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陕南地区煤矿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陕南地区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是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青山绿水,景色宜人。陕南历史悠久,早在夏朝时期,陕南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同样,陕南煤矿开采历史也十分久远,但目前受条件所限,发展并不乐观,可以说是困难重重。笔者在对陕南地区汉中市、商洛市进行煤矿安全监察的工作中,对该地区煤矿有了一定了解,对该地区煤矿未来的发展也有了一些思考,本文将从陕南地区的煤矿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几各方面来综合阐述。

一、陕南地区的煤矿现状

经过前期的煤矿资源整合、淘汰关闭,陕南地区目前剩余煤矿13处(不包括安康市46处石煤矿),其中汉中市10处,商洛市3处,总生产能力xx万吨/年,其中汉中市xx万吨/年,商洛市xx万吨/年,两市各矿平均生产能力均为xx万吨/年,其中生产能力最大的煤矿为镇巴县煤矿,为xx万吨/年,生产规模最小的为商州区熊耳山煤矿,为xx万吨/年。通过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陕南地区煤矿规模普遍偏小,产能较低。13处煤矿中,主采煤层为急倾斜煤层的有8处,为倾斜煤层有5处,其中煤层倾角最大的赤北煤矿大于等于75度,煤层厚度普遍为中厚煤层与薄煤层并存,煤层赋存条件堪忧。该地区煤矿瓦斯含量相对于关中地区较小,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将会越来越大。另外镇巴县大部分煤矿受山体溶洞水威胁,曾经发生过巷道掘进导通溶洞水的伤亡事故。

二、陕南地区煤矿存在的问题

1.办矿标准低。受地质条差和经济投入不足制约,陕南地区煤矿办矿标准普遍偏低。因为煤层倾角较大并且技术落后,煤矿机械化难以实现。并且受近年产业政策不明的影响,矿主在对煤矿的建设投资上十分谨慎,标准自然而然的就会降低。部分矿主为了保住煤矿不被产业政策淘汰,在设计时故意将生产能力设计虚高,通过现场检查发现部分煤矿在建成后,按照现在的建设标准也达不到设计的生产能力,并且由于降低了投入的原因,大部分煤矿的实际建设情况与设计文本内容差别很大。

2.安全隐患多,事故风险大。通过近年对陕南地区煤矿的安全监察工作发现,该地区煤矿安全隐患突出,不但隐患种类全,而且普遍性的存在。虽然近几年未发生伤亡事故,但发生事故的概率仍然很高。

一是瓦斯灾害重。陕南煤矿虽均为低瓦斯矿井,但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含量必然不断加大,依现有的管理水平,瓦斯灾害治理难度大,发生瓦斯事故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二是水害威胁重。陕南地表水系丰富复杂,山体内溶洞水较多,且陕南煤区地质普遍未进行详查,在地质资料不清,探放水措施未落实的情况下进行采掘作业,发生水害事故的风险很大。部分煤矿建于山沟底部,下暴雨时没有有效的排水设施,极易导致淹井事故的发生。

三是火灾风险大。通过对陕南煤矿检查发现,大部分煤矿井下存在电气设备失爆现象,井下支护形式基本均为木支护,部分煤矿煤尘堆积严重,通风系统混乱,多数煤矿存在串联通风的现象。如在进风侧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四是施工劳动组织混乱。检查部分煤矿发现非法承包转包现象,井下多头多面作业普遍存在。

五是安全监控系统形同虚设。安全监控系统作为办矿的硬要求,该区域煤矿均有配备,但检查时发现大部分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根本无法对井下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六是安全基础差。首先是煤矿管理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差,其次是煤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培训不到位。

3.地方监管弱。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力量严重不足。

三、对陕南煤矿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总体思路的不断发展,淘汰落后产能,释放先进产能的不断深入,陕南地区落后的煤矿必然会被淘汰。但考虑到地方经济、就业等多方面因素的问题,全部淘汰也未必现实。在综合性的考虑下,陕南煤矿的发展难题,最好遵循以下几点要素:

1.严格树立安全红线意识。按照目前的制度标准,陕南没有一处煤矿具备生产条件。大部分煤矿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如若不停下整改,进行违法违规生产的话,会导致事故风险激增。一定要做到办煤矿要效益,更要安全,如果不安全,坚决要停下整改。

2.有序引导部分煤矿退出。在各类标准和条件的制约下,想退出的煤矿,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要积极为煤矿退出铺路搭桥,做好赔偿或产能置换工作。其次是不想退出的煤矿,要做好矿主和煤矿职工的思想安抚工作。

3.紧跟开大关小的思路。经过一系列淘汰退出和兼并重组,关闭产能相对较小、办矿标准偏低和工艺落后的小煤矿,对有潜力按标准办矿和资源赋存条件好的煤矿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企业投资办矿,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入矿。

4.积极学习成功经验。借鉴四川省、重庆市等煤层赋存条件类似,单井产量高,实现机械化开采煤矿的成功管理经验,聘请有成功经验的管理人员,提高办矿标准和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