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支队伍”,,强化脱贫攻坚一线组织力量

打造“三支队伍”

强化脱贫攻坚一线组织力量

阜平地处太行深山区,国家“八七”扶贫计划以来一直没摘掉穷帽子。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视察指导工作,极大鼓舞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脱贫斗志。经过走访调研,我们感到,阜平之所以贫困,最根本的还是人的问题。县委下狠劲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强化脱贫攻坚一线组织力量。

精准选人,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是按照“一好双强”定位选书记。县委制定《吸纳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办法》,大力选拔政治素质好、领富和协调能力强的村书记。推行“企业家反哺、退休干部回巢、复退军人二次建功”计划,吸引70多名能人回村任职,全县村书记队伍平均年龄由63岁下降到51岁、高中以上学历由20%提高到47%。二是聚焦突出问题派干部。逐村摸排情况,对症下药选派第一书记。统筹调配干部资源,选派19名党群干部到班子软弱村,12名政法干部到信访问题突出村,5名懂旅游的干部到自然资源优越村。三是明确“双十”标准挑能人。我们坚持因村定业、因业选人,以人均可支配收入10倍以上、辐射带动10户以上的“双十”标准,从种养大户、农家乐经营者、科技服务能手中,选树462名致富带头人,使每个村都有1至2名就地创业、拉动力强的致富能手。

严管厚爱,多措并举强筋骨。一是全方位培育。县委把“三支队伍”培训列入党员干部培训计划,每年投入80多万元,分主题、分层次开展培训。连续3年选调村书记参加省级“万人示范培训”,实现村书记培训全覆盖。组织第一书记每月一次座谈、每季一次观摩,每年开展两次致富带头人实用技术培训。二是立规矩严管。推行农村党支部书记“小微权力清单”,严查惠民政策落实、扶贫资金使用等问题,先后给予14名村书记党纪处分。从驻村考勤、述职评议、纪律约束等方面完善第一书记管理制度,对10名不称职的驻村干部通报约谈。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度,对只要支持不起作用的12名致富带头人进行了撤换。三是增投入保障。每年列支315万元用于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按照不低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的标准发放;拿出440万元解决第一书记工作、生活经费,对表现优秀的予以专项奖励;在严格执行有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整合涉农资金xx亿元,优先扶持致富带头人扩大生产。

压实担子,攻坚一线显身手。一是示范引领干起来。现在扶贫资金、项目越来越多,但群众看不到成效,再好的事也不愿干。这个“题”,还要靠“三支队伍”来破。大台乡柏崖村有2900多亩撂荒山地,村书记赵风明率先种植135亩仙桃,两年后收入40多万元,群众看到效益后纷纷参与。赵风明免费提供种苗,主动传授技术,带动全村300多户脱贫。二是引导群众动起来。为激励大家自力更生、自主脱贫,村支部和第一书记利用“三会一课”、村民大会,讲扶贫政策、教脱贫办法;带着群众到山东寿光市、河南郝堂村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添动力;进家入户做工作,答疑释惑,消除顾虑。三是排忧解难帮起来。针对农产品销售难,组织第一书记代理、代办网店710多家,梳理包装13大类180多种农副产品网上销售;针对贫困户贷款难,由村书记帮助贫困户跑办各类手续,全县落实扶贫贷款xx亿元;针对特困群众脱贫难,组织“三支队伍”结成600多个帮扶对子,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4年来,全县贫困人口由10.81万人减少到3.5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4%下降到1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62元提高到654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