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旅游局按照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必须突破突围”的要求,围绕“旅游开发建设”一个核心,紧扣“大景区开发建设”、“旅游行业监管”和“旅游宣传推介”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工作任务,着力打造“书画之乡、丝路通衢、王符故里、人文镇原”旅游名片,全县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旅游管理机构情况镇原县旅游局为镇原县文化广播影视局挂牌单位,随着全县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县上成立了“镇原县旅游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文广局管理,与旅游局合署办公,负责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管护和项目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现实有工作人员25人,含原潜夫山森林公园工作人员7人,设主任(旅游局局长)1人,副主任2人。二、旅游工作开展情况(一)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旅游发展环境日益改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旅游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围绕“补短板、破难题、创特色、上水平”的旅游工作思路,将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精准扶贫重点项目深度谋划推进,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出台了《庆阳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镇原片区重点招商项目优惠条件》,制定了《镇原县茹河川区星级农家乐扶持奖励办法》,拿出了扶持旅游发展的具体优惠扶持政策,并开通旅游工作“绿色通道”,对旅游重点项目办理实行“当日办理,五日办结”工作机制。专项列支5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扶持资金融资贴息,撬动信贷资金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立了镇原县旅游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和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先后调入工作人员7名,公开招考讲解员4名,为旅游开发建设管理工作充实了工作力量。在庆阳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镇原片区开发建设及旅游重点工作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一线工作,亲力亲为,先后40余次深入现场办公、指导工作,围绕完成阶段性重点工作,先后召开协调推进会议37次,专题研究解决景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和领导力度。社会资本及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全县上下形成了重视旅游、关注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合力。(二)创新思路,发挥优势,全域旅游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县上挖掘整合自然景观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历史遗存资源以及革命红色资源,围绕“一驿一城一带”、“三山三寺三池”和“两馆两园”(“一驿”:北石窟寺驿,“一城”:彭阳古城,“一带”:茹河川区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带;“三山”:潜夫山、鸡头山、原峰山;“三寺”:北石窟寺、玉山寺、石空寺;“三池”: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两馆两园”: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援西军纪念馆、屯字烈士陵园、潜夫山烈士陵园)等16处精品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晋等升级工作,确立旅游产业全域发展、大景区支撑引领、精品景点整合、乡村旅游补充的思路,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镇原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潜夫山景区提升规划》、《“三池”景区总体规划》、《“三池”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鸡头山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龙山凤山景观修建性详规》等七部规划。以创建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和“三池”两个4a级景区、潜夫山森林公园3a级景区、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援西军纪念馆两个2a级景区为目标,大力提升景区品质,并线串联彭阳古城、玉山寺、石空寺、鸡头山等景区,集中打造茹河川区乡村旅游示范片带和大景区发展格局,辐射周边乡镇建立了上肖乡杨城油用牡丹示范园、屯字天润阳光花海旅游基地、平泉镇洪河川区有机瓜菜采摘园、郭原乡王沟圈村生态休闲体验园、武沟乡5000亩万寿菊种植观光园、太平镇万亩苹果园、马渠生态旅游休闲项目、平泉镇马洼食用菌观光体验园等8大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基地,有效带动2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三)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大景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坚持把大景区建设作为旅游发展的核心支点和有效推手,工作中聚合力量,精准施策,实现了“三个破解”。针对景区建设土地审批难题,我们精准对接土地政策,按照项目特点,分类实施,因地制宜,集约管理,如北石窟驿景区镇原旅游文化展示板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文化苑广场,依托所在村柳咀村文化广场用地报批;“上善若水”板块利用柳咀村鱼塘改造,按设施农业用地报批,对于面积较大的北石窟驿板块主要修建的水街、大戏台、紫气楼等核心项目,按照商业开发用地报批,在极短时间内解决了旅游项目建设前期的500多亩建设用地需求。针对资金制约难题,整合部门项目资金1.1亿元,集中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持,包装策划了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三池”、鸡头山、原峰山景区开发建设、潜夫山森林公园改扩建、茹河川区旅游示范带建设等11个特色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精品景区建设项目6亿元,近两年来,共争取省、市旅游系统专项补助资金955万元,乡村旅游建设资金200万元,旅游厕所建设资金100万元,省列旅游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列支5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扶持贴息资金,撬动信贷融资;加大招商引资,出台专项优惠政策,成功引入客商投资xx亿元开发建设北石窟驿站和上善若水体验两个运营板块,为景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针对景区建设落实难题,围绕一抓到底、快干快上的工作思路,县上成立了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景区项目及全县旅游开发建设管理。通过全面落实“三个一”包抓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将重点工作任务细分到26个部门,并坚持人员到岗、任务限时,定期督查,确保了景区建设快速推进。潜夫山森林公园3a级旅游景区创建投资286万元,完成了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及自查复核等工作;安定胡氏文化博览园完成了太后祠及太后塑像等一期工程;“三池”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开展了土地征用、景区规划,遗留问题处理等工作;北石窟驿景区建设完成投资xx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xx亿元,招商引资建设项目xx亿元。居民安置区、景观桥加宽改造、驿北路、迎宾大道、防洪、水电路网、绿化和旅游文化展示板块等基础工程已基本完成;福祉桥、景观湖、景区亮化、标识牌、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北石窟驿站和“上善若水”体验板块两个招商引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其中,驿站板块仿古城墙、紫气楼、风情水街、八卦地坑庄、大戏台、夫子庙等重点工程已基本完成,窑洞宾馆、月季园、夫子庙正在建设之中,客商招租工作已全面启动;“上善若水”体验板块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配套设施建设,景区预计七月20日左右开园营业。先后接待了林铎书记、栗震亚副主席、贠建民书记、朱涛市长等省、市领导督查调研工作66次,项目建设工作得到一致好评。(四)打造品牌,塑造形象,旅游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围绕我县悠久的历史文化,依托丝路驿站、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知名品牌,通过旅游产品开发、乡村旅游发展、对外宣传推介,着力打造“书画之乡、丝路通衢、王符故里、人文镇原”旅游新品牌,激发旅游发展活力。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注入创意,打造形成了镇原旅游文化“四大产品”:以镇原油饼、烧鸡、麻花等为主的地方特色小吃产品;以杏脯、黄花菜、胡麻油等为主的地方土特产品;以香包、剪纸、手工编制等为主的民俗工艺产品;以书画作品、文玩为主的书画文化产品,目前均已形成规模,产业群体壮大,产销两旺。以全县现有的60多家农家乐为基础,在茹河川区沿线祁川、双合、建华、闫沟、柳咀等村定向发展星级农家乐15户,示范带动全县发展乡村旅游。通过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经营乡村旅馆、出售自家生产的土特产品、获得土地流转金、参与景区建设等途径和形式,带动周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旅游惠民成效明显。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围绕重大节会、节日、主题宣传日坚持开展多层次的宣传活动。投资30万元,完成茹河川区镇北公路沿线旅游交通指示牌16面、景区标志标识牌20面,沿线7个村的村庄旅游形象标识牌正在安装。制作《秦风汉韵走镇原》等文化旅游专题宣传片3部,发放“走进镇原”宣传袋2万个、各类宣传折页46000份,并充分利用网站、微信、电视、平面媒体等现代传播媒体进行集中宣传和阶段宣传,刊发各类信息300余条,镇原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五)创新理念,强化管理,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积极开展旅游安全宣传教育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严肃排查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治理整改,杜绝了各类旅游事故的发生。修订完善了北石窟驿景区、潜夫山森林公园等景区(点)讲解词,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着力加强旅游干部队伍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争做岗位标兵,争创一流业绩”活动,确定每周星期二下午为集中学习日,每周五下午为“党性锤炼日”,打造出了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旅游干部队伍,在2016年全市旅游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我县获得一等奖。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星级饭店1家,宾馆、农家乐等各类涉旅接待经营户300多家。2016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8.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xx亿元,有力带动和促进了餐饮、住宿、娱乐等产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了镇原的知名度和对外形象,对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