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出现并迅猛发展,“两新”组织已成为新社会阶层中的重要组成,很多党员也都进入到“两新”组织中工作,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两新”组织的领导,已成为新时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重大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领域。近日,笔者有幸对洛阳市西工区的“两新”组织党建情况进行了调研,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看法。
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现状
目前,洛阳市西工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40余家,党员970余名,成立党组织108个。根据统一安排部署,该区以“两新”组织党建“红色基石”活动为抓手,精心谋划、及早部署,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从“提高组建率”向“运行规范化”转变。
(一)分类指导抓组建,扩大组织覆盖面。一是明确任务,细化组建目标。召开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分解责任,细化措施,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深入调研,了解掌握实情。全区各乡、街道、村、社区和工业园区组织专门人员,按照“六清”要求(即企业规模清、经营状况清、业主身份清、职工人数清、党员数量清、组织设置清),对辖区内非公企业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地毯式”排查摸底,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三是分类指导,创新组织设置。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加大指导力度,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积极创造组建条件,通过区域联建、派员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争取建立党组织。四是加强督查,确保工作实效。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督查,在季度党建例会上,听取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对各乡(街道)、工业园区等单位非公企业组建计划落实情况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及时通报,确保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扎实有效。
(二)多措并举抓运行,促进工作规范化。一是强化工作指导。各基层党(工)委向下延伸一步,对没有组建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选派党建工作联络(指导)员。目前,下派党建指导员152名,建立区直单位与企业帮扶对子49个,指导“两新”组织配强班子、健全制度、规范活动,并将培养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企业党员、及时组建符合条件的企业党组织、帮助企业开展党建活动等工作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联络(指导)员的岗位目标考核中,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从“提高组建率”向“运行规范化”转变。二强化资源整合。探索实施城市街道党建“大工委”机制,街道联合党工委采取“常委制”运转模式,建立工作例会、党员共管、考核运用、监督评议四项制度,采取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方法,通过把“两新”组织的主要领导吸收为各街道联合党工委的成员,充分调动辖区“两新”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建成街道联合党工委9个,社区联合党总支(党支部)36个,乡、办全部建立联合党工委、社区全部建立联合党总支,吸纳辖区单位117家。三是强化服务管理。在乡、办事处建立了9个党员服务中心,在村、社区建立了64个党员服务站,以服务于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企业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需要。今年,全区共发展了32名企业党员,成立了5家“两新”党组织。四是创建示范品牌,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实行分级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中迈、名商、北大青鸟等亮点非公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探索建立王府井商圈、新都汇商圈、百货楼商圈红色非公党建品牌,打造非公企业特色党建示范点,初步形成非公党建示范网络。
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剖析
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同新形势下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党员队伍力量薄弱。在辖区的9784名党员中,“两新”组织中的党员仅占9.9%,人数过少,且绝大多数还是从原所在企事业单位中分流出来,或是从外地转入的流动党员,真正由“两新”党组织培养发展出的党员非常少。因此,严重影响了一些“两新”组织中的优秀员工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积极性。再加之从业人员流动频率高,一些表现较好的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未满就离开了,党员人数不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壮大。
二是党员教育管理难。一些党员因为长期在私营企业工作,党性和组织观念逐渐淡薄,认为到私营企业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个别党员把注意力只放在挣钱和职位的晋升上,既不到原单位过组织生活,也不愿亮明党员身份,成了地地道道的“自由党员”。同时,由于“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分布零散,也给各基层党组织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企业热情度不高。部分非公企业主对在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目的、意图和作用缺乏了解,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设立党组织既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润,还要浪费时间去开展一些党建活动,影响了生产。因此,对开展党建工作不理解和不支持,导致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和开展党的活动有一定难度。
四是活动方式缺乏创新。一些“两新”党组织基本上沿用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传统做法,存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两张皮”现象。这些党组织不仅没有用党组织的活动去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帮助提高企业效益,而且还严重削弱了党组织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影响了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考
结合目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的基本成效及其对所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我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里,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齐抓共管,共建互促,强化组织的纽带桥梁作用。一是提升“两新”党组织的覆盖率。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具体情况,因企制宜实施党的组织覆盖。可以根据生产规模和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调整党组织设置方式,围绕“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支部建在项目上、支部建在车间里”的目标,形成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健全“两新”群团组织。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研究“两新”组织群团工作的新特点,着力在健全群团组织,培养群团工作骨干队伍上下功夫,锻炼培养一支素质好、善做群众工作、能开展群众活动的群团工作队伍,为党组织快速、有效联系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架起“桥梁”。
(二)拓宽视野,把握关键,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一是选配好党组织书记队伍。通过组织推荐、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等方法,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离岗、退休人员中选拔出一批政治素质好、经营理念强、善做群众工作、党务经验丰富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同时,建立“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人才库,确保企业党建工作岗位不缺位。二是增强党员队伍力量。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发展党员工作整体规划中,围绕“三培养”工程,即“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党员优秀人才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积极鼓励、引导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优秀骨干加入党组织,同时要坚持标准,严把质量管,力争新发展的党员80%以上是“两新”组织的骨干、顶梁柱,从而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保持“两新”组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三)创新载体,探索新路,确保党建活动有效开展。一是找准“活动”切入点。要紧密围绕“两新”组织的生产经营发展来开展党建工作,使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转化为“两新”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党建工作始终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发展同向、同步,努力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方式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不断探索出“企业需要、党员欢迎、职工拥护”的活动形式。二是找准“活动”着力点。通过创新党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在“求实”上下功夫,在“活用”上动脑筋,在“推广”上求实效,切实达到联系“两新”、服务“两新”、宣传“两新”、组织“两新”的目的。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各基层党建网络,使党建网站成为开展党建工作的新抓手和党员学习工作的新载体。
(四)求真务实,弘扬先进,发挥好典型带动作用。一是选树好“两新”党组织的模范党员。通过在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党员挂牌上岗”等一系列亮身份、显责任的活动,突显党员的典型示范作用,从而增强责任感和自豪感,并逐步转化为企业员工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动力。二是发挥好“两新”党组织的示范作用。努力在那些社会责任感强、劳资关系协调、企业文化出色、社会评价高的“双强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用党的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更强、更好的发展,并及时宣传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从而不断提高非公企业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确保党的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站得稳、做得实、铺得开、管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