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材料

xx,男,汉族,195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xx职业技术大学董事长。1969年11月入伍后即出国参战,战场上火线入党,曾荣立4次战功,八级伤残军人。1973年,转业到晋江汽车修配厂工作,1983年创办企业,1986年开始办学。他首创“以企养校”模式兴资举办培训学校,培养了数千名技术创业型人才,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学生全部实施免费培训;1992年,其先进事迹被拍成党员教育片《八闽先锋》在全省巡回宣传。2002年,他创办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xx中营职业学院,后更名为xx职业技术大学,33年来他累计捐资办学逾xx亿元。20xx年7月,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部队生活、战火洗礼在xx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并深深影响着他。退役后的他倾尽自家财力,全身心投入民办教育事业,积极响应国家职教改革的号召,创办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校--xx职业技术大学。33年来,xx自创一套十分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实用技术人才,办学成效备受好评,也正是他的精神、理想和创造力赋予了这所学校与众不同的“底色”。

保障改良武器装备研发新战术

走进xx的办公室,几张英气戎装的黑白相片和革命伤残证书显得格外珍贵,这是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留给他的印记。

“当时我才十五岁就参军了,是44团7连炮技工,之后随部队出国参加抗美援越战争。”xx由于刻苦钻研,技术过硬,担起了全连武器设备的维护和抢修任务。特别是当时的电发火装置问题比较多,经他改良后,从没发生故障,确保集中火力打击敌人,他提出增设假阵地的战术,误导敌机,减少我方伤亡。援外作战两年多,因为在战斗中表现勇敢,上级特许在战场上火线入党。

“火线入党的并不多,都是比较突出的。共产党员都是打仗冲锋在前,不怕死。因为人有了信仰之后,就有了前进的力量。”xx在战场上荣立4次战功,当回忆起这些往事,他激动地说,“头顶炸弹志不移,虎啸狼嚎何所惧!宁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即使两次受伤落下残疾也不后悔,这是共产党员的一种信仰。

xx是晋江围头人,围头村是当时“八二三”炮战的主战场。父亲是一名民兵,参加解放战争,荣立一二三等功7次,因公牺牲。母亲风湿病重,三个妹妹聋哑,加上三个妹夫,全家有6个残疾人。

“家里很穷,房子都被炮弹打没了,我们全家就住在村委会。”

组织和村里的人给他的家人找了工作。生活在最困难的时代,全家却得到帮助,对此xx很感恩。

一生崇拜爱迪生和陈嘉庚

“既然在战场上活下来,就要做一些对社会贡献比较大的事。”亲历过战争的人,身上都带着其他人的使命。对他们来说,更觉得人生不能虚度,必须要有价值。这种理想信念驱动着xx一生不懈的奋斗。

1973年退伍返乡,xx被分配到晋江汽车配件厂。他刻苦自学机械、动力和电子信息技术,“那时在宿舍墙上,贴满了自已画的零件图,进口的,国产的,各种摩托类型,日夜揣摩研究,时常还搞点创新。”凭着这股对技术钻研的狠劲,在担任车间主任期间,xx总能攻克难关,使配件厂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内最好水平。

后来xx自学考入厦门大学无线电专业,这在当时实属稀有。“家庭贫寒,即使想读书也没有条件,只能选择放弃。”面对可能改变命运的录取通知书,作为家中长子,他选择肩负起家庭重担。1983年,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开始创办企业,主要是车辆维修、配件生产、配件经营批发和服装业等,企业迅速发展。

“这一生就崇拜两个人,一个是爱迪生,一个是陈嘉庚。我从小热爱科研,科学家造福人类贡献大,爱迪生是我的偶像。还有陈嘉庚那种为了祖国的振兴,倾尽所有奉献教育的精神,也是对我影响很大。”科技富民强国,知识改变命运。xx认为,科技发展的前提是教育的振兴。

首创“以企养校”模式

培养技术人才

1986年学习“陈嘉庚先生办学精神”,他首创了“以企养校”模式兴资举办“晋江摩托维修培训学校”,义无反顾地走上最艰难、也最有意义的职业教育之路。在1994年,发展成“福建省摩托汽车培训学校”,这在当时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摩托车、汽车技术培训基地。1997年,设立“福建省摩托汽车成人中专”。

“为祖国摩托事业赶超世界技术水平而拼搏。”这几个字就挂在了当时的教室门外,每个进进出出的人都会看上一眼。这个目标激励着xx,在职业教育中先行探索前店后校、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

“不仅要培训实用技术人才,还要培养他们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到社会才能发挥他们的价值。”xx对学员反复强调,靠自已吃苦好学,才能自食其力,养家糊口。

他自主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自制教具,自编活页式教材讲义,为了让学员学以致用,大力推广他的“魔鬼训练法”。

“我们上学时吴校长对我们要求很严,讲课开会嗓门很大,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施娜双是第一届中专毕业生,即使过去了二十几年,谈起那段求学经历,依然印象深刻。

xx与每个学员都熟识,每讲完一段课,他都会要求学生拆解组装摩托车,通晓机械和电路。“我们女生和男生一样,穿脏兮兮、油乎乎的迷彩工作服,拿着螺丝刀,敲敲打打,学习安装,发动机不响不许下课。”施娜双好几次到深夜都没装好,听不到发动机那一声幸福轰鸣声,天黑灯光昏黄,蹲着蹲着就睡着了。

“记得有一次,考核钳工技术,要锯断一块40mm宽、4mm厚的铁板条,男生很快锯断,16岁的我,不知道是怎样奇迹般完成。”讲起这些往事,施娜双并不抱怨,反而觉得这段经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她变得坚强,终生受益。

学员在实践中练习,加上有经常参与检测维修的实战经验,练得一手真功夫,有些甚至光凭发动声就能听出车子出啥毛病。学校先后培养了数千名技术创业型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开店、办厂,且多数再带徒传艺。

“满身油啊满身泥……铁骑征服难关……崇高事业推动人类科学发展也有我们足迹...”校歌《奉献》是当时xx填的词,写的是科教兴国的教育理想,即使时事变迁,办学层次、校园、培养对象都发生了改变,歌词也未曾更改。

非营利公益性办学老党员的大爱初心

1992年录制全省党员宣教片《八闽先锋》时,在镜头前xx这样说,“我有一个三十年计划,十年基础,创办学校,十年发展……十年定型……。”这张《第一个三十年计划1986-20xx》图一直放置于校史馆内,很多来学校的老朋友再次看到都很惊讶,曾经大家觉得是天方夜谭的计划,如今基本都已实现。

2002年,xx在原有办学基础上,成功申报设置了xx中营职业学院,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2007年学校更名为xx理工职业学院,20xx年12月学校转型升格为本科,20xx年5月更名为xx职业技术大学。

“在民办高校中,我们学校的党建工作算是做在前列。我任党委书记30年,也是最久的。”xx在学校创办之初就成立党组织,1995年成立党支部,2006年在福建省民办高校中率先成立党委、党校。

“把党员作为一个战斗堡垒作用,我们的口号是让生命闪光,奉献科教事业的英雄群体!”xx指着教职工党员展示墙,激动的言语很是坚定。

“忠诚、勤奋、创新、奉献”这是学校的校训,这也是教职工的特点。在30年校庆典礼上,学校特地对在学校工作10年以上的教职工进行表彰,共有40人获得“十年坚守奖”,6人获得“十五年坚守奖”,2人获得“二十年坚守奖”,3人获得“三十年坚守奖”,3人获得“终身贡献奖”。

33年职教办学路,xx很少有休息日,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奉献教育还是很快乐的,能培养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做贡献,这是件有价值的事情。”但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民办学校是企业,忽视了其办学的公益性质。对此xx哭笑不得,“办学校不赚钱,我追求的也从来不是钱。”

2010年,他主动申请成为福建省“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改革”试点院校,将投入学校的所有资产全部捐赠社会,现个人累计捐资逾xx亿元。2013年底,学校加入教育部牵头的“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

“学校不是我的了,是地方的教育资源。”xx很乐意,“我们全家都是党员,都有着奉献社会的共同信念。本来就是这么准备的,这个是很容易做到的。”

助残扶志助人为乐

“一杯水,只能解决自己的需求;一桶水,要考虑家人的生存;而今我们共同的努力,是要实现一条河,让它源源不断地造福更多的亲人和朋友。”这句话,xx说了33年。

很多人知道,xx从创办学校之初就同步实施“发动全社会助残”的行动计划,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为其提供免费培训,帮助他们凭借所学在社会上立足。

“龙湖、英林、深沪等隔壁镇的残疾人都来,总共让500多名残疾人掌握技术和顽强意志,走上自强奋斗之路。”当时几位学员赠予牌匾“免费惠生机创业耀校辉”,以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1992年12月,xx受到时任中残联主席的邓朴方先生接见。“我们推进社会助残,也带动晋江提前行动。”助残行动走在全国前列,他很自豪,能为家乡增添光彩。

助人,是xx不断提及的一个词,他也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我和三个妹妹是残疾人,生活在最困难的年代经常得到大家的帮助,我也要帮助别人。”

他经常教育学生,助人不仅自己做,还要带动更多的人去做,才能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助人精神。学校不乏涌现出2013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林潼、2011年福州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金华夏等一批德智体美劳兼备的优秀学生。

因为懂得穷人的苦,xx想让更多的穷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办学以后一再强调千方百计“要让学生家庭负担最轻”,提倡勤工俭学、设置各种奖助学金、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

自创独特的教育方法

“动手动脑,勤奋创造财富。”xx鼓励学生创业,用他自己的经验说话。“身体好,能吃苦;学一行,专一行;懂社交,攒人脉。”独特的创业激励机制让无数学子走向成功。

2005年,毕业生陈焕杰奔赴深圳,从一线的手机触屏技术员做起;到2014年,他一手创办的手机触屏公司销售额超xx亿元,被评为“深圳好青年”,如今加入学校董事会,成为学弟学妹们的榜样。“能在大学时坚持三年早锻炼的人,不仅身体好,而且创业更懂得坚持。”影响陈焕杰萌发创业梦想并坚持到最后成功的,是学校的创业氛围和早锻炼的育人项目。

“人的身体是基础,早锻炼可以使人身体强健,并培养坚持和刻苦的精神。这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石。”早锻炼育人项目执行33年从未间断,对此xx很坚持,总是在清晨出现在学生当中,“早期有位残疾人学员,其他学员要跑12公里,他就提出要参加,并且申请提前1小时出发,一跳一跳去的。回来的时候拐杖都磨掉一半,全部学员都在终点为他加油鼓掌,等他回来。”

05级的黄志兴,现任海南校友会会长。“当时学校里很多人做兼职,大家都想创业。”他也是其中一员,兼职后学杂费从不向家里伸手,“在工作上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改变现状。”他很感谢母校创业培养,让他对自己职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想法。

“健康长寿心灵美、就业创业能力强、造福社会贡献大。”学校主楼墙上贴着这几个显眼的字,这是最朴素的培养目标,也是每年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xx一直重复对学生说的话。

循环经济理念生态校园建设者

“空气、水、湿度、土壤、绿色建筑、垃圾处理与环境净化等等都是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xx认为生态环境第一重要,不仅亲自主持“生态与绿色建筑研究所”工作,将“绿色区域”“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绿色技术”融入校园建设,还大量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地、节材、节能、节水新技术,在晋江新校区建设中得到全面应用,同时已有部分专利转化投产,源源不断地为学校提供办学发展经费。

“教学楼很长、楼层种树”,这是很多人第一次来学校的印象。目前教学楼有6层,全长415米,可开车环教学楼而上。“要让校园土地发挥最大作用,飘出的立体绿化带可以产生很多空间。学校教学楼设计采用闽南回廊式结构,每层楼都是多用途,屋顶铺上人工草,隔热好,还可以休闲运动,地下室不仅停车,还可以跑步,冷却空气......”xx对于教学楼每一层的功能了如指掌,这是他运用科学发展的方法设计出来的。

试点是机遇使命担当

如今,xx职业技术大学已经成为全国首批、福建首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高校。“试点,可以超前,试着走一走。”xx略有思考,“创新新思路,创造新办法,探索职业教育的‘晋江经验’”。

20xx年6月28日,是xx职业技术大学的揭牌仪式。校门口的校名是xx亲笔提写的,他笑称自己是“七日书法家”。仔细一看,会发现写得有点意思。谈及校名之意,xx饶有兴致地介绍,“泉”字窗口空白,意在提醒师生必须保证空气流通,让水更清澈,重视生态环境;“业”字底下一笔平稳,上部笔划倾斜角度不一,代表着学习基本功要扎实、做事要灵活,才会在创业路上走的更好,“术”字代表着十八武艺一点通......看上去普通的八个字,经过他一番讲解后,才恍然大悟其每一笔画蕴含的深层含义。

肩负晋江本土第一所本科高校的赞誉,怀揣着公益办学的初心,展望未来,对于xx来说,这又是一个教育事业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