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0%,与15个国家接壤,我国总长2.2万多公里陆地边境线中有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约占86%;全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中85%以上是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资源富集、人口稀少、战略地位突出,但是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而,按照我国的功能区划,民族地区既是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区域,又是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与内陆、沿海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但是民族地区70多年创造性的工作实践也客观地证明:作为“祖国重要的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保护屏障”,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既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难点、重点,也是民族自治地方基层组织建设的特色和亮点。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边疆民族地区历来是敌对势力分化和瓦解中国的突破口,反分裂、反渗透、反破坏的斗争长期存在。这在客观上决定了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放在首位。为此,加强和改进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准确把握相应的特点和规律。
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在团结各族群众、推动民族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对于确保党对边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区域自治,推进内蒙古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高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边疆地区党的建设,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边疆民族地区来说,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历史因素、民族风俗等客观条件,使党的建设处于一种特殊的环境之中,为党的建设带来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因此,必须切实把握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的特点与规律,搞好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党的基层组织始终是基层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全部战斗力的基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较慢,与发达地区相比,在交通、教育、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的一个标志就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相对薄弱与不足。只有建设好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才能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抓好边疆民族地区党建,关健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组织“人”的工作。“人”的问题是民族地区党建的根本,必须紧紧围绕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教育和管理,扎实做好“人”的文章。这件事做好了,边疆地区才能人才济济、英才辈出,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潜力才能从根本上被激发。“群众要致富,支部来领路;支部要有力,关键是书记”,这是基层干部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生动总结,是实践经验的结晶。一是抓好”两个结合、两种能力、两个班子”。紧密结合民族工作和民族结构的实际、结合不同地域和行业的实际,突出培养领导科学发展和致富群众的能力、培养紧密联系群众促进民族团结的能力,重点抓好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班子建设,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班子,尤其要选配好村党组织书记;二是抓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以培养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为重点,加大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投入力度,着力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场所、资金、师资等缺乏的问题;三是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更多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通过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作风过硬、群众拥护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打牢人才基础,支撑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重视文化建设,转变民族地区的消费观念。帮助群众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是基层组织的历史重任。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族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富裕起来的个别民族群众中,淡化教育、相互攀比、挥霍资财等不良风气有所滋长,给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在大力打造现代文化、传播现代文明的同时,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相融,为边疆民族地区提供高尚、进步,文明、健康的文化盛宴。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矫正不文明、不健康消费行为;其次是整合远程教育站点与党员活动室等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利用各种民族节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党建工作.积极打造民族文化广场,组建民族文艺表演队,搭建党员群众活动平台,提升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形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
第三.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定和谐,是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多、信教群众多的实际要求必须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一是找准契合点,把党的政策理论和民族宗教文化有机结合。用民族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宗教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努力挖掘和弘扬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请、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二是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三是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防止由于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使个体问题发展成群休问题,使一般性的群体性事件发展成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团结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坚决打击各种渗透、破坏、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稳定;四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健全民族工作长效机制,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化寺庙法制宣传教育,坚决打击利用宗教从事分裂破坏活动。
第四,抓好基层党的阵地建设,构筑坚固的发展基础。要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应突出抓好两支队伍,不断壮大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骨干力量。一是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抓好农村和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突出考察在反分裂斗争中的现实表现,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管理,提升党组织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处突维稳和做群众工作的“三种能力”。建立健全党组织带头人岗位目标责任和考核激励制度,采取组织定目标、自查找差距、群众评不足、整改看实效“四步”工作法,加强对党组织带头人履职情况的考核与监督;二是以发挥先进性作用为主线,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在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和社区,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同时,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创新管理方式,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认真总结推广民情日记、公开承诺、结对帮扶等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发挥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抓基层活动阵地建设,实现村委会活动场所全覆盖,并开始向边境一线自然村延伸。还应重点抓好活动场所建设任务,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祖围的边疆。通过努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现代远程教育,创新党员活动载体,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方法。
第五,组建宣讲团。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建设,而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理论建设。理论建设要紧紧圈绕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创新的成果开展宣传,这也是基层党组织的首要任务。以宣传教育为抓手,夯实思想基础,进一步深化寺庙法制教育、学校德育、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教育,深入农牧区、城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不断提高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要始终高举一面旗帜,坚持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政治方向。始终高举“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伟大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站稳立场、坚定信念为根本,突出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央关于新时期边疆民族地区工作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教育。同时,在边疆民族地区,对有效有力地进行理论宣传,应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组建党性强、理论水平高、勤于奉献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围绕落实党的重要方针政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采取巡回教学、送课下乡的方式,到乡镇、村党支部轮训农村党员,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发展、干事、维护稳定上来,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