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5篇

【篇一】

xx,女,生于1968年8月,xx省xx县大庄子乡大庄子村四组农民。

她出生在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但当她嫁给赵德福这样一个老人年迈且体弱多病、小叔子瘫痪在床的家庭时,便毫不犹豫的担起了照顾老人和小叔子的重任,每天为小叔子端水送饭、清理大小便,治愈了褥疮,学会了理发,为他买了电视机,23年的精心照顾,让小叔子的生命得以延续。

丈夫的兄弟,就是我的亲兄弟

1993年,xx嫁给了赵德福,但婚后的生活并不像一般家庭一样平静安详,不但要照顾老人,更重要的是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叔子赵得绪。赵得绪13岁时因一氧化碳中毒,抢救不及时加之用药过量而导致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四处求医问药未果,只得回家休养。进了这个家门,xx就默默无闻地承担起了照顾老人和病人的责任。这个选择对她来说有着太多的不容易,但她从未退缩过。

起初,因为长期卧床,赵得绪屁股上长有一个碗口大的肉疮,浑身散发着阵阵异味。xx却浑然不顾这些,为了减少臭气的刺激,治好小叔子身上的肉疮,她寻遍了方圆几十里所有的秘方,经过长达3年的治疗,伤口竟奇迹般愈合了。

她对赵得绪的照顾细致入微,天热了,就拿枕头给他垫着后背,天冷了,又给他垫上厚厚的褥子。“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感到有些别扭,甚至还有些害怕。”xx说,一些邻居曾经劝她,赵得绪只是她的小叔子,这些事情不应该由她干,xx却说“我多做一点,小叔子就活得舒坦点一点,丈夫的兄弟就是我的亲兄弟。我不照顾,小叔子就没有人照顾了。”

没有嫂子,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由于整天躺在床上,赵得绪常常唉声叹气、乱发脾气。但xx没有怨言,她善良的心不忍让肢残的赵得绪心灵再受伤害。她常常安慰他,“只要我们有一口饭,你就有一口饭吃,你就安心休养吧。”

赵得绪瘫痪在床连坐起来的能力都没有,请人上门理发也很不方便,xx就自己买了推剪帮他理发,现在已经驾轻就熟。当年,家里没几件像样的家具,为了给赵得绪解闷,xx一家省吃俭用买来一台电视机放在赵得绪床边。渐渐地,赵得绪的愁眉不见了,精神也抖擞了,笑声也多了。

“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嫂子的感恩,她每天就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我,从不喊一声累,没有她,我不可能活到今天。”赵得绪说,“是她的悉心照料,让我奇迹般的活到了现在,今年,我已经46岁了。”

“一个人一间屋,我深受病痛的折磨又很孤独,总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她看我每天生活在这样一个小房间里,于是又想方设法把电视机、收音机都放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她是想让我对外面的世界也有所了解,让我开心起来。是她,有了让我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说到这里,赵得绪眼含热泪。赵得绪说,现在他的身体好多了,心情也顺畅,嫂子也老了,他会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安度晚年,这样,才不会辜负嫂子23年来的艰辛付出。

只要我还能动,就会坚持照顾好他

女儿赵凯丽亲眼见证着妈妈20多年来照顾叔叔的点点滴滴。赵凯丽说:“妈妈对我们兄妹两人从小就要求比较严格,要我们尊重叔叔、关心叔叔。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妈妈就让我们给叔叔送茶、送饭,天热了就给叔叔扇风。”

据赵凯丽介绍,妈妈xx多年劳累,体弱多病,不得不经常打针吃药,又因患有甲亢曾住院。住院前,妈妈都千叮咛万嘱咐告诉她要照顾好叔叔,并告诉她护理要领。住院期间心里总放不下,每天要打一两次电话向女儿询问情况。

“责任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从来不觉得照顾叔叔是一种负担,有一天我也会接过***接力棒。”赵凯丽说。

谈起xx的事迹,村里没有人不对其竖起大拇指的。xx的邻居赵得俭说,xx不仅要照顾小叔子还要下地种田种菜,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他从来没有看到xx因此抱怨过,屈服过。她总是笑呵呵地对待每一个人,默默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赵得俭感叹:“说句实在话,我连照顾自己的爹娘都没她这样耐得烦。有时候,想想她,我都感到脸红。”

xx的行为感动了当地无数干部群众,她成为大庄子村乃至全乡人民的“好媳妇”。

现在,xx也渐渐老了,身体也大不如前了。然而,给小叔子赵得绪端饭送水、端屎倒尿仍然是她每天生活的必修课。只是,她的身后多了一群接班人,她的女儿、儿子在她的感召和教育下,正在传递着爱的接力棒。但xx并没有因此而停歇下来,她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照顾好他!我并不觉得苦,我是心甘情愿做这一切的。”2013年xx被评为“xx市十大孝老爱亲”模范,她的大爱事迹也被大家广为流传!

【篇二】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在xx市集美区灌口镇田头村洋坑社,96岁老人陈选卧床五年多,吃喝拉撒全在床上,70岁的儿媳xx始终用心尽孝,每天十多次到床前,为她洗脸梳头、翻身捶背、嘘寒问暖。

陈选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五年多前因病卧床,儿媳xx从那时起一直悉心照顾她。

进入陈选的卧室,最先看到的是紧靠床边的两把椅子,其中一把上面放着一些零食。xx说,放椅子是防止老人翻身跌落下床,虽然老人已经无法翻身,但还是担心发生意外。椅子上有面包、水果,老人伸手可及,这些都是xx精心准备的。

xx每晚11点多睡觉,但因睡眠不好,经常睡到凌晨两点多就醒了,常常到天亮都没再睡着。清晨起床,她第一件事就是到婆婆的房间看看,为老人洗脸、梳头。之后,她要煮地瓜稀饭,婆婆每天都要吃一块地瓜、一个鸡蛋。如果有青菜,xx要把青菜煮熟后再切碎,做好后一勺一勺喂婆婆吃。

对xx来说,喂饭不是一件容易事。她的一只手一直会发抖,已经抖了几十年,一直没有治愈。给老人喂饭时,为避免稀饭抖落下来,她只好用另一只手握住发抖的手,才能把饭喂进老人嘴里。

xx操持家务。

为了照顾婆婆,xx从未出过远门,她没有坐过动车、飞机、轮船,甚至都很少出门到灌口镇走走,更别说外出旅游。其实,村里曾多次组织外出旅游,但为了照顾婆婆,她都放弃了。

xx结婚至今已有50年,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从没红过脸。年轻时,婆婆发脾气,她也不还嘴。长期照顾老人,很多人难免会不耐烦,甚至都没有好脸色,但xx从来不会。尽管有时她也会遇到烦心事,但她从不在婆婆面前表现出来。婆婆刚卧床时,经常会烦躁,但她没有任何怨言。即使自己身体不舒服,她也坚持照顾婆婆。她每天操持家务,照顾婆婆是重中之重,每天下午5点左右,她还要出门摘菜,再赶回家中。

有一年,xx的眼睛需要做手术,只得住院,老伴一个人忙里忙外。她住在病房里,心里却一直放心不下婆婆,三天后就急匆匆地要求出院回家。回家后,她一如既往地细心照顾婆婆。

xx给婆婆擦身。

xx孝敬婆婆,三个儿媳也孝敬她、孝敬奶奶。xx很少自己买衣服,身上穿的衣服大都是三个儿媳买的。晚辈受她的影响,经常给奶奶购买纸尿裤,回来探望。

xx的体重不足50公斤,而婆婆的体重近65公斤,她想要抱婆婆洗澡或者帮她翻身都是难事。夏天天气热,xx担心老人不舒服,就在老人后背垫上垫子,让老人侧身躺。除了给老人及时换纸尿裤,她还担心老人身上生褥疮,每天还要给老人涂抹爽身粉、肚脐粉。房间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异味。

xx孝敬老人的事迹在田头村是出了名的,社区书院、幸福院的社工经常上门为老人服务,小志愿者们也经常来看望xx和她的婆婆。孩子们从xx的身上感受孝道文化,并把她当成榜样。田头村幸福院负责人王丽雅说,xx孝敬老人的故事很感人,希望她的事迹能传播出去,让助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传播得更广。

【篇三】

xx的家庭现有两口人:xx,现年73岁,县蒙医院退休医师;杨秀兰,现年68岁,蒙古族学校退休教师。他们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相敬相爱,家庭和谐、温馨,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在他们的家庭里,虽然每个人的年龄、辈分、性格、文化、志趣等都各不相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民族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他们2001年入住巴音路3号楼以来,一直与身边的邻居和社区居民们和睦相处。特别是在多民族居住的社区内,始终保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他和妻子每天细心照料和关心着家里卧病在床的92岁高龄的婆婆,直到婆婆没有怨言的安详离去。还要看管孙子,又要给上班的子女们做饭,因此,这两位退休老人的一天变的很忙碌。除了要关心和照料自己的家人以外,他们同样的关心和帮助着邻里和周边的居民及老人们。

二、邻里团结,互相帮助

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两个儿子也是政府机关干部,他们都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待人热情有礼。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严格遵纪守法,没有参与黄、赌、毒等违法活动,依法行使和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来没有为了个人利益而收受贿赂、以权谋私;家庭成员守廉、助廉、倡廉意识也特别强。

xx是一位蒙医专家,虽然他已经退休,但每天有很多患者来看病,很多时候他都顾不上休息,对那些老、弱、病残者他都会亲自来到家里看病,但从未收取过任何就诊费用,都是义务看病。在退休后,他还一如既往的研究着蒙古医药科学,并把自己多年来的临床验证撰写成供青年医生参考的资料,这些资料对我县蒙古医药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去年他又写了《xx蒙古族自治县蒙医药志》一书。

他们常常自觉主动地打扫走道、楼梯的卫生,使走道和大院里的卫生特别干净;老人说:“院里干净了,大家心情也就高兴了”。走道里的灯时常会坏,为了使大家晚上出入方便,他们经常去更换灯泡,虽然对这两位老人来说这也是不简单的工作,但他们从未间断过;有的时候邻居家忘了带钥匙,进不了屋,两位老人会请他进来坐或打电话(给他家人),等家人回来;他们住的楼房前没有晒被、褥的架子,两位老人亲自找了些铁丝、木棒等,立起了供大家晒被褥的架子;因为旁边有停车场,多次把拉铁丝的桩子撞倒了,他又主动去修好;冬天下大雪时,他们会主动的将雪扫干净,给居民带来了方便,虽然件件是小事,却受到居民们的赞扬,好多居民说:“还有这样的好心人”,“为大家办了好事”,受到了居民们的好评,就是这样,默默无闻、一点一滴的关怀和帮助感化着周边的居民们,在这片辖区内形成了民族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三、崇尚科学,倡导文明

他们的家庭生活方式文明科学,能够勤俭持家,科学理财,合理消费。注重环保,能自觉净化、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家人根据自己的年龄、爱好、时间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夫妻经常沟通感情、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增进一家人的感情,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由于他们平时崇尚文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互相尊重、关爱,讲责任讲义务,培养良好的家风,因此,形成一个温馨、快乐、和谐、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在社区内说到尊老爱幼的好人,谁都会想起热格德勒这位朴实的老中医,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着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的美好乐章,促进社会和谐是他们这个家庭行动的宗旨。因此,在邻里之间、儿女之间、亲朋好友之间都起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互敬互爱的学习作用。热格德勒家庭,曾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好家长”等荣誉。

风风雨雨40载,xx,杨秀兰夫妻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共同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这不仅是一个家庭互相学习、互相包容、共同进步的写照,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崇尚美好的道德修养的真实写照。

【篇四】

提起xx,紫荆花园小区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一边夸赞她是难得的好媳妇,一边又对她家遭遇的不幸表示同情。

2010年的一场意外,46岁的王进强脑干出血,逐渐变成了植物人,苏醒的概率只有1%。幸运的是,比他小四岁的妻子xx仍然不离不弃,一边悉心照料丈夫,一边供养着上大学的女儿,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但上天并没有因此而感动,生活也并没有出现奇迹,2015年11月,xx在医院陪护丈夫的时候查出自己得了乳腺癌,如此的打击下,她想的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我的老公谁来照顾”?!

一场变故,丈夫成了植物人,柔弱肩膀挑起家庭重担。

王进强一家是肃州区富康路社区紫荆花园一号楼四单元302号的一户普通居民,丈夫王进强原是xx供电所的一名职工,妻子xx是一名家庭妇女,早在多年前就已下岗待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着丈夫和女儿的生活,一家人日子过得平淡幸福……

2010年6月王进强突发脑干出血,当时因抢救及时,出血量不大,病情得到了控制,但留下了后遗症,那就是失去平衡,只要一站起来整个人就左摇右晃,根本站不住。随后xx又陪丈夫去北京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经治疗后,王进强有些起色,渐渐会走路了。从北京回来之后的将近三年时间,xx每天陪同王进强在外面锻炼,走路,进行腿部活动。就这样,王进强的后遗症已经不是很明显,走路虽说和正常人还是有区别,但基本的行走和上下楼梯等都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了。

2190多个日夜,6年如一日,有丈夫在才是真正的家。

就在全家人觉得生活又向他们展开微笑的时候,2014年3月4日的中午,王进强突感头部不适,再次被送进医院,经ct确定为脑干再次出血,立即送入了icu(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这次王进强没能那么幸运,出血不止,陷入了昏迷状态,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脑干是人脑的生命中枢,但同时也是公认的手术禁区。不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只可以保守治疗,王进强出血不止,压迫神经已然没有了呼吸,医院采取了上呼吸机维持他的生命。

外地求学的女儿王琰接到通知后返回家中,在icu看到父亲嘴里插着呼吸机,头上都是各种管子,面容枯槁,王琰立刻崩溃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渐渐好转的父亲怎么忽然之间又会变成这样。医生明确的告诉他们,王进强只有1%的苏醒概率,就算救过来了,以后也是植物人状态,家庭还要背负很多经济方面的问题,最后结果就是人财两空。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女儿王琰不知所措,抱着xx痛哭不止。xx也感觉天都塌下来了,生活没了希望。但是她没有丝毫犹豫,只是请大夫全力抢救丈夫。过了3天,王进强的呼吸回来了,呼吸机慢慢的撤了下来,全家人悬着的心暂时放下来了,又经过半个月的抢救,王进强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之后王进强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同年6月王进强又被发现脑积水,需要做脑积水分流术,转院去了嘉峪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直到做完手术回到家里,已经是10月份了。王进强住了长达8个月之久的医院,xx也不分昼夜的陪护在丈夫身边8个月,此时的xx因为长期操心劳累,人瘦了一整圈,头发也变得花白一片。

再难,不让家散掉。只要丈夫有口气,就会一直照顾下去!

出院后的王进强已被确认为植物人状态,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一切都靠xx伺候。每天早晨,xx起床之后顾不上梳洗,先给丈夫喂药,他自己不会吃,全靠下的胃管用注射器注射进去,给丈夫喂完药之后再去给他做早饭,再用搅拌机打成米糊状给丈夫注射进去,然后进行擦洗工作,洗脸刷牙剃胡子,洗手洗脚这些都是每天早晨的日常工作,做完这些之后再去自己进行简单洗漱工作,然后出门采购,买菜回来以后11点要给王进强喂牛奶,之后就是进行午饭的准备,xx害怕吃的不营养对丈夫恢复不好,所以给他的午饭和晚饭都是以各种肉汤为主,里面放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做好之后打碎喂下去,鸡汤鱼汤羊肉汤每天不会重样,让王进强吃完之后她再简单给自己做点饭。下午3点还要给王进强喂一些蜂蜜水,5点喂自己打的鲜榨果汁。之后又要进行晚饭,等到吃完饭后开始给王廷强活动筋骨。

病人长期卧床不做活动肌肉会萎缩,xx不要王进强那样,她总觉得丈夫还有苏醒站起来的一天,所以天天坚持做活动,还买了针灸穴位图挂在墙上,每天看着书给王进强按压刺激神经,晚上11点要给丈夫喂酸奶助消化,半夜起来还要给他不定时的喂水喂药,加上每天固定的两个小时翻身一次,xx光每天晚上就要起夜3次,给丈夫翻身。

王进强的胃管每个月需要更换一次,由于各种原因,医院不派人来换胃管了。没办法,xx根据网上视频和以前看护士们换胃管的过程学习,现在每个月他来给丈夫换胃管,好多人都很佩服。最难完成的还是丈夫3-4天一次的排便,躺在床上的王进强什么都不知道,全靠妻子帮助他完成排便,如果便秘,xx就用手一点点的把大便抠出来。去过王进强家的人都知道xx照顾丈夫的细致和周到,家里没有一点异味,王进强全身也都很干净,这都源于每天xx的付出,有时候去医院,医务工作者都不相信王进强卧床这么久了,说他看起来气色很好,也吃的好,身体看起来很好,这一切都源于xx的奉献。

接二连三的打击,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很多人让xx放弃,但是xx听不进去,她就这么日复一日的坚持着,这个信念就这样又支撑了她两年,到2015年11月15日,王廷强半夜再次不对劲,浑身冒汗被送进医院发现是肠梗阻,在医院期间xx突感不适,一检查确诊为乳腺癌,需要立刻手术,xx做了手术,切除了一侧乳房,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多大的痛苦,可就在这种情况下xx想的最多的还是丈夫,想着以后自己再也照顾不了王进强,他怎么办?接下来xx还要进行6次化疗,而且以后不可以再干重活了,照顾王廷强更不可以。以后的路要怎么走?xx的心碎了……,她一直坚信只要她努力,一定会发生奇迹,王进强有一天能苏醒过来!

【篇五】

他,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清晨迈着蹒跚的步伐送孙子上学、给老伴买早点,紧接着又匆忙赶到市场,为家人精心挑选一天的食材,随后又要操持家务,晚饭后还要辅导孙子写家庭作业,安顿全家人歇息。貌似这样的生活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很正常和平淡,然而他的家庭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他叫xx,今年76岁,是一名已有55年党龄的退休老教师。两鬓斑白的他,理应正是享受天伦之乐之时,然而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位慈祥的老人。瘫痪在床的老伴、智力障碍的儿子、精神残疾的儿媳、还有智力残疾的孙子,都需要他的照顾,他是妻子的一片天、儿子儿媳的避风港、孙子的保护伞,家里的所有责任都落在他一个人的肩上,但他依然坦然面对,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逼退,反而更加铿锵有力的向前迈进。

父爱如山,舔犊情深

1968年5月马老的小儿子马建军出生,原本以为会给这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欢乐。然而,好景不长,渐渐地马老发现进入小学的儿子,智力明显不如其他同龄的孩子。从此,他开始了一边上班、一边带着儿子四处求医的艰辛历程。48年如一日的陪伴、守护着儿子,倾注了作为父亲的所有心血,马老也从不足而立之年的小伙子到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始终如一,48年的时光似乎夺取了他的“自由”,他用48年的时光每天陪儿子穿衣、吃饭、睡觉等一些生活琐碎之事。儿子渐渐长大,为了儿子以后的生活,马老又开始四处奔波,为儿子的婚事劳心劳力。2002年,经人介绍儿子与同乡姑娘蒲玉琴喜结良缘,但患有“精神残疾”,马老说:“一开始他就知道儿媳有缺陷,但他觉得这样对于儿子来说也许是最好的归宿”。2003年小孙子xx出世,当一家人还沉浸在三世同堂的喜悦与欢乐中时,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原本就“支离破碎”的家庭,送进幼儿园的孙子智力明显跟不上班上的同龄孩子,老师建议尽快带孩子进行全面检查,当拿到检查单的那一刹那,马老整个人瘫坐在了地上,“先天性智力残疾”的字迹深深的刺痛了这位老人的心,那一刻,始终坚强的老人落泪了……从此马老的身上就又多了一份照顾孙子的责任,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孙子一天天长大了。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就会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手牵着手向学校的方向前行着。下午放学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校门口等待着孙子放学回家。夜幕降临,万家灯火,劳累了一天的马老还要陪着孙子一起开始当天的家庭作业。尽管这样,马老却从未放弃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陪着孙子走过了13个春夏秋冬。

伉俪情深,无微不至

2012年10月的一天,原本健康、开朗的老伴刘治兰阿姨,突然出现无法行走、双手不停颤抖的症状,马老带着老伴辗转多家医院,但最终医生都以“肌无力,无法医治”劝她回家修养,面对这样的变故,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病魔的袭来,老伴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古怪,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这时的马老总是耐心的开导老伴哄她开心。每天照顾老伴起床、穿衣、洗漱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遇到老伴身体不适时,便将饭菜端到床前一口一口喂给老伴。睡觉前还要给老伴揉捏麻木的双腿,他说“辛苦是辛苦了点,但只要老伴晚上能够睡的踏实一点,这点辛苦不算什么。”老伴和孙子平常最喜欢吃的面食当属饺子,为了能给他们解解馋,儿媳蒲玉琴因身体的原因,连平时的拉面没他的帮忙也无法独立完成,马老总是忙前忙后为家人做好可口的饭菜。为了能让老伴下地走路,马老四处打听寻医问药,听说了一种叫“肽藻蛋白粉”的营养品效果不错,但是很贵,马老说:“贵点没关系,只要能让老伴下地走路,花再多的钱都值得”,马老用自己每月微薄的退休金,坚持给老伴购买,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卧床多年的刘阿姨竟奇迹般的下床,慢慢的移步走路了。

尽其所能,发挥余热

尽管生活的重担就像大山一样压在了马老的双肩,但他却始终如一,用自己坦荡、博大的胸怀,呵护者身边的每一位亲人。不仅如此,身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第一楼院党小组组长的他,在困难面前从未低头,面对工作更是一丝不苟!他经常这样说“是党培养了我,虽然我现在退休了,但是人退思想不能退”。社区成立不久,他就主动到社区领任务,并积极参加了社区党员先锋志愿队,成为了社区居民的“热心人”。兰新社区居民住宅楼大多是散居楼院,上下水管道老化,下水堵塞外溢情况时有发生,每到这个时候,他总是带头挨家挨户做好住户的协调工作。为了能让大家的居住环境更加干净整洁,马老总会抽空和大家一起清扫楼院巷道的卫生。看到楼栋院内凹凸不平,他总会自己出钱买两袋水泥,与几位年轻人共同出力,将原楼院内地坪铺设的平整而美观,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人人都说他是“活雷锋”,可马老却笑着说:“给别人方便也是给自己方便”。

爱是无私的,奉献是神圣的。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让我们擎起希望的火炬,正如马老劈风斩浪,相信明天的阳光依旧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