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守常先生(李大钊)如是说道。“觉醒年代”为我们展现了当时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用理论思想武装头脑,诠释了青春之觉醒。青年的时代责任随社会发展和主要矛盾而变化,青年之觉醒从未停止、永不止步。当代的青年干部应当自强不息,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的使命,延续“觉醒之火”。
青年之觉醒,当练就“千里眼”。“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革命先驱为寻找出路,吸纳了外来的先进思想。放眼世界,道路千万条,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叠加作用,并不是每条路都适合我国国情,选择的同时也不只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风物长宜放眼量,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青年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干事业。“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意在告诉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之中。
青年之觉醒,当走出“铁脚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五四运动为契机,新文化运动掀起了高潮,马克思主义也得到了广泛传播。觉醒绝不属于少部分精英群体的“专利”,而是要“唤醒”更多“沉睡之人”,才能凝聚力量谋发展。无论是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还是当今的乡村振兴,都是“去精英化”过程。“去精英化”需要知识分子的参与和实践,正如李大钊走进长辛店同工人们宣传新思想一样,广大的青年朋友们也应沉下身子,走入“田间地头”,眼皮贴近地皮,发挥自身优势,带动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谋出路,不畏挫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年之觉醒,当握好“笔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试看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主义“吃人”的本质,所谓狂人,即“铁屋子”里,为数不多的觉醒人士。从《青年杂志》到《新青年》,从文言文到白话文,再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无数文人斗士把思想觉悟、实践经验都落在笔头上,书写出一篇篇直击人心的思想华章,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意识形态领域上的斗争愈演愈烈,年轻干部亟需把自身所学、所悟、所得、所行集中体现在笔尖上,以星火燎原之力,写好“觉醒年代”续集。