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网评5篇

【篇一】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笔者认为,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好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人才发掘、培养、使用、留任、共享的新格局,在“引、选、养、留”四字上下足功夫,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绑上“助推器”。

一是要把人才“引进来”。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通过“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东西部人才扶贫协作”、“能人返乡创业”等方式,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本土创业能人到乡村工作和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

二是要把人才“选出来”。首先,要选好致富带头人。围绕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在召唤优秀青年农民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的基础上,立足当地实际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生产经营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当中挖掘培养致富带头人,通过机制保障努力建设一支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队伍,使他们早日成为有能力积极建设新时代农村的中坚力量,让这些能人带领我们的村民富起来,让我们的乡村振兴起来。

三是要把人才“养起来”。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主体,农民群众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要创新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扶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同时要通过外出培训、上挂锻炼、跟班学习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干部提供多种培训锻炼的机会,切实解决一些乡村干部存在的眼界不宽、知识面窄、思维僵化等问题,提高农村干部科学谋划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群众信任、信念坚定、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乡村干部队伍。

四是要把人才“留下来”。“留才”在于“留心”,打好“感情牌”,做到用感情留人、乡情动人。不仅要强化岗位晋升、工资福利等激励保障措施,让人才在基层“劳有所得”,更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他们受到尊重、获得荣誉。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性化管理,使人才潜能得到最大释放,价值得到最好体现,充满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激励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篇二】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当前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大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建设好乡村,发展好乡村?我觉得,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加大投资力度。把乡村旅游发展放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核心位置,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与倾斜支持。开发启动阶段,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奖补政策,根据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宣传情况,适时提供资金扶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地方整体发展规划,遵循各县区的旅游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切实可行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二是大胆创新思路,找准发展方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不能墨守成规,千篇一律,要及时发现乡村的优势所在,敢于创新发展,充分扬长避短,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乡村发展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并分阶段按步骤予以实施。

三是统一规范管理,突出农家乐特色。目前各地建设美丽乡村主要以发展农家乐旅游为主,要对全村整体建筑外观设计和村民家中内部陈列布局等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并定期对经营业主、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指导和专项培训。打造农家乐旅游产品,要从本地乡情、民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分类开发,与市民需求相对接,吸引更多游客来参观、游玩,以点带面刺激乡村经济不断发展。

【篇三】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而推动返乡入乡创业,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各方能人、资本返乡入乡,从而让产业在乡村落地,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才是乡村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只有唱好三部曲方能激活返乡创业的热潮。

唱好政策先行曲。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未来和前景,坚定了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发展的决心。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不断立足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交通、人力资源、市场规模等优势,努力搭建起青年创业平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人才引留制度和产业发展补助等相关政策,为乡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唱好服务主基调。有了好的政策更要有好的服务,只有服务到位营造出好的营商环境,才能让更多人才和资本源源不断注入到农村,只有贴心的服务和用心的担当才能让返乡创业者义无反顾,充满信心。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返乡的有志青年是满怀激情和信心想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大干一场的。因此他们必然会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中流击水的精神去拼搏奋斗,对于他们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如果服务滞后,会让他们对“归来”产生失落;如果服务怠慢,会让他们怀疑政府引才的诚意。只有用心服务、创新服务、精细化服务,紧跟创业者的步伐,与他们一同激扬青春,将服务的主基调唱响唱好。

唱好文化伴奏曲。文化是精神感召力,文化也是一种影响力。对于游子而言,乡土就是一种文化,孝道也是一种文化,乡贤孝道寻根都能唤起游子对故土的依恋情怀,这份情怀有一种牵引他们回到故乡的力量。加大对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游子血液中的乡愁萌芽,能更好地感召他们返乡创业。这些有志青年有能力有志向有资源,当这一切与对家乡的深情和责任碰撞时,更能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回乡,将“反哺家乡”当成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设家乡的路上飞奔疾驰。

【篇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的经济振兴、科技振兴、人才振兴,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人才振兴。作为党管人才牵头抓总的重要部门,组织部门要担负起为党识人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责,慧眼识人、拴心留人、环境引人,汇聚合力托举乡村振兴美好未来。

念好“伯乐经”,培养乡村振兴“千里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才也不是一夜之间成就的,人才的成长需要精准识别、正确培养和适时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韩愈在《马说》中写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乡村从来不缺乏人才,只是还未受到关注,缺少能够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直播时代不断涌现出的农村网红就是最好的证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组工干部们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人才、识别人才,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历练,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勇于实干,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广开进贤之路。

念好“归巢经”,聚集乡村振兴“生力军”。农村人口流动性强,其中不乏大量在外打拼的杰出人才,将这些人才请回乡村、引凤归巢,汇聚一批懂知识、有才干、敢拼搏的人才队伍,不失为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的破题之道。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家乡是每个在外漂泊的人最深的牵挂,乡村建设的事业对他们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更能够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因此,在做人才工作时,要注重用亲情乡情、优惠政策、优质服务感召在外企业家和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积极投身到家乡建设当中,成为一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念好“梧桐经”,注入乡村振兴“新血液”。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与平台,农村地区百业待兴,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但人才不是“招揽”来的,而是“吸引”来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良好的营商环境、光明的就业前景、广阔的发展舞台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既要注重营造政策普惠、体制高效、机会公平的工作环境,也要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上下功夫,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免去人才的后顾之忧,持续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篇五】

11月23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贵州省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全部“清零”,来之不易。“清零”的背后,是各地区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紧密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集中精力、加大投入、攻坚克难“干”出来的了不起的成绩。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清零”的成绩令人欣喜,但是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后续还需对抽查、普查和考核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查缺补漏、动态清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要设立过渡期,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持续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集中冲刺发力,一鼓作气、善始善终,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以贯之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抽查、普查和考核发现的问题,对照标准狠抓落实。要倒排工期、压茬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破解,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去攻克,扎实巩固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等各项脱贫成果,切实补齐短板弱项。要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动态监管等各项工作措施,在整体脱贫的基础上,强化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动态跟踪帮扶,建立健全脱贫防返贫监测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开创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要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确保贫困群众就业稳、收入稳,实现稳定脱贫,稳健有序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咬紧牙关。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不松劲、不懈怠、不停步的攻坚态势,稳扎稳打、落实落细各项脱贫措施,凝心聚力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