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于省西北部,城区南部,汉江南岸。现辖区1个乡、2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2个市政府派出托管机构(管理委员会、旅游区管理局),村委会11个、社区居委会4个,住户1.2万户,总人口5万人。地形为东低西高,呈三角形,东、北边界以汉江为界,沿江以平原为主,西南部以岗地、丘陵、山地为主。区版图面积6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60公顷。地形地貌多变,土壤肥沃。截至年底,全区农村公路通达里程达100公里,其中机耕道路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形成了便捷通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促进了全区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在道路交通覆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以及“惠民政策”、“汽车下乡”等相关优惠政策的鼓励下,襄城区境内汽车保有量、物流、客流急剧增加,由此形成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同时,道路交通流量大和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据交通部门统计,每逢节假日,马路便堵成了停车场,部分车辆甚至歪倒在田间、地头。上述问题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按照《省农村公路条例》的有关规定,农村公路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和扩建。县道按照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乡道按照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村道建设标准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对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限制的地段实行因地制宜的方案,从成本、技术条件考虑,农村公路自成型之日起,就难免存在视距不良、坡陡弯急等病害,为日后交通运输发展留下隐患。虽然区政府将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公路安保工程,在道路视线不良的交叉口、穿村过镇的路段等重点部位,设立了交通安全警示标志、信号灯和减速震荡线,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按照《省通村公路验收办法》第八条第四款规定,检查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指标: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水泥路面面层厚度不小于18厘米,强度不低于30mpa;沥青路面基层厚度不小于18厘米,面层厚度不小于3厘米。区提出来不得低于这个标准,鼓励有财力的村镇更高一点。但是从我区实施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地区都采用最低标准。即目前区建设完成的1000多公里道路,绝大多数均按这一标准建设完成,社会普遍反映,村级公路等级过低,路面太窄,断头路比较多,难以会车。在车辆日益增长、运输压力加大的今天,人们因为各种压力,很容易造成道路交通纠纷。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其中,小轿车、“三小”车辆(两、三轮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收割机、旋耕机等出现高速增长。参与农村道路交通的车辆车型复杂,但农村公交客运尚不发达,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和摩托车仍是农民群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这些车辆的有些安全性能较差,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交通安全隐患突出。
二、建议
(三)国土、财政部门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