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8日,首都国际机场,一个近1米8的帅气小伙,背着双肩包大步流星走向安检线。他用背影告诉我:我走了,不必追!
这是两年前目送儿子去德国留学的场景。虽然我有点不舍,但内心却涌动着满满的幸福和自豪。因为这是我们这个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奋斗了多少代,才在今天的新时代实现的留学梦。
时光穿越到20世纪60年代初。家乡村头,裹着小脚的奶奶送年少的父亲去县城读书。奶奶边走边嘱咐:“孩子,咱家祖祖辈辈吃糠咽菜,没有一个识文断字的。你一定要用功念书,给咱老王家顶梁扶柱啊。”
父亲提着一瓦罐没有油水的萝卜咸菜默默地点头,就这样艰难地读完了高中。不料在考上大学还没来得及高兴时,奶奶却哭着对父亲说:“儿呀,你爹没了那年你才5个月大。娘好不容易把你拉扯大,咱念完高中就中啦,娘实在供不起啦。”看着奶奶那哀求的眼神和无助的样子,父亲委屈了自己,硬生生地把快要淌出来的眼泪给咽了回去,回家做了一名乡村中学的民办教师。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正轨。父亲正想在学校大干一场,不料因病英年早逝,留下6口人的娘子军之家。我们家的天塌了。那个时候,农村的女孩子想要去读书是很困难的。但坚强的奶奶喊着我的乳名跟我说:“你爹在的时候常常埋怨俺,没让他去念大学,奶奶后悔呀,总觉得亏欠了你爹。现在看,没有文化是不行咯。俺跟你娘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念大学。”说到这儿,奶奶已是老泪纵横。我望着佝偻着小小身躯的奶奶和因过于操劳脸上布满沧桑的娘,哽咽着说:“奶奶,娘,放心吧!俺一定好好念书,完成爹的心愿,给妹妹们立个榜样。”于是我背着娘摊的煎饼、奶奶炒的咸菜,义无反顾地去县城读书。我清楚地记得,走的那天,我眼里的泪水不争气地一个劲地淌,更不敢回头去看村口站立的娘。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我终于收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80年代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子”。
时间的脚步走到了2012年,儿子考上了山东大学。有一天,儿子跟我说:“妈妈,高中时你就送我8个字‘世界眼光,中国情怀’。为这8个字,我要去看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到底是啥样?现在国家发展越来越快,和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我想出国去深造。”于是,在2016年,儿子拿到了德国一流大学免学费的录取通知书。当我把这个惊喜告诉不识字的娘时,娘的眼角闪着幸福的泪花,半天冒出一句:“要是你爹看见就好啦。”是啊,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出国留学梦会在今天走进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是儿子用他的勤奋和努力敲开了这扇门,幸福地和世界拥抱。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不追真的行吗?万一不回来咋办?于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一天,我们娘俩用微信开始了交流。
“儿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很令人振奋。”
“中国制造2025、中国强国2050正等着你们。你可不能只做看客和旁观者呀!”
儿子来信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上课,德国教授分析了德国的优势产业后说:‘如果有一天,中国也能制造高品质的汽车,那德国会很难过。’坐在下面的德国同学全在笑,意思是中国怎么可能做到呢?不久,有个德国人在学校的网站上发了一个帖子,说:‘当学校图书馆只剩下中国留学生的时候,说明你该回家了。’帖子后面有上万条赞。所以,妈妈,请您放心,学成后我一定回来。我们90后留学生的民族自强意识正在崛起,民族复兴的血气和刚强也将迸发。将来,在世界名牌汽车行列里一定会有这4个字:中国制造!”
那一刻,我热血沸腾,为儿子拥有这样深厚的家国情怀而骄傲!
在我们家不断前行的求学路上,父亲提着土瓷瓦罐,我背着一包袱煎饼,儿子拖着拉杆箱;父亲的高中、我的大学、儿子的出国读研,日子由穷到富,学历由低到高。我们读书仅仅是为了高学历吗?不,儿子来信这样说:“妈妈,您可要活到120岁,看着我们90后是如何建设国家的。到那时,这个盛世中国一定会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