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换位沉底”调研报告
消除农村“怪象”促推乡村振兴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根据中共凌云县委《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换位沉底”活动的实施方案》(凌教组发〔2019〕6号)文件要求,结合凌云县“九个年”活动,我们到联系点--平塘村通过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和部分群众座谈、面对面交谈、走访入户、交心谈心等方式开展“换位沉底”调研。经调研,进一步了解平塘村在脱贫攻坚中的做法和收获,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有的非贫困户认为国家太重视贫困户而好像冷落了自己,有的贫困户靠国家补助度日、干脆不干活,“争当贫困户”成了农村的“怪象”,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
一、基本情况
平塘村位于朝里瑶族乡东南部,与本乡九联村接壤,距县城37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2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有7个自然屯,全村254户1111人。2016年脱贫5户27人,2017年脱贫4户24人,2018年脱贫19户96人;截止目前,全村还有34户167人未脱贫(预计2019年实现29户157人脱贫)。未脱贫的贫困户是脱贫中的“硬骨头”,不少人不愿脱、不肯脱,出现一些群众“争当贫困户”的“怪象”。
二、主要表现
在调研中,发现有6种“争当贫困户”“怪象”的具体表现:一是部分群众产生“横向对比”心理。部分边缘户、中间户的对比心较强,与本组全村对比,反映有个别贫困户家庭各方面都比他家好还评得贫困户。二是部分群众产生“利益驱动”的想法。部分条件比较好的群众受利益的驱动主动找驻村工作队员、包村干部、村(组)干部或直接找到乡领导,口头或书面要求列入贫困户。三是部分群众产生“不跑不得”的想法。有些群众则是存在你不跑指标会白白给你吗”的想法,既找组织说,还撺掇左邻右舍或亲戚朋友联合到村、到乡“要指标”。四是部分实际生活在一起群众有利用“分户”套取指标的思想。特别是部分特少数民族同胞,在贫困户识别的过程中,纷纷到派出所分户口,把老人的户口单立户头的想法。五是部分群众产生间接“压”的怪招。个别群众为入列贫困户,通过找亲戚朋友拉关系,到处打听看谁能“压”联系村领导、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及驻村工作队队员,让其在某单位工作或经商办厂等“有头有脸”的亲朋好友以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说说好话,要求在入列问题上给予“关照”。六是部分群众有“缠”的思想。个别群众,自己不愿履行赡养义务,鼓动年老体衰、不明事理的老年人到村、到乡以“静坐”、吵闹甚至谩骂、抱腿等形式天天缠访不休、周而复始的要“当贫困户”。
三、原因分析
从客观方面讲,部分群众争当贫困户的行为有一定的正当性,它体现了群众权利、利益意识的觉醒。是否入列贫困户,事关切身利益,群众当然要关注、要争取,这似乎无可厚非。但利益意识觉醒不是唯一的原因。从表面现象来看,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群众怕“掉队伍”的心理。因为各种原因,部分真正需要入列的贫困户在近些年的工作中未能纳入,当新一轮政策到来后,主动向基层组织靠拢,积极申请入列贫困户,不想再一次掉队。二是部分群众有“懒依赖”的心理。个别贫困户是吃惯了“救济粮”,花惯了“政府补贴款”,不想着主动脱贫致富奔小康,而是依赖当地党委政府,“坐地等花开,等着别人送”。新一轮政策来临,当然要争先恐后地争当贫困户。三是部分群众有“占便宜”的心理。通过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和帮扶,不少人发现,脱贫攻坚的配套政策含金量很高,觉得上级或帮扶单位不是发钱就是给物,有油水可以捞一把,特别是“八个一批”配套政策的出台,部分人觉得“虽然我不是贫困户,但政策是国家给的,不要白不要,别人要得我也应该得。”四是部分群众有“虚荣攀比”的心理。有些人自身并不贫困,但虚荣地认为,现在政策这么严,我能戴上“贫困户”的帽子,说明我在村里、县里人缘广、地位高、说话算个人物,比你张三、李四强、比你王五厉害。
四、意见建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各级干部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消除农村“争当贫困户”的“怪象”,是加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促推乡村振兴的步伐。为此,消除群众等靠要、“争当贫困户”的“怪象”,我们做了如下思考:一是加强对扶贫干部的管理,压实责任。经常性的开展明督暗访,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曝光干部作风问题,加大对村干部、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相关干部的执纪问责力度,避免工作不实搞形式、走过场、假扶贫。严格督促考核,对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既要有时间节点还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统筹乡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力量,量化考核指标,层层传导压力。积极评优树模,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先进,鼓励先进,提拔先进,在脱贫攻坚工作领域内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二是扶贫先扶志,脱贫先立勤。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动力,继续开展好培育“五最”新型农民活动,各个行政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继续深入村屯与群众拉家常、宣传扶贫政策,倡导全县人民群众争当“最爱国、最守法、最勤劳、最诚信、最友善”“五最”新型农民。三是厘清政策边界。政策界定要严,不能笼而统之,模模糊糊,让干部、群众摸不着头脑。政策解读要细,不能懒政怕事,把惠民政策藏着掖着,秘而不宣。在政策制定上,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只有原则没有细则,让群众觉得好政策是“看得见摸不着”,成了“镜中花水中月”,口惠而实不至。政策把握要准,既不能政出多门,自行解释,自由发挥,干部也不能心存私念,自由解读,过度解读。四是树立正确导向,既要表彰工作突出的干部,还要表彰勤劳致富、自主发家、主动脱贫和主动退出贫困户序列的先进户,也要表彰那些先行先富、带头共富的富裕户,消除裂痕,弥补不同群体、阶层间的心理差距。也要弘扬新风,通过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定民约村规,积极发挥乡贤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新风尚,助推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役。琮要审慎兜底,对丧失劳动力或有特殊原因无法自主脱贫的,要尽力兜底,不掉一人。但坚决把那些好手好脚而不干事的懒人、闲人剔除兜底之列。要创新思路,找准适合这类人脱贫致富的良方,为他们创造脱贫致富的条件和环境,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力量走出困境,脱贫致富。
总的来说,精准脱贫讲的是实事求是,要以群众利益为根本,把脱贫摘帽作为最终目的,在工作上要不断创新,扎实推进,才能有效减少或防止争当贫困户的“怪”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