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先锋事迹(残障人士)三篇

【篇一】

7月9日,**区**镇**村出太阳了。

8组村民**,一早就忙活开了。扫院子、擦桌子、沏茶……

9点半左右,一阵人语声从屋子右侧隐隐传过来。老唐连忙起身去迎,他等的人来了。

老唐沿着门前的“机耕道”迎出去,远远看见一行人,正从崖上沿s型台阶往下走。连日阴雨,台阶湿滑,一行人走得小心翼翼。

下到崖底,老唐跟大家熟络地打过招呼后,便引着大家往前走。走出不远,被草木遮挡住的一栋房屋便显现了出来。

这就是老唐的家——四间砖混房,建在一处缓坡上,附近没有其他人家,站在院子里,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对面山坡上农舍的院子里有人在活动。

老唐今年53岁(肢体残疾),与儿子唐波一起过日子。儿子没在家,重病欠下一大笔费用,初愈没多久,便去成都打工了。

老唐的4间房,3间是**年**区实施危旧房改造时而建。另外1间,今年5月才竣工。这间15㎡的房子,与先前的3间房实现了“完美”地拼接,无人指点,根本看不出是“接”出来的。

这间房,厨厕一体。厨房在前(兼当餐厅),一墙之隔是卫生间和洗澡间,地上铺着色彩明快的地板砖,墙上贴着明亮的瓷砖,还挂着热水器。

“有了这间房,就可以接儿媳妇过门了。”老唐说,之前他家的厨房就在院子里,夏天做饭一身汗,雨天做饭一身泥。雨水下得大,要么把锅灶搬到屋檐下,要么干脆不做。

“儿子的女朋友来了,还要去邻居家洗澡。”老唐有些惭愧地说,“亲家”一直想来家里看看,但他一直找理由搪塞,“厨房和厕所都没有,不敢邀请他们”。

“最大的盼头就是,尽快把儿媳妇娶进门。”现在老唐有底气了,敢邀请“亲家”到家里做客了。“老唐,你也可以把女朋友领到家里做客了。”来访的一行人跟老唐开玩笑,老唐笑着摆手说,“我哪里有女朋友哟”。

老唐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跟来访的一行人有莫大的关系。

把时间拉回到今年3月。

今年3月,**区残联“兵分四路”,历时近两个月,对全区经济欠发达的**镇等(今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覆盖全区27个镇街)1443户“一户一残”“一户两残”低保家庭及“一户一残”建档立卡家庭,进行精准走访、调查、帮扶。

“精准收集,精准施策”**区残联理事长**说,残联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主要任务是查看贫困残疾人所住房屋是否漏雨、透风?有无厨厕?院坝是否硬化?生活必需品是否缺失等等,并一一登记造册,建好台账。

老唐就是这项惠残助残行动的受益者。

“到老唐家一看,不用他开口,我就知道他的需求了。”3月底,当**区残联副理事长熊厚文一行到老唐家摸底走访时,站到院子里,他就明白了老唐的需求。

果不其然,老唐有点“腼腆”地表达了建厨房的想法。“厨房、厕所一起修,把洗澡难题也一并解决。”熊厚文一行当场拍板:除了建房,再给老唐送200只小鸡、20只小鸭和6只羊羔,让他搞家庭养殖,增加收入。

喜从天降。老唐有点不敢相信。让他抑郁的“心病”,区残联能给他“医”好?

一个月后,施工队来了,老唐信了。一周后,新房竣工,老唐乐了。

当天来访的一行人,由**带队,主要工作就是验收。“老唐,验收合格。”**区残联工作人员肖献华,查验了房屋面积、鸡鸭羊的数量后,给了老唐一个确切的答复。“就盼着你们来了,验收后,鸡鸭就可以出栏了。”老唐对区残联的帮扶充满了感激,他说,鸡蛋已经卖了500多元,这批鸡鸭出栏,又可以收入一万多元。

“靠自己建房,恐怕还要再等四、五年。”老唐说,儿子生病,欠下了一大笔外债,只有先把外债还了,才能考虑建房的事。为此,老唐还患上了轻度抑郁症,愁得睡不着觉。

“老唐,现在还愁不?”“不愁了、不愁了……”老唐连连摆手,现在药也不用吃了,睡觉又香又甜。说这些话时,老唐黝黑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篇二】

“如果不是政府帮助,我的生活状况不会像现在这么好。”6月底,**经开区举行“助残脱贫·共奔小康”定向捐赠仪式,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捐赠价值10万余元的助残爱心礼包。家住**经开区**镇**村**桥社的残疾人**,作为脱贫致富典型,上台为贫困残疾人“打气”,鼓励大家一定要靠自己的勤劳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今年46岁的**是肢体残疾人,家中3口人,父母年老多病,**年之前全家靠种地生活,是**村建卡贫困户。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从电视上看到一条养蜂的信息后,就有了养蜂的打算。“当时就想,在家养蜂,既有经济收入,又可以种庄稼,还能照顾父母。”**很会盘算,养蜂的空闲时,还可以在自家承包的山上采伐竹子编笆片挣钱,“养蜂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门路”。

做了决定,**开始行动了。

第一步,**去**村农家书屋借阅了养蜂技术的相关书籍,先学理论,给自己充电。

其后,在村残协的鼓励与镇残联的支持下,**开始实践。为防意外,**最初只养了一桶蜜蜂,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发展到三桶、五桶、十桶……“付出了辛勤劳动,掌握了养蜂技术,还有了一定的收益。”**动起了扩大规模的心思。

**年,在区残联和**镇的帮扶下,**又自筹资金2万元,蜂桶达到了50以上,初步实现了规模养殖的小目标。当年,蜂蜜收入7万元,加上种庄稼、养猪和编笆片收入,**全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

“只要蜜源好,收入就有保证。”**说,养蜂有时需要“靠天吃饭”,气候不好,蜜源就不好,蜜源不稳定,养蜂收入就会受到影响。“我现在做三份工,养蜂、养鱼、保洁。”**说,因养蜂收入不稳定,去年他承包了两亩水塘开始养鱼,同时还在村里当保洁员(月薪1800元)。靠养鱼和保洁收入的补充,**的家庭总收入总体上比较稳定,日子越过越好。

“想找个伴,一起打拼。”因为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一个人身上,导致他一直未婚。**说,现在生活好了,他渴望找到另一半,组建家庭,共同经营甜蜜的未来。

【篇三】

家住**市**区**镇**社区的**,今年52岁,这些年走南闯北,爱“折腾”的他有过很多身份,电焊工、销售员、代理商。

**年8月12日,**在厂里因工作操作失误,导致右手残疾。这次意外致残,彻底改变了**的一生,也让他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事故发生后,右手掌虽然在医院接上了,但是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说,这件事顿时将他击倒,从此一蹶不振,家中只能靠低保度日。

孩子要读书,人生路还长,难道就这样一直混下去?在内心一次次拷问之后,**决定重新振作起来。

“像我这种情况,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生活?”“你不要心急,可以先找一点事情做起。”**年的一天,**走进**区残联办公室,在工作人员的开导帮助下,**决定与消极的自己告别。

说干就干!**当起了房屋销售员,推销**、九龙坡一带的新楼盘。他每天到大街小巷发传单,若是遇到下雨天,残疾的手就如同针刺一般。慢慢的,从几个月开不了一单,到管理起一个销售小团队,头脑灵活的**很快积攒了“第一桶金”。**年,**用几年的积蓄购买了5辆大货车,请人跑起了运输。**自己也长期在**、贵州各地来回跑。

就这样,凭借风里来、雨里去的坚守,**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改变。在这期间,**主动退掉了低保。

运输行业竞争大、业务范围单一,**年,不“安分”的**开始思考如何转型。因在贵州接触过轻钢房,经过多番了解后,**投入39.8万元从事起轻钢房代理。

网上学习、市场推广……不怕吃苦的**,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销售经验,轻钢房代理开始有了起色。他说:“这段时间,已经洽谈了近10个业务。接下来,自己将走出去进一步拓展业务。”

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今年5月,**一家在崭新的轻钢房里开始了新生活。他感慨,以前老房子里没有卫生间,一家人上厕所都只能去附近的公共厕所,现在的住房条件与以往相比不知提升了多少个档次。

今年,女儿大学毕业,即将成为一名护士;妻子协助管理货车、轻钢房代理。如今,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妻贤女孝,**表示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