”美丽乡村转变,蚌扎在美丽乡村与民族团结示范建设过程中,围绕蚌扎哈尼族民族文化这一核心,及周围村寨、自然山水风光为载体,以茶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风水文化及蚌扎村哈尼族的“蚌扎文化”为特色建设蚌扎,不仅传承和保护了哈尼文化,也激发了广大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和热情,通过项目建设,村内长期淤塞的沟渠得以疏浚,垃圾乱堆乱放的状况得以治理,通过村内排水沟的治理、改造,不仅改善了水利设施环境,同时也清除了垃圾,有效治理了村庄内的脏、乱、差环境;村庄的绿化亮化工程,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同时也净化了空气,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蚌扎村民小组的哈尼族,当地俗称布都族,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积累中,形成的以茶文化和哈尼民俗文化为代表的“蚌扎文化”,是宁洱哈尼族的一个缩影,也是普洱茶文化的典型代表。蚌扎至今仍传承着民族民间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有自己的语言,饮食习俗,自纺自织自染自绣的服饰,有独具民族特色的婚嫁丧葬习俗,祭竜神、祭茶神等。

祭祀礼俗。蚌扎至今还保留上原始古朴的民族传统节日“苦努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哈尼人便穿上节日的盛装,前往“竜树林”祭拜竜村及白鹇鸟,哈尼“阿布漠比”念着咒语,请求竜村年年都长出茂密的新叶来,迎接更多的白鹇鸟,给哈尼人带来吉祥、幸福和丰收。

服饰文化。哈尼人善于织染上布,纺线不用纺车,亦不用专门时间,哈尼妇女自织自染,所织的土布结构紧密,构图丰富。哈尼妇女心灵手巧,人人能够刺绣美丽的花边图案。哈尼族人穿着用布多为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男子多穿藏青色或深蓝色棉布对襟上衣和大裤裆折腰裤,青布裹头。女子服饰因自称和住地不同而异。“豪尼”女子穿青色棉布满看对襟双扣上衣,长至膝盖,下摆左右开口至腰部,后腰间系皱布,胸前上端镶绣彩色滚边,满肩进缝有红、黄、绿几种颜色的花纹;富有人家用白银做纽扣,左右胸襟饰以银花红缨,系筒裙;蓝布包头、布包头的边上绣棉线,后端边上绣有红、黄、绿色花纹;未婚女子腰系白腰带,婚后改系蓝腰带。“碧约”女子身穿长衣和自织自染自做的藏青色棉布筒裙,挂项圈,喜戴流苏耳坠、银镯,腰系白色和粉红色的围腰;未婚女子头戴青布小帽,已婚者发辩缠于顶,并改青布小帽为青布包头,小帽和包头布上均镶银泡料珠。“西摩络”妇女身穿青衣,无纽扣而钉线排银泡,腰系白短裙青布包头。哈尼族男女从早到晚一般多赤足,节日及做客穿自做的南面布鞋,并用青布包脚。

茶文化。哈尼人有种茶、制茶、喝茶的传统,茶是哈尼人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饮料,生活中离不开茶,红百喜事需要茶,喜庆节日要喝茶,“喝门”来了要敬茶,哈尼人热情好客,都能喝上一杯哈尼人亲自制作的茶。

蚌扎哈尼族“三道茶”民俗保留得比较完整。首道茶(薄荷茶),二道茶(绿茶),三道茶(炒茶),哈尼族常说:“一喝薄荷茶,常绿不老,清香四溢;二喝绿茶,喝希望,喝幸福;三喝炒茶,喝丰收喜悦,喝人生百味。”这就是哈尼族喝三道茶之说法。

文物古迹。蚌扎小组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积极争取项目,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保护与发掘文物古迹,建设了160平方米的文化室,在农户家收集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具,诸如:石磨,弹棉花弹弓,婚嫁服饰,竹编针线箩,饭箩,织布机等,集中到文化室展示古老的哈尼传统文化,使小小文化室成为文物古迹的博物馆。

下阶段,蚌扎小组将围绕民族团结试验示范区建设,强化乡风文明及民主法治,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改善村居环境;将按照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标准和工作思路,把蚌扎小组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独特的哈尼生态旅游文明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