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风尘仆仆,带着阶段工作取得胜利的喜悦,带着对家人、同事浓浓的思念,从塔里木河归来。
当他推开熟悉的家门时,迎接他的是妻儿那激动而又有一丝陌生的目光。是啊,怎么能不激动啊,妻儿日日夜夜盼他从工地抽空回家看看;但是怎么能又不陌生呢,几年来,他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妻子早已习惯了和女儿两个人的生活。
乍见到他时,他刚从新疆回来,经年外业晒成的黝黑的脸庞还带有一丝塔里木河的风霜,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诚恳、踏实、坚强、敬业,不由地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挺立在塔河岸畔的胡杨。
他就是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周森。
2002年8月,塔里木河治理工程设计项目组成立,周森被任命为项目副设总。从此之后,他就与塔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塔里木河,南疆人民的母亲河,一条令人神往的河。
美丽的塔里木河横亘在天山南麓,蜿蜒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北缘。她象母亲一样勤劳,日夜奔腾不息,在102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上,滋润着2000多万亩的耕地和上亿亩的天然森林﹑草场,哺育了南疆800多万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塔里木河遭受了严重的创伤。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加之人口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低效利用越发严重,致使源流向干流输送的水量逐年减少,水质不断下降,大片胡杨林死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塔里木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流域自身的生存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国防稳固的大局,也关系到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01年,朱镕基总理明确指示要在五到十年期间使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随后,黄委设计院(现黄河设计公司)先后编制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塔里木河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五年实施方案》、《塔里木干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输水堤防及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几年的工作赢得了参与塔里木河治理各方的称赞。2002年初塔里木河管理局便把塔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塔里木河流干流输水堤防及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大西海子水库以上)工作委托给了黄委会设计院。
时间紧、任务重、专业多,而且这个项目是设计院在新疆承揽的一个大项目,是一场树立形象的立足之仗,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关乎着设计院在西北地区的后续发展。院里对此高度重视,各专业纷纷抽调精兵强将来打好这场仗。设总王亚春,副设总胡建华、王玉峰确定后,水工专业人选还一直举棋不定。最后院里把目光落在了黄河防洪工程设计项目副设总周森的身上。他自1985年毕业后一直在设计院水工设计处工作,业务水平扎实,为人谦虚、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从各方面考虑,都是比较合适的人选。各专业设总确定下来,项目正式成立。
2002年8月中旬,作为项目的“先行官”,设总王亚春,副设总胡建华、周森等人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长途奔波,第一批进驻现场。
塔河南岸是成片的沙漠,北岸是天然的胡杨林带﹑灌丛和草场,每隔数公里才有一户维族老乡简易的住房。工程主要就分布在两岸的沙漠、戈壁滩和胡杨林、红柳林中,严酷的气候条件和恶劣的地理条件,给外业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两岸几乎没有路,项目组刚进现场时,所开的吉普车只能沿着当地老乡平时出去采购留下的车辙前行,在现场查勘过程中,陷车是常有的事。
周森和项目其他几位设总第一批进驻南岸现场的,8、9月份的塔里木河南岸流域气候炎热干燥、风沙肆虐。夏季是一年中气候最恶劣的季节,早晚温差几近30度,正应了那句俗语“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白天地表温度最高可达60度,如果在沙地里埋上个鸡蛋,过上10分钟都可以熟了。头顶是火热的太阳,脚下是荒凉的沙漠,没有可以遮阴的树木,一天最多也只能走上十里路左右。塔管局的同志讲过这么一个感人泣下的故事:在一次外业查勘中,有三位同志由于长时间在太阳下工作,都不同程度地中暑了,在返回途中,距驻扎点仅几百米远,一位同志牺牲了,其他二人勉强爬到公路上遇到过路的车辆而得救。大家每次出去查勘时,为了防止中暑,总要把毛巾沾湿裹在头上,再戴上草帽。
为了尽早完成任务,周森和大家早上5点起床出发进场,带足干粮、咸菜和水,中午走到哪吃在哪,晚上10点多回来,有时会忙到早晨4点多才能到营地。在南岸现场查勘最大的障碍是水的问题。去过沙漠的人都有体会,水在沙漠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塔河的水基本上是咸水,无法饮用。项目组的同志每次出去查勘时都互相提醒带着充足的水,即便如此,也是远远不够的。有一次查勘,周森和一位同志在吃中午饭时发现水不够了,怎么办?停止查勘回到营地似乎成了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考虑到这样会浪费大半天的时间,学过野外生存的他们便在沙地上挖了一个深坑,收集坑壁渗出的地下水饮用,但那水也是苦涩难咽的咸水。
北岸的条件相对好一些,满眼是一片片的红柳林、胡杨林和灌木丛。有的地方,沙尘和盐碱积得很深,能漫过人的小腿,泡的小腿发白、溃疡,周森腿上至今还有因毒疮治疗不及时而遗留下的疤痕。有的地方,四周都是带刺的灌木丛,再小心翼翼,也难免划伤皮肤和衣服。最让人担心的是在这里经常会迷路。一次外出找测点,周森和测量人员在完成工作返回停车点时发现找不到路了,虽然带着gps导航仪,但是在傍晚看上去都是一样的路一样的林,整整转了1个多小时,最后站在高处大声喊叫,司机师傅听到呼声后用车灯给他们引路才走出“迷宫”。这时,周森才发现,“迷宫”距离停车点仅仅600米!为了尽快完成设计,他和项目组其它成员相互配合,带领外业组走遍了工程沿线的每一个点。毫不夸张的说,他们是用脚将工程一步步量出来的,塔河两岸处处是他们查勘留下的足迹和汗水。
在工作中,项目采用设总直接负责现场设代、现场勘察以及项目协调等工作制度。项目组始终坚持: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在项目组内得以解决,除非特殊情况,决不将问题上交到院。这要求设总们不仅要直接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还要组织任务、上下协调、统筹全局。作为水工专业方面的负责人,周森在工地上呆的时间相对比较长,据项目上其他同志说,周森这3年来,每年在工地现场的时间都超过了8个月。作为一名党员,他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能做到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甘于奉献,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好地控制了项目进度,有效的组织各专业完成了设计任务,及时合理协调各专业之间、专业与业主之间、与工程项目部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现场的情况以及与业主沟通的情况,预测出下一步的发展情况,并能够及时做出决策、调整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投入。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吸取新的知识,通过理论学习改进和促进自身工作,注重将新知识和新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多次利用创新技术解决工程难题。
为了不影响项目进展程度,早应该做的手术一直拖了两年。在医生的多次催促下,2005年4月做了住院手术,他为了尽量少耽误工作,仍在病床坚持工作,在住院期间完成了塔河设计项目组最后审查并完成多媒体制作、主持完成5月中旬黄委会对项目的审查。
他在认真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自己所能帮助其它项目做好工作。作为项目组的副设总,在几年的工作中,项目组运作良好,与各专业特别是外业专业之间结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真诚情义,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运行。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能做到处事公道,集思广益,作风民主,善于利用各成员的特点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公司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很高,在大家眼里,周森为人谦和、踏实、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不求名利,责任心和事业心很强。
但在另一方面,他也常常自责,自己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由于常年在外,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是妻子一人照顾。同是一个单位的妻子,现在西霞院项目组工作,项目上的事情也比较多,一个人忙里忙外的,确实力不从心。今年6月份,公司有位同志去塔管局出差,问她有什么东西要给周森捎过去的。她说,叫周森多保重身体,最近家里实在是忙不开了,看他能不能抽空回来一下。可是话一出口,她又后悔了,周森现在正奋斗在一线,这样说不是拖他的后腿吗?她急忙又找到那位同志,请他叮嘱周森好好工作,别惦记着家里。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她心底还是期盼着周森早点回家,有哪个妻子不希望和自己的丈夫、儿女团聚一堂?周森不知道,可是小女儿清楚地记得,这几年里,妈妈发烧病倒了几次,是她自己去门口诊所给妈妈买药吃。那时,幼小的女儿多么无助,多希望爸爸能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用坚实的臂膀为妈妈和自己挡风遮雨。小女儿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爸爸能参加一次班里的家长会,每次都是妈妈和自己去,连班主任都说怎么不见你爸爸来啊。她只能委屈地说,爸爸老是出差,都把我忘记了。是啊,项目组成立时她还不满8岁,现在都11岁了,她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爸爸大包小卷地回来,以为爸爸给自己带了很多好吃的,欣喜地打开一看,全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线条图。她生气地哭着把资料扔在地上,结果换来的是爸爸严厉的责备。但当她有次看电视时,妈妈指着枯死的胡杨林对她说,你爸爸现在的工作是要将干黄的胡杨变绿。从那时起,她懂了,她为拥有这样一个不回家的爸爸而自豪。
就在和周森聊着明年项目安排的时候,妻子打来电话说年迈的母亲生病了,他说他忙完了工作后马上就去。就在他转头的一瞬间,他的眼圈红了,噙满了对家庭愧疚的泪水。他说,作为一名公司培养出来的党员干部,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应当克服。目前公司市场业务处于拓展时期,就更应该为公司多尽义务。他再三地强调,项目组许多外业人员更苦,应该多宣传他们,一个项目的顺利进展是和一个集体的团结协作、勇于拼搏分不开的。相信就是有这么一群朴实、顽强的汉子,塔里木河流域治理一定会越来越好,绿色走廊会重现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