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之谈

湖州市是浙江省地级省辖市,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十多年来,湖州市坚持以“八八战略”为引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湖州之路”。为了更好的编制松江区乡村振兴规划,松江区发改委相关同志到“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湖州市学习调研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座谈会和乡村实地查看,体会到湖州市政府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繁荣乡村振兴之“根”,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与动力,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培育计划,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积极实施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十大工程,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粮经轮作、水旱轮作、立体种养等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大力推进经营主体转型升级,有力促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以农家乐、美丽村庄经营为重点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和乡村旅游总收入分列全省各市的第二、第一位。农村电商、观光农业、健康养生、休闲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也逐渐兴起。

二、塑美乡村振兴之“形”,创建美丽乡村,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振兴。全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模式,行政村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分类处置覆盖率达67%。德清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新模式,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狠抓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区外建制村整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全力开展生态修复,重拳整治环境污染,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加大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保护力度。湖州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7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年居全省前列。

三、托住乡村振兴之“底”,全面改善民生,推动乡村社会事业振兴。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拓展延伸,全市等级公路、城乡公交通村率达到100%。按照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着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按照推动城乡社会保障支付逐步并轨的思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衔接。在全省率先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建成778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城乡低保实现区域性同标,2017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3%。

四、传承乡村振兴之“魂”,推进社会和谐,推动乡村治理模式振兴。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工程,全市农村基本实现有文化礼堂、有展览展示、有文化团体、有文化走亲、有礼仪传习、有素质培训、有村规民约、有长效机制等“文化八有”全覆盖。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统一推进规划编制、村庄设计、农房设计等,保护乡村传统特色文化,加强对桑蚕、溇港、丝绸、茶叶等农村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留住“乡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持续开展农村平安系列创建,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全市所有乡镇全部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和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中心,“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现全覆盖,各类矛盾纠纷在农村基本得到有效化解。

五、留住乡村振兴之“人”,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农村居民素质振兴。按照培育新农村建设复合型、领军型高端人才的要求,建立了全国首个地级市农民学院——湖州农民学院,重点培养“学历+技能+创业+文明素养”的农民大学生,加快建设新农村建设领军型人才队伍;同时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吸引农村年轻人才务农;广泛开展向农民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六、注入乡村振兴之“能”,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乡村体制机制振兴。湖州市是浙江省唯一的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全面开展五大方面33项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吴兴区、南浔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成效明显。实施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新型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构建“1+1+n”产业联盟,顺利完成浙江省农技研发与推广体制创新专项改革试验任务,有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扎实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成市、县区、乡镇、村“四位一体”产权交易平台体系;湖州市德清县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33项制度的并轨,农村居民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政策。2015年,湖州市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全国率先完成户籍制度改革,有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七、夯实乡村振兴之“基”,强化基层核心,推动乡村基层振兴。积极实施乡村“领头雁”工程,评选表彰一大批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带头人和“百姓喜爱好书记”群体,选拔优秀村书记进乡镇领导班子,激发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并通过建立“村情档案”,选派村“第一书记”、实施专项督查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进步。针对低收入党员群众,通过村党组织主导、党员中心户带动、产业合作互助三种模式组建农村党群创业互助会,整合资源帮扶低收入党员群众创业增收,变“输血”救济为“造血”自强。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全市集体经济总收入为xx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为xx亿元,在集体经济欠发达村落实物业“造血”项目,村均年经营性增收10万余元。

八、汇聚乡村振兴之“力”,开展合力共建,推动乡村全方位振兴。注重乡村振兴总体谋划,2006年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谋划制定行动计划;2010年研究制定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十二五规划”,创建“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市;2016年研究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目标;2018年制定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总体方案。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推动、财力保障,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有力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顺利推进。2006年至2017年,全市财政预算内用于“三农”的资金达xx亿元,且每年投入资金保持不断递增。调动高校和社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参与湖州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农村综合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创新改革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实践,积极支持湖州美丽乡村建设。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湖州农村已经发展成为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阐释。对标湖州先进经验,松江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聚焦短板、改进不足。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应当学习湖州加快农村经济转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人才培育方面,湖州创新“七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搭建如“湖州农民学院”等优质的三农教学平台,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新农村建设领军型人才队伍,松江在培养农村人才方面有很多瓶颈亟待突破,可以探索尝试类似的政策引领;在农村环境面貌和社会治理方面,近几年来湖州和松江以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模式、生活污水治理、河道污染治理、“五违四必”整治、网格化管理等工作为抓手,共同提升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总体环境面貌;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湖州市非常注重对农村文化底蕴的保护和发扬,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不忘对“乡愁”的保留,乡村文化大礼堂、乡绅乡贤评选等举措都为松江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设经验。

湖州和松江是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的共同成员,湖州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走在全国的前列,松江要在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开展乡村社会治理方面找到与湖州的共通点,既要学习借鉴湖州的先进经验,又要把握好松江农村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在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背景下找准定位与方向,打造出具有松江特色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