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县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思考

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现状

柞水县县域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辖13个镇120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16.5万人。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向上争取和县级财政投入等方式,实施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综合交通体系为骨架,以县城及产业集聚区为支撑、以中心镇为辐射点的城镇化格局。先后完成了《柞水县城2007—2020年总体规划》、《柞水县城乡一体化规划》修编,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营盘镇、凤凰镇被列入省级重点镇建设规划,杏坪、红岩寺、蔡玉窑、曹坪4镇通过市级城镇规划审核,乡镇总体规划率达到100%。依托现有城镇格局,完成营盘、石瓮等重点镇及东甘沟、明星等新农村重点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镇、村之间的公路连接建设及县城和重点镇的亮化、绿化、休闲长廊、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县城规划面积由过去0.9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0.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城镇规划面积由原来的5.2平方公里扩展到4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2.42%。

二、存在问题

柞水县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基本地理结构和地质特征影响,三大流域均呈狭长状,且海拔落差较大,地势起伏不定,给打造一个规模相当、功能完善且具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带来一定难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城市化质量较差。除县城外,其它中心镇职能不突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镇面貌普遍较差,城镇规模也较小。

二是支撑产业缺乏。我县集镇主要以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地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欠发达,城镇缺乏支撑产业,进入城镇的农民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三是建设资金缺乏。我县财力薄弱,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部分镇缺乏稳定、规范的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十分紧张,资金投入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需求。

四是规划滞后。在我县城镇建设规划中,有些镇只有总规没有详规,总体规划编制深度不够,详规覆盖率低,缺乏近期建设规划,可操作性差;有些镇城镇规划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城镇综合开发率低,出现规划趋同性。

五是建设管理经验不足。乡镇机构改革后,城建队伍人员减少,职能弱化,城镇管理力度不够,大部分城镇缺少现代文明气息,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

六是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经济实力弱,对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不足。大多数镇的道路、供电、给水、排水、绿化等设施简陋落后,服务功能不全,文教、卫生、公共福利等社会事业发展迟缓,与现代化城镇文明相差甚远。

三、对策建议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就必须立足区域特征、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城镇,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通过城镇之间的互通、互补与互动,系统性的体现和发挥城市各项功能,从而达到加快县域城市化的最终效果。

1、正确定位城镇化发展方向。坚持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原则,加快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等不同层次的规划编制工作,高水平编制规划,高效能执行规划,高起点引领规划,使规划统领城市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规划管理服务城镇的能力显著提高。按照城镇一体化的要求,将老城区、新城区、盘龙园区全部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结合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强化对建筑红线、生态绿线、亲水蓝线、基础设施通道黄线的控制,全面启动城市道路交通、绿地水系、环卫设施、教育卫生、供暖、天然气、垃圾处理、给排水、防洪、污水处理和地下管线以及防空、防灾、公交等专项规划的编制。结合重点镇、新农村和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进一步完善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的配套设施专项规划,将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给排水、公厕、绿地、小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并纳入中心村修建性详细规划。

2、认真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设计超前、功能齐全、实用美观、质量过关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工程,不断提升城镇聚集人口、宜居宜业的属性,增强城镇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新建续建各类城建工程项目,迅速拓展城市规模,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形成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的城市新形象。结合柞水实际,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城际交通能力提升、城市天然气利用、县城垃圾场续建工程、污水管网续建工程、新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积极实施各镇污水处理站、垃圾场和农贸市场工程,启动污水处理、绿地、小广场等配套设施,新建中心村给排水、公厕、垃圾收集工程。

3、努力做大做强城镇支撑产业。立足资源优势,依托大西沟xx万吨菱铁采选等重大工业项目,适时启动特钢、钛系列产品开发,策划包装一批钢构件、五金配件等新项目,推进矿产开发由资源采选向精深加工梯次转型,力争建成陕西矿业大县。依托三大流域的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将乾佑河流域打造成以休闲娱乐、旅游纪念品开发、餐饮服务、客运服务、旅游中介、文艺影视演出、企业商务会馆、产品展厅及交易类项目为主线的休闲度假服务类产业发展区域;将社川河流域打造成以矿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维修及零部件加工、企业职工福利区、餐饮住宿、商务会馆、商贸批零、农副产业收购、手工制作类项目为主营业务的矿产开发服务类产业发展区域;将金钱河流域打造成农特产品集约化生产、蔬菜及农特产品货源供应和农业规模化企业聚集区为主的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区域。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城镇各类市场,积极提升餐饮、住宿和批零商业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通讯、科技、文化、金融、保险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解决城镇由吸引人口聚集向吸附人口聚集的过度和飞跃,继而通过人口聚集推动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功能互补的城市体系。

4、积极探索完善城镇管理新机制。加强规划管理,强化市容市貌监管,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步伐,进一步明确车辆管理、市场管理、污染物管理、河道管理、建设用地管理、林地管理、线网管理、管道管理和社会治安管理的部门职责,实施城市实时、动态、高效、无缝化管理,形成全方位、无缝化的城市管理工作体系。完善城市土地收储经营体制,加大土地整理和收储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市场,发挥城投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引进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加大城市配套费、垃圾处理费、污水处理费的征管力度,切实缓解和弥补城市公共设施日常维护费用。实行城市空间有偿化使用,制定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盘活城市资源。实行公共设施商业化建设运作,通过重大公共设施经营权限期出让化解建设资金不足。

5、着力打造城镇发展新平台。进一步破除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平台,完善城镇管理办法,保证农村进城务工、经商人员与城镇居民在就业、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加速农村人口城镇化。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健全劳务培训和输出网络,引导城乡富余人员有序输出,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拓宽城镇就业空间。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公益事业,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解除进镇人员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凝聚力。

6、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强化依法管城的意识,加强城镇管理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系统、规范而又便于操作的城镇管理制度,促进城镇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彻底改变城镇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脏乱差现象;重点抓好县城及各镇政府所在地和公路沿线环境建设,保持城乡环境卫生经常化、制度化。积极实施拆墙透绿、庭院绿化、楼体亮化等工作,规范临街广告牌匾设置,进一步美化亮化城镇。加强城镇居民城市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规范城镇居民行为,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丰富城镇文化内涵,提升城镇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