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说:“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赞可夫把教学与心理发展看成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了,就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实现“教书”达到“心理育人”的目标,理应让它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怎样把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感染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
首先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做好学生的“领头羊”。教师在工作中精神饱满、热情负责、幽默、积极进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学科,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的工作,同时这种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自然的事,有感染力的教师能够以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信心去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其次,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增加趣味性、灵活性,采用亲切的教学态度、灵活的教学方式,尊重与激励学生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宽松、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给予学生适宜的身心自由,能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产生自信心、成功感。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热爱教师,就会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进而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让学生以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心态面对人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教学中,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时时感受到教师浓浓的师爱,对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大有裨益。
三、挖掘数学教学的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只有当他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有无穷的动力去克服困难。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如在讲二次函数时说“卖衣服怎样合理定价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等,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比如讲二次函数图像时结合打篮球,当我们抛出篮球时,篮球所经过的路线,这样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开发学生智力,促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二)引进激励机制创造愉悦、自信的课堂氛围
愉快的心情源于内心美好的教育回忆,赞美、表扬、肯定的教育方式带给人的是信心和勇气。在教学中可以引进激励机制,运用语言、体态、暗示、情感、需要等多种激励措施,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充满自信,奋发地学习。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度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分层、多角度评价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快乐。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创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图案,参加社会调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有他们的一席之地,有他们表现得机会,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又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给他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增强上进心。
(四)创造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活动,通过小组的交流和合作,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也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青春期的孩子们之间的影响超过了大人的影响,他们更渴望同伴的承认与接纳,走出孤独,融入群体,以群治独,在活动中能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我能行”、“我真棒”充满自信的体验并适时引导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交往,学会欣赏,使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得到提高。通过集体活动,为学生创造平等交流、合作学习的情景,懂得尊重他人、体谅他人、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体会集体力量的强大和合作学习的乐趣,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健康的人格。
(五)充分发挥数学学科“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利用数学的抽象美、协调美、对称美等数学美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如开展“奇妙的黄金分割”活动课,通过画、剪、折等操作,让学生对数学美的心灵感悟得到升华。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有关数学史,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结论得出的艰辛过程,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内涵包括创造知识者们的精神化身;让学生了解创造知识者们是用怎样的智慧、精神、方法来创造知识的,既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通过我国著名数学家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苦战攻关,刻苦学习的实际事例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加强学生的意志力和耐挫力教育。
四、适时适度的的心理疏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教师要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材”的观念,协助学生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开发学生最大的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对优秀的学生,不要宠爱,一视同仁,要加强耐挫折训练,对中等生不能忽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地时刻关注,加强意志力的训练。更要注意与后进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增强对后进生的情感投资,从行动上接近和爱护后进生,挖掘、发现闪光点,保护积极性,以积极的期待,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多表扬,少斥责,多鼓励,少挑剔,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在心理上逐渐成熟起来。在教学中,师生不仅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心灵的成长,重视数学教学对个体心理成长的价值,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既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又促进学生心理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