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格外激荡人心。2020年,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实现之年。2020年,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之笔,让我们用作风建设凝聚强大正能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风建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今年是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之年,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艰巨,既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又关乎民主法制、文化道德、资源环境,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浮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既要有直面挑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也要有管控风险、防守底线的能力和定力,必须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坚决纠治“四风”及其隐形变异新动向;必须善始善终、深入持久地抓作风建设,防止虎头蛇尾和一阵风。只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纠“四风”、改作风才能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党才能经受“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用良法善治来常抓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不仅需要经常抓、长期抓,还要靠体制、机制来保证。”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用系统性思维和结构性思维来分析,良法固然重要,善治更加关键,需要关注以下五方面问题:一是党的组织领导问题。“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要推进和强化作风建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二是作风建设监督的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党的作风建设考试中,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不搞自说自话、自弹自唱,不搞闭门修炼、体内循环,自觉在人民群众监督下开展作风建设,才能做到不虚、不空、不偏。三是知行合一的问题。作风建设既要重理论教育、纪律建设,也要重实践培育、榜样示范,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示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的作风,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四是问题导向。现阶段的作风建设,找差距、补短板,“四风”及其隐形变异新动向仍需花大力气解决。五是抓落实问题。“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风建设必须落在实处。
用多种手段来纠正不正之风。一是要引导全党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有处罚功能,也有保护的功能。要加强纪律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党员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二是纪律的监督、检查和问责。纪律制定、纪律宣传、纪律认同是一回事,遵守它则是另外一回事。纪律监督、检查和问责在作风建设中绝不能缺位,不能让纪律成为“稻草人”。三是开展积极的党内斗争,用好党内批评这个武器。党内批评具有重要的预警功能、纠错功能,防止量变引起质变,小错发展成为大错,党内批评实则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保护。
用优良作风来引领社会风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从内部来看,围绕各种新旧作风问题的解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从外部来看,党的作风建设与政风建设以及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的交融性、关联性、互动性不断增强。面向新时代,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党的作风建设,意义重大且要求严格:一是作风建设要有强烈的时代意识、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行动能力,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针对时代的要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锤炼作风。二是作风建设要有创新精神,但要认真把握创新的形式、内容和影响。三是作风建设要发挥好承续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双轮驱动作用。同时,认真思考如何与时俱进地丰富党的作风建设的时代内涵,始终做到以优良的党风引领社会风尚。
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是2020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作风建设部署要求,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管出习惯、化风成俗,决不能让作风问题反弹回潮。要广泛听取广大人民群众意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用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