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按照河东区教育和体育局“1231”工作思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加快打造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推动全区教育从“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从“学业水平”转向“育人质量”,从“教育管理”转向“教育治理”,不断提升河东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行动目标
河东教育高质量发展,到2023年主要教育教学质量指标达到全市一流水平。
(一)义务教育阶段
在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指数及影响发展指数实现晋等升位,达到全省上游水平。
(二)高中阶段
全区高考进入名校学生人数实现持续增长。积极参加强基计划招生,全区特殊类型招生进线率、录取率及高考综合进线率、录取率等教育教学质量指标达到全市上游水平。
三、主要任务
抢抓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机遇,以开展“质量提升年”为抓手,聚焦教师成长、学生素养、课程管理三大关键,多渠道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实施“六大行动”17个项目,全面提高全区教育质量。
(一)教师素质提升行动
1.名校长提升项目。建立和完善以职级制为核心的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加快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提高校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着力打造“专家型”、“学者型”校长队伍,力争培养15名省市以上知名校长,逐步形成区域内“名校长”团队。发挥“名校长”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校长论坛、外出培训、专家指导等形式,引导校长更新教育观念,专心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形成“教育家”办学的良好局面。
2.名教研员提升项目。提升教研员的研究能力、引领能力、培训能力、推广能力、创新能力,把教研员培养成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领头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条件助力专兼职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使其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学科教育专家。
3.名师提升项目。建立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施“教育扶贫”和“互联网+教师专业成长”工程,引导教师以“实践、反思、学习、研究”为路径,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个人专业成长。成立学科中心组,落实《河东区教学能手和名师工作室工作条例》、《教学能手考核制度》,培养一定数量的教育家型卓越名师,起到高端引领作用。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行动
4.突出德育实效项目。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依托我区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弘扬沂蒙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积极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坚持内外联动,将挖掘校内资源和运用社会资源相结合,在爱校荣校教育中厚植师生家国情怀,让中华文化基因、传统美德观念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
5.提升智育水平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强化体育锻炼项目。坚持健康第一,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保护学生视力健康。
7.增强美育熏陶项目。各学校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鼓励学校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广泛开展校园艺术展演活动,办好中小学生艺术节,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力。
8.加强劳动实践项目。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优化学校劳动实践课程结构,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引导家长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保证教育课时,丰富劳动体验。
(三)课程品质优化行动
9.课程领导力项目。增强学校课程意识,强化校长、教师课程领导力,赋予校长在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课程管理论坛,建立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为主力、以督导为保障的完整工作体系。
10.课程研发项目。加快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实施,完善校本课程评估与备案机制、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校本课程的区域共享。实施“新父母学校”课程,构建家校合作共育体系,进一步提升教育满意度。建设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研学旅行课程,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11.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启动全区中小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解决当前我区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研究水平,加快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教育和体育局通过落实专题培训、项目研修、团队攻关、培育典型等措施,打造一批示范学校,引领全区教改项目开展。
(四)教学管理精细行动
12.教学常规优化项目。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完善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推行“半天无课日”集体备课活动,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把作业设置和批改方式的自主权还给教师,优化作业布批,减轻师生课业负担和工作负担,真正实现轻负高效。
13.高效课堂构筑项目。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实施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构建“优质思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研究型、大概念、项目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探索基于学科融合的多元化教学。组建课堂教学研究联盟,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案例,优化课堂教学成果。
(五)学校文化建设行动
14.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深入挖掘学校办学历史,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学校环境等特有教育元素,构建积极向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打造优质学校品牌。
15.传统文化提升项目。立足区域特有资源和独特做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做细做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诵读(吟诵)、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品牌。
16.书香校园建设项目。各学校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管理,及时添置适合师生阅读的图书报刊。设立读书橱窗、读书板报等,展示学生阅读成果,优化学校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组织开展师生、亲子共读等阅读活动,丰富阅读形式,拓宽阅读渠道,提升师生阅读素养,打造充满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六)质量评价改革行动
17.教学质量评价改革项目。修订完善《河东区教育教学管理评估方案》和《河东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估计算办法》,使教学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合理。义务教育阶段把关注学生发展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监测点,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动态监控教学质量,建立质量提升帮扶机制。高中阶段重点通过目标导向与学业质量增值评价促进高考质量提升,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人文化方向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双丰收。开展命题改革研究,推进基于自主命题的校本研修,建立各级命题人才库和试题资源库。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教育和体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教科研中心具体负责活动的指导落实和考核评价。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阶段、按步骤抓好推进实施。
(二)实行区校联动。各学校要制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细则,细化分解政策引导、氛围营造、督查视导、学校考核等工作。区教科研中心和各学校要明确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责任人,具体负责工作落实与项目推进。每学期召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联席会议,形成区校联动协调机制。
(三)建立督导奖励。区教科研中心将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列入业绩综合考核,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专项督导。根据督导成绩,大力表彰奖励教育教学质量高和提升幅度大的学校,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