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战略创新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春风送暖,花香四溢。在这美好的季节,我有幸参加了市局组织的赴武汉大学质量院企业质量战略创新研修班进行学习。来到武大,使我真切的感受到武大的魅力,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风,严谨的作风。提前将培训的内容、时间、形式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有《企业战略环境的革命性转变——中国经济:从“速度时代”转向“质量时代”》、《新常态下企业质量再造——质量创新》、《企业质量战略的实现方法——检验检测认证下的质量信用》、《德意志人的质量观及其实践》等,围绕质量这一主线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局部解剖;既有理论概述又有案例分析。教授们来自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向我们传授知识、传递信息、传送经验,渊博的学识、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饱享知识的大餐,意犹未尽,感想颇多,收获满满。根据教授们讲解的内容结合本职工作,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是强素质、增能力。新常态下,质量和效益成为发展的中心和重心,质量战略地位愈加突出。供给侧改革又为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天地。检验检测机构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民众呢?“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自身要有强大的技术根基,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才能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才能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技术服务,破解难题。为此,纤检所要提升人员的素质,加强组织业务学习,可采用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送出去、请进来,以老带新、交流和比对、学习加考核的方法,确保学习效果。

二是理念的创新。国务委员王勇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指出: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作为质检一线人员更应该始终坚守“质量就是信誉、质量关乎形象、质量决定生死”的信仰,用质量筑稳发展的根基,用质量抒写发展的篇章。抛弃以前的陈旧观念,不能坐等,不能凭经验工作。要学习德国人“严苛守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井然有序”的严谨作风,德国人对质量的认识是“质量意味着产品的生命、企业的生命、职工的生命”,而我们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就是检验数据,数据的准确、公证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使命。我们要主动向市场主体释放纤检红利,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质量基础和质量技术的优势,做质量的带动者和守护者。明白第三方检测质量信号的传递是公正性、专业性。要善于发现消费者的需求,根据需求来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从而提高民众的质量意识。

三是制度的创新。根据当前监督检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转版为契机,完善改进质量手册和管理规定,加强内部审核和质量管理评审,不断改进内部管理,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工作创新。(一)强化宣传主动引导。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1、重点宣传今年出台的《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2、加大对棉花和即将实施的《再加工纤维安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纺织品新标准的宣贯力度;3、针对不同企业情况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帮助企业完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健全质量管理机制。(二)上门“问诊”解决难题。实行分组责任制,由专人负责,定期上门“问诊”,针对各企业情况,开展个性化全程跟踪服务。认真听取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帮助解决的实际困难和质量问题,以及对纤检工作意见和建议等。通过现场解决、组织专家共同商讨等方式,第一时间将解决方案反馈给企业,同时在现场走访中,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质量状况等情况,帮助企业对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做出“预判”。(三)免费检验促进发展。利用我所新购置的乌斯特hvi大容量棉花纤维测试仪、乌斯特me100型条干仪、乌斯特classimat5型纱疵分级仪、单纱强力机以及服装检测等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为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免费提供一次产品质量检验,并根据检验数据帮助企业进行全面的产品质量分析,为企业后期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数据支撑,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实力。(四)建立档案摸清实情。为全市范围内纺织、服装企业建立质量档案,实行一企一档制,将企业规模、产量、主要大型生产设备、产品类型、质量状况等信息按季度更新,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随时关注企业的质量动态,督促企业把好“质量关”。

质量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新常态下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质监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主动向市场主体释放质监红利,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质量基础和质量技术的优势,为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社会进步发展,继续站位服务企业建设大局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